APP下载

美术院校本科毕业展定位及问题分析

2021-01-03任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术院校人才培养

任晗

摘 要:从美术院校本科毕业展定位出发,分析毕业展与其他专业美术展的区别,阐述现阶段展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展览管理体系优化策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本科毕业展;美术院校;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美术学院2017年校级质量工程立项项目“本科毕业作品展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XGG201716)最终研究成果。

美术院校本科毕业展是毕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四年(五年)制本科教学成果的整体检验,是提升毕业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面向家长、面向社会、面向人民做出的办学综合汇报[1]。现阶段,伴随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美术院校本科毕业作品展不单是展现教学成果、体现毕业生创作水平的平台,其主题、内涵、表现方式等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及艺术界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对区域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本科毕业作品展的管理工作一直延承传统思路,对当下本科毕业作品展的整体统筹规划已凸显滞后性,所以,本科毕业作品展应追随时代变化而发展,在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改革。

一、美术院校本科毕业展览定位及意义

美术院校本科毕业展是全景式的,即所有毕业生的作品展,作品层次结构多样,作品种类繁多,体现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既展现了时代性,也展示了学术性和多元性的特点。由于本科毕业展的作者年龄层次基本为20~25岁,所展览的作品是青年学生一贯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学识思辨的积累展示。这些纯真和富有生命的作品从各个层面反映了学生面向生活的真挚情感、理性思考及在当代艺术环境下对艺术与设计多元性的尝试。作品或青涩,或灵动,或充满怪诞的想象,是学生对于自我新的认识与发展。本科毕业展是学子们由青涩走向成熟的成人仪式,是学校面向家长、面向社会、面向人民做出的办学综合答卷。

学生本科毕业展的作品都烙有每个美术院校的办学特色及文化传统的印记[2],从创作到展出的过程,不仅展现了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科研实践、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和状态,同时也凝结了所有教职员工们辛勤劳动的汗水和专业指导老师的智慧,让社会直观地了解学校专业艺术教育的现状[3]。通过本科毕业展,学校可筛选和培育出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性乃至世界专业美术大展,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及影响力。

美术院校本科毕业展作为学生展现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修养的重要平台,因学校的运营与宣传,已获得企业用人单位的认可与关注,为毕业生就业展示才华,汇集、传递就业信息构建了畅通的交流渠道。毕业生通过毕业展被企业提前“预订”,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工作的模式已成熟,本科毕业展成为促进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平台。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本科毕业展还是学校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具体举措,搭建起美术、设计类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让社会普罗大众欣赏艺术、设计的有益途径。每年毕业展期间总能看到穿着各色各样校服的中小学学生到展馆参观,甚至现场临摹。本科毕业展俨然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一堂“艺术公开课”。在展览期间,学校会开展各专业的艺术讲座,让参展观众对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美术院校本科毕业展览管理体系优化策略

落实责任,明确管理。一般本科毕业展均由学校主办、教务处与美术馆承办,这三个单位完成大部分具体统筹工作,组织各参展教学单位,难免在整体规划上有所缺欠。各教学单位间的交流、联动尚不够密切,这样对整个本科毕业作品展期间产生的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协同解决。因此需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各部门各司其职。学校成立本科毕业展检查小组,对毕业作品的思想性、作品展示方式安全性及展览场地消防安全等情况进行检查、把关。参展教学单位在考虑学生参展权利同时,可以对本单位参展作品进行整体把关。如若毕业作品在展览场馆内遭受观众意外或人为损坏,应第一时间与教学单位负责人或美术馆联系。选择在展览场馆外展出的作品,由学生本人直接负责作品的安保问题,因故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则由学生本人担负第一责任。

价值引领与产权归属。本科毕业展作为毕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现,其展览主题应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连,其展览的内容应展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结果。对学生本科毕业创作(设计)的选题应有明确的价值引领与创作规范,不得违反学校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毕业创作(设计)属于文艺创作范畴,学生与指导教师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爱国主义作为毕业创作(设计)的主旋律,自觉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创作出贴近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毕业作品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学校享有优先收藏毕业作品的权利。

毕业过程管理及制度优化。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实体物件的使用需求及感受、对于在社会互动下的情感交流与想象力激发,有了不同以往的定义与要求,因此近年来“跨界”作品增多,毕业生已不满足于将作品限制于本专业内,常常将多种专业特色技法及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以创造出新颖的毕业作品。因此学校需突破现有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毕业教学过程管理与记录,制订针对涉及多专业(方向)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措施。可通过现代信息管理手段,建立毕业教学过程档案,通过移动终端方便快捷地记录学生毕业创作(设计)的过程。

