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转本英语课程体系的创设
2021-01-03金娟
【摘要】本文立足于职业院校“技能+学历”的办学定位,阐述五年制高职转本人才培养背景下英语课程体系的创设理据,从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实践与思考等方面提出该学科段教学体系的创设思想,实现转本段英语课程设置的立体化,学生学习的目标化,对于高职转本生英语读、写、译综合能力的提升、升学目标的达成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另外,该课程体系还需要未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以期不断地完善。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高职转本;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创构
【Abstract】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of “skill °ree” in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eory of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strategy and practice and thinking,it proposes the creating thoughts of teaching sustem, and realize the three-dimens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English subject and the learning goal of student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n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English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ng to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addition, This system also needs to conduct further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further, in order to achiev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Key words】A five-year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ransfer;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creative structure
【作者簡介】金娟(1973.12.18-),江苏盐城人,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
一、引言
当前,职业教育已进入了以提升内涵、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而江苏省在全国是率先提出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省份,尤其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构建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根本,理实一体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课程教学体系的衔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五年一贯制高职专科段的大学英语课程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是必修课,修读人数多,影响面大,多年以来,经过大量一线教师的努力,高职英语的课程体系也历经了一些改革与实践,这些为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总体看来,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效能不高,教学体系不完整,五年制高职转本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体系比较零散,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指导教学工作的推进,
尤其不能满足于五年一贯制高职转本英语考试的要求,蔡基刚提出,外语教学必须在人才培养方面推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否则难以实现既定目标,这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另外,王守仁提出“外语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校本特色,要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各院校的培养目标,应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因此,高职转本的外语教学要体现以省纲为主,坚持教、学、研、践一体化,把专转本英语教学作为院校人才培养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XX学院4个系的高职班英语教学为个案,探讨五年制高职转本英语课程体系的创设。
二、创设五年制高职转本英语课程体系的依据
1.院校需求。多年来,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在培养“技能+学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围绕服务地方经济,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从而能多层次、全方位提供优秀应用型人才服务,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在此办学定位下,院校将要求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学好专业课,锤炼一身好技能的前提下,在学制期的第五年时引导学生参与省内五年一贯制转本考试,以助院校实现人才培养、学生进入本科院校深造,从而实现院校提升和学生自我发展双目标的达成。
事实上,高职教育作为专科院校培养层次中较高的一级,一直受到院校的重视,尤其是高职的专业技能课,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基本状况是只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对英语课程并不十分重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对英语课的态度也只是满足于基本上课到堂,修好基本的学分;然而,英语作为高职转本的一门必考科目,事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这就不得不引起院校英语骨干教师们的关注。为此,在深度研读考纲、广泛借鉴国内同类院校这一学科段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真研究其他院校英语教学成果并反思和总结自己多年来英语教学的经验,为适应五年一贯制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步创设了高职转本英语课程体系。
2.学科需求。语言教学体系的建构包含输入和输出环节,Krashen的“输入假说”阐释的是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Swain的输出假设则认为:语言的输入是必要的,但语言的输入并不是实现语言输出的充分条件,仅靠可理解性的输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可理解性的输出;输出促进语言学习者不断地发现语言能力的不足,有可能刺激自己不断地寻求输入,而五年一贯制转本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更加注重学生输出能力的训练,尤其突出语言写和译的技能,这也是顺应《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提出的要求:“构建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根本、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高职课程教学体系”,因此,为促进职业院校高职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提升职业院校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质量、构建合理有效的五年制高职转本英语课程体系就具有了十分深远的意义。
三、 五年制高职转本英语课程体系的创设
通过对国内知网、万方、同方等大型数据库的检索,发现五年制高职转本英语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本文试图从五年一贯制高职专、本段的衔接,从宽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角来探讨高职转本英语课程体系的创设,旨在解决课程设置、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读、写、译的能力,主观上提升其转本生考试中的语言驾驭能力,客观上服务于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1.课程设置。五年一贯制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应实现有针对性,特色鲜明,在和院校现有英语课程有机衔接的基础上,多元视角、立体层面、全方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为使得本论述的课程设置清晰立体,以图1所示:
2.教学策略。(1)分层教学,个性定制:本着尊重外语教与学的规律,进行分班测试从而对4个系准备转本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行个性化定制的教学策略。根据《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五年一贯制专转本英语考纲》及《课程标准》,把学生分成L3-基础班,L2-发展班,L1-冲刺班,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内容和难度进行相应课程设置的分班教学。
(2)能力培養,升学导向:为落实五年一贯制高职转本英语课程体系的创设,课程教学中深度贯彻以能力培养,升学为导向的目标。教学策略以《大纲》《考纲》及《课标》为依据,尊重“专转本”英语考试规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策略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有益创新,重在能力和升学考前的训练,以期提高学生的应考素质和语言能力的同步提升。
(3)以测促学,评测结合:测试会对专转本英语教学起到很好的反拨作用,倡导评测结合的教学策略,采用过程性评测和终结性评测相结合的教学考核策略,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以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难点和学习策略为导向,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考试结果,评测相结合的二元教与学策略。
四、实践与思考
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技能+学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是要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贡献的,因此,职业院校转本英语教学只有加大的必要,没有压缩的理由,为此英语课程体系的创设更要为此学科段的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资源输入和学科教学的指导,从而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和办学定位。
五年一贯制转本英语课程体系重视英语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在学生都非常愿意应试备考的大背景下,促进教与学的效率,同时,教师学科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是该体系创设的重要环节,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为学生营造“我要学”的英语课堂内外环境,倡导形成性评价机制,组织教师尝试编写符合转本需求并契合校本实际要求的教材,是该体系创设的有效手段。
五、结语
五年一贯制高职转本英语课程体系的创构,符合职业院校高职转本学科段外语教学的规律,契合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通过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教学策略的变革,实现转本段英语教学的立体化、多元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目标化,对于高职转本生英语读、写、译综合能力的提升、升学目标的达成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该课程体系的创设还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以期不断更新完善。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国际化和英语化——语言政策是一种选择[J].外语电化教学,2015(3):3-9.
[2]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9-13,22.
[3]Richards J C. Curriculum approaches in language teaching:Forwar, Central, and backward design[J]. RELC Journal, 2013(1):5-33.
[4]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M]. London: Longman, 1985.
[5]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M]. Mass: Newbury House,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