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学习理论在中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1-01-03谷春晓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听说教学混合式学习中职英语

【摘要】仅依靠短暂的课堂时间来训练学生的听说,对于提升听说能力的效果有限。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提出,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课前通过线上平台了解背景信息、学习语言知识;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交互活动和信息化手段,在创设的语境中反复操练,实现深度学习,促进知识迁移;课后通过线上平台学习拓展资源并完成巩固练习,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关键词】中职英语;听说教学;混合式学习

【作者简介】谷春晓(1990.04.22-),女,汉族,河南永城人,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初级英语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混合式学习理论、英语听说。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听说则是语言功能中最基础、最实用的功能之一。教育部2020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全国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应具备在日常生活与职业情境中的语言沟通能力、思维差异感知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上海市教委2015年修订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上海市课标》)提出,中职英语课程应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主动性;注重基础,突出实用性;分层实施,增强选择性;任务驱动,强调实践性;综合评价,突显激励性。针对听说能力,《上海市课标》强调应养成学生良好的视听习惯和积极的态度,增强对英语视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多样化的口语活动,体验口语表达的过程,克服羞怯心理,逐步养成交际意识和主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在实践中提高口语水平。

同时,随着全球化进展,越来越多的职业岗位对应聘者的英语水平提出要求,把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纳入考核应聘者的重要标准,尤其是航空、旅游、酒店管理等行业。而英语听说能力,则是职业岗位对应聘者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一、听说课的现状

《全国课标》《上海市课标》和职场都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出了要求,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听说一直是中职生英语水平的薄弱环节;许多学生会做题,但不敢开口说英语,学成了典型的“哑巴英语”。

首先,课堂时间有限。仅仅依靠40分钟来熟悉背景信息、学习语言知识、训练听说能力远远不够。其次,传统的听力教学方法单一、趣味性低。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学生被动地听录音、完成客观题、核对答案。该方法未能实现学生与听力文本之间的双向交互,未能实现深度学习,久而久之,甚至会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第三,在口语操练过程中,多数是让固定的组内学生练习,学生对这种方法兴趣不大、参与度不高、练习量不够。除此之外,课本上的部分听说话题比较宽泛,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与学生专业和生活相结合,实用性不强。

二、混合式学习理论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教育系统也毫不例外。近年来,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探索了e-learning、微课、慕课等不同形式的互联网+教学,不断革新教学方法,让教育与时俱进。

何克抗提出,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该理论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融合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优势,让学习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拓展到任意时间和地点。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将Blended learning翻译为“融合性學习”,他认为,“融合性学习”意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等按照教学需要娴熟的运用,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进一步扩展了混合式学习理论的范畴。

鉴于听说课现存问题和混合式学习理论,笔者认为,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理论开展听说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听说课的趣味性,最大化地训练听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混合式学习理论在听说课中的教学实践

为检测混合式学习理论在听说教学中的效果,笔者以同专业两个中高贯通三年级平行班为实践对象: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另一个班级采用混合式学习方法,实践时长为一个学期,所用教材为《新职业英语》。

学期前,笔者为两个班级做了对英语听说课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参照班有6人认为听说课有趣,占比20%;17人对听说课兴趣一般,占比59%;6人认为听说课枯燥,占比21%。实践班4人认为听说课有趣,占比14%;18人对听说课兴趣一般,占比62%;7人认为听说课枯燥,占比24%。数据显示,两个班级绝大多数同学对听说课兴趣一般甚至认为枯燥,仅有少于1/5的学生认为听说课有趣。

同时对两个班级进行听力能力测试,结果如表2。

测试结果显示,参照班平均分72.9, 实践班71.6,实践班级比参照班级平均分低1.3分。

此外,笔者还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听说课的学习途径。通过访谈得出,两个班级的学生普遍是通过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学习和训练。

接下来,笔者将以该教材第八单元听说模块“Job Interview”为例,阐述如何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多种交互活动在实践班级开展听说教学实践。由于教材为外研社统编教材,听力文本内容与学生英语水平和生活经验有些脱节。因此,课前对听力文本内容作了调整,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和英语水平。

1.课前学习阶段。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本堂课重点语言知识、上传课前预习题,并分享带有字幕的面试视频。学生登录学习通平台,自主学习词汇、完成练习题、观看视频并总结有关面试的关键句型。

教师根据后台练习结果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对本堂课语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课堂教学提供科学而准确的定位分析,便于教学的实效性和重难点的巩固加强。

2.课堂教学阶段 。本堂课使用智慧教室,学生座位面向讲台成半圆形,如图1所示。

(1)导入环节。

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导入主题。

策略:融入戏剧元素。

过程: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戏剧,其余同学观看表演,并给戏剧起一个合适的名字。表演内容是工作面试,如图2所示。面试者不仅衣冠不整,发型怪异,行为粗略,还在面试过程中接电话,给面试官留下了很差的印象,由此引入工作面试话题和面试礼仪意识。

(2)听力环节。

目标:训练听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策略: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gist-listing和paired-listing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训练听力,实现学生与听力文本的双向交互,增强听力练习的趣味性,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过程: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对话大意并完成选择题。接下来让学生扫描二维码进入线上练习网页,点击listening进入听力模块,进行paired-listening活动。坐在内圈的同学为面试官,pad上呈现的是面试官的对话;坐在外圈的同学为面试者,Pad上呈现面试者的对话,如图3所示。A读对话,B听的同时,完成排序练习;B读对话,A听的同时,完成排序练习,如图4所示。A、B同学合作,完成paired-listening活动,互动方式如表3所示。活动结束,教师再次播放听力,让学生核对答案。