场地设计及后勤保障。随着毕业展的参展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毕业创作(设计)作品也在向着多、大、复杂、精细的方向发展,作品对展览空间和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与美术馆联合办展可以较好地突破展览空间的限制。美术馆自身建筑设计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展览需求,高校毕业生通过美术馆展览规范毕业作品要求,提升作品质量。美术馆对于艺术院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和展示平台,而高校则拥有固定的、有著高学历的教育及艺术史论背景的师资力量,他们是美术界创作和研究的主力军[4]。高校与美术馆联合办展是一项双赢战略,成为本科毕业展的主要发展趋势。而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及本科毕业作品展览品质的逐年提升,观展人员数量也在日益增长,时常出现需控制买票数量和进馆人次才能缓解馆内拥堵、美术馆入口外“排长龙”的现象。以广州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展为例,每年一个月左右的展期,每年参观人数超过20万人次,其主要参观群体有高校学生、中小学生、各类企业人员、用人单位、美术爱好者等。由于年龄层次、水平素质参差不齐,加之观展高峰期人员拥堵,环境混乱,在狭小的展览空间内对展品的保护困难重重:一方面,有些作品设计了互动环节,但无专业人员指导下的操作很容易让观众曲解内涵,从而在“无意识”情况下破坏展品;另一方面,很多天性好奇的小观众和对展品产生浓厚兴趣的成年观众都会有触摸展品的冲动,即便展品旁贴有“请勿触摸”的标识也难以对喜欢“动手”的观众加以限制,再加上人员密度大,很多展品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受损或者被破坏掉。为此,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票务系统建设,无纸卖票,现场只保留验票工作,避免现场售票排队,提升观展管理水平和观众观展体验。预约观展分流疏导,对平日的团体观众以及节假日的散客观众分流、分时段引导,控制观展人数,提升观展的公共活动安全指数。将互动区域与观展区域分开,合理调配工作人员。设置导览与观展活动,如:由美术馆馆长、专业教师进行展览讲解,每周至少一次,由美术馆牵头执行;针对本校学生,可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专业介绍、展演、示范。

三、美术院校本科毕业展未来发展与展望

本科毕业作品展是聚焦毕业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展现教职人员辛勤劳动和专业智慧的重要舞台。而社会公众则可透过展览获知美术学院的教学现状,了解当下艺术动态,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毕业展架接起毕业生与社会对接的桥梁,助力青年学子更好地走向社会、开展艺术创作,也有利于学院艺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美术院校本科毕业展作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作品接地气,雅俗共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各院校可结合本校建设部署,在人才培养模式及毕业教学过程呈现方面进行设计,使本科人才培养真正回归教学。推进毕业展览过程记录工作,以特色专业学生为依托,组成协作团队,对各院系的毕业创作(设计)、毕业展览全过程进行影像、文字记录。通过完整呈现学校毕业教学环节全过程,引起本校师生对毕业教学过程的重视,增强本校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其次通过品牌包装,打造毕业展品牌,凝聚毕业教学成果。院校可浓缩精炼形成品牌概念,设计并注册具有院校特色的毕业作品展的文字与图形商标,展现丰富校园艺术生态和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面貌。以简洁的方式展示院校毕业教学成果,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设计、统筹开幕式工作,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要求打造毕业展览开幕式,打造校园毕业季,为本校教师及学生毕业教学环节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进而增强师生对学校归属感,再次开展社会艺术教育活动。公众在参与观展的同时聆听艺术讲座能更好地提升自身艺术素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各专业的艺术讲座,并以开放工作室、开放院系展厅等形式让参展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艺术,能极大地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与文化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蔡拥华.开放包容与人文关怀:广州美术学院近年毕业创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美术学报,2012(4):99-102.

[2]陈子君.为美术生创造全方位的舞台:关于美术院校本科毕业创作展示的可行性补充[J].教学心得,2018(4):145.

[3]贺莉浩.地方性美术专业院校毕业展的思考:观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所感[J].艺术教育,2017(16):112-113.

[4]张子康,罗怡.美术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美术院校人才培养
高等美术院校美术教学改革与探索
构建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育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对高中生报考美术院校的指导分析
美术院校雕塑教学思想的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