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术专业优势的英语情景化教学探索
2021-01-03文娟
【摘要】中职美术生英语基础总体较弱,学习动机普遍不足,本课题针对美术生的专业特征和认知特点,通过不断地行动研究,发现他们专业优势和情景化教学的关系。本研究从中职美术生专业基础出发,以英语情景化教学为载体,旨在发现适合中职美术生词汇和篇章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情景教学法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此教学法是创立在建构主义基础上,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主张通过使用具体的实物、图片、实物教具并把它们和动作、肢体语言结合起来促进学习者完成语言的学习。行动研究结果表明,与游戏、故事、多媒体、歌曲情景创设相比,美术生更喜欢以小组为单位,并通过图片创设情景去学习词汇和篇章,并且学习的效果和积极性更高。
【关键词】中职美术生;行动研究;情景化教学;英语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文娟,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的人才是大势所趋。中职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为培训职业技术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职英语是所有中职学生的必修课,因而开展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究很有必要。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职英语课程大纲,明确了其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从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四个方面明确了中职英语的课程目标。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困境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学生是一组年龄小,有着独特的思维特征、群体个性和专业学习特点的群体。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在初中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没有成功的体验。在中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轻视基础文化知识学习的思想严重。
中职生群体特点以及英语学习的障碍导致其自卑、缺乏自信,没有进取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英语学习自主性严重不够。针对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中职美术专业英语教育遇到的实际困境,如何依据美术专业学生特点,结合专业优势,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是英语教学者的一个新课题。就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情景教学法是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情景来学习和使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现行的中职美术专业英语教学由于缺乏语言环境,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消除他们因为缺乏语言环境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的教学的切入点,放在了词汇教学上。正如Wilkins David A.(1972)所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而词汇的教学,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多媒体、故事、歌曲和图片设置情景而实现。
二、情景教学法的引入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情景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游戏设置情景。游戏是人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游戲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也广为采纳。英语的游戏可以是听命名做动作,根据特征描述猜人物,也可以是单词拼写比赛等。
2.用多媒体设置情景。计算机的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具有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特别是把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实现英语教学中的“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
3.用故事设置情景。故事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同时也蕴含着一定语言知识。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同时也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特点。因此,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故事,采取多种活动形式,使新知识在故事中不断重复和巩固,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用英语歌曲设置情景。运用英语歌曲不仅能渲染和烘托教学气氛,也能稳定学生情绪,调节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积极性,促进地道的、口语化的英语。英文歌曲能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料。
5.用图片创设情景。利用实物、实物教具和简笔画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这种情景创设的特点是从视觉渠道出发,直观生动,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观察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根据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本研究创新了美术情景化教学,并与上述其他情景化教学方式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进行了对比。
三、行动研究法
笔者以两个班级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以上五种方法对200个考纲词汇进行教学,每种方法对应40个单词。单词掌握程度以词汇练习结果作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对学生的访谈以及对课堂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图片教学的效果大于其他几种教学方法。
针对图片教学的具体做法,笔者采取了行动研究方法探索词汇和阅读教学的最佳模式。
Cycle One
教师为要学习的词汇找图,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结合图片学习词汇。然后把单词删掉,让学生根据图片写出单词。
Cycle Two
把学生5人一组,分为6个小组。把词汇和图片乱序给学生,让他们把图片和单词匹配起来。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的情况计入平时分。
Cycle Three
学生课前自己学习词汇,课上每个组分8个单词,每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负责给单词找图或手绘图。然后把图片在教室的电脑上展示,其他五个小组猜图片所指的单词。
Cycle Four
学习者挑选例句,同组同学配图;该组同学把图片呈现出来并把例句中的词挖去,其他组同学把根据图片把例句中的缺失的单词补充出来。
Cycle Five
把班级的6组同学分成三大组,第一大组负责写两份不同的文本的小节,第二大组在第一大组的小节的基础上相应地配图或者是思维导图。第三大组再把第二大组的配图和思维导图转成英文文本。
Cycle One的教学效果最不理想,整个学习过程基本上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到Cycle Three,把学生分组,此时,小组的作用就是Cycle One里的教师的作用。与此同时,其他小组也积极参加了猜词汇的活动。这种人人参与、生生动脑子的教学活动效果较好。Cycle Five充分利用文字和图片表意的功能,并把两种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完成了图片和语义的相互转换。
从行动研究的五个阶段来看,美校的学生更喜欢以图片或者简笔画为媒介创设的情景化英语教学。不仅在词汇教学上,并且在语篇教学中都有展现出其优势和效果。美术情景化教学是充分考虑到美术生的认知特征和专业特点,把图片、学生手绘充分地利用在英语教学中。首先,图片和学生手绘用在词汇教学中。其次,图片和学生手绘用在句式和篇章教学中。直观生动的图片和一系列的表意的图片充分地把语义和图形结合起来,情景化教学使得学生学习直观、生动并且高效率。针对美术生的认知和专业特点,设置了问卷调查。从回收的有效问卷来看,72.5%的学生喜欢用图片、视频、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进行词汇教学。从后面的词汇测试来看,这种以图片、视频、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的词汇教学效果要优于其他几种。此外,课堂参与也更加广泛和深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
结语
几轮的行动研究证实,以图片创设情景的教学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學习词汇和文本。但是由于教学过程中各个不同的教学要素参加,并且学生是在分组的情况下完成教学活动。因此,此种教学对师生的要求都较传统教学高。一方面,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和掌控整个课堂。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积极配合,尤其是组长要负责协调好小组的事务。
参考文献:
[1]Bloomfield, Leonard. An Introduction of Language Study[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3.
[2]Piaget J. Structuralism[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0.
[3]Wilkins, David 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72.
[4]蔡晓红.高中英语词汇情景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6]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