(3)知识点学习环节。

目标:巩固语言知识,为口语练习搭建脚手架,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策略: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peer-learning, self-learning和在线 MFP系统,训练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教师给出指令让学生进入知识点学习板块,学生在听力文本中画出自己掌握不熟练的单词,制作个性化学习任务单,之后进行互学。遗留的问题,点击提交按钮,上传任务单,线上MFP(meaning, form and pronunciation)系统会给出单词正确的读音、意义和例句,如图5所示。学生自主学习单词,随后教师提问检测学习情况。最后,学生两两合作完成关键词替换练习,实现深度学习。

(4)控制性口语练习环节。

目标:训练口语,用所学句型和词汇完成情景对话。

策略:创设情景,设计旋转木马游戏,制作“star of the class”

勋章,以比赛的形式,在语境中反复练习口语,提高口语练习的趣味性和课堂参与度。

过程:跟读录音,模仿语音语调;齐声朗读教师检测点评。随后创设语境:浦东机场要招聘安检人员,你要参加应聘面试,请根据所给情景和格式完成对话。接下来进行“旋转木马”活动,如图6:请全体学生起立,面对面站立,内圈做面试官,外圈做面试者,通过外圈同学不断旋转来更换同伴,在教师创设的语境中反复操练准确度和流利度,交互方式如图7所示。在最后一轮的练习中,通过比赛的形式角逐出最快的一组,赢得“Star of The Class”勋章,并邀请获胜小组进行对话展示,随后教师点评。

(5)指导性口语练习环节。

目标:训练口语,用所学语言知识完成拓展情景对话,促进知识迁移;养成评价意识;掌握面试礼仪。

策略:创设情景,完成在线评价表。

过程:再次创设情景:东航要招聘空乘,你要参加应聘面试,请根据所给情景完成对话。指导学生进行小组练习,促进知识迁移。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提供及时的帮助,并邀请有示范作用的小组进行展示。展示之前,再次强调面试礼仪的重要性;同时,请其他同学进入在线评价页面,从语言知识点运用的准确度、流利度和面试礼仪方面完成同伴互评。

(6)总结。

目标: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

策略:通过师生问答调动积极性。

过程:教师提问:“How do you say ‘我是……学校的毕业生’?”“What's the meaning of ‘My major is ...’?”“How do you say ‘这份工作主要职责是……’?”等,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总结本堂课知识点。教师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强调。

3.课后巩固阶段。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对话的机会。因此,让学生课后录制面试对话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平台。每位同学至少观看三组视频,并完成在线评价表格。

引导学生完成在线拓展练习,巩固加强知识点。

此外,线上观看拓展面试视频,根据提示总结关键句型,并通过完成教师上传的练习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实践效果分析与反思

上述教学案例将线上网络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课前,通过平台自主学习重点词汇并掌握背景知识;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听说,促进知识遷移;课后使用线上平台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加强,更加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1.增强学习兴趣。学期末,笔者再次对两个班级做了有关听说课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经对比得知,参照班期末调查结果和学期初无明显差别:认为听说课有趣的学生从6人增至7人,占比24%;对听说课兴趣一般的学生从17人增值18人,占比62%;认为听说课枯燥的人由6人降至4人,占比14%。实践班期末统计结果与学期初有明显差异:认为听说课有趣的学生从4人上升至19人,占学生总数的66%;认为听说课趣味性一般的学生数从18人降低到8人,占比28%;认为听说课枯燥的学生从7人减少到2人,占比6%。

数据显示,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理论开展听说教学对提升实践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显著效果。

2.提高听说水平。学期末对两个班级进行听力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

经过一个学期的听说训练,两个班级听力平均分都有提升:参照班从72.9到75.6,提高了2.7分;实践班从71.6到80.2,提高8.6分。通过横向对比发现,学期前实践班比参照班平均分低1.3,而学期末实践班比参照班高4.6,实践班成绩增长更加明显。因此,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理论开展听说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同时,学生课前在线学习语言知识,课上就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课堂上,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在教师指导和同伴合作中充分训练口语,实现了知识迁移,可以更加有效地训练和提升口语能力,克服胆怯心理,逐步养成用英语交际的习惯。

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期末,笔者再次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听说课学习途径的变化。参照班学习方式较学期初无明显差异,依然是以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知识为主。而实践班学生指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线学习可以自主掌握学习时间、内容和场所,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可以多花时间思考、练习;课前明确自身薄弱环节,课上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和同伴互助,精准解决问题,学习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效地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通过学期前后问卷调查、测试和访谈结果对比得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听力水平、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更加有效。听说教学在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从课前线上学习到线下课堂学习再到课后线上巩固三个阶段,能将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网络教学优势相结合,最大化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但上述实践在教学环境的真实情景模拟和听力活动中信息差的设定方面还有待改进,接下来笔者将对上述问题开展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Nick Bilbrough. Dialogue Activiti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2]Scott Thornbury. How to Teach Speaking[M]. NY: Pearson Education, 2005.

[3]Seth Lindstromberg. The Standby Book: Activities for the language classroom[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5]黎加厚,鲍贤清.现代极简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听说教学混合式学习中职英语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浅析如何有效做好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革新的影响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输出驱动假设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