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路径探索

2021-01-03汤霞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时代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外语教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任务,旨在培育出专业化的对外交流人才,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尤其是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对当前高校外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外语教师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利用优秀的教育资源培养出具有文化自信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本文笔者主要对文化信息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路径进行分析,为国家培育出能够主动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国故事、拥有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汤霞(1980.09-),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惠州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项目“外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文化身份构建”(项目编号:2020GXJK408);惠州学院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基于POA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路径探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中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本民族文化价值形成的强烈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并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和理性判断。高校外语教育作为中西方文化思想观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西方文化。在此过程中,双方之间不能协调发展,就会出现相互冲击的结果。尤其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受到信息全球化的影响,具有多元化、开放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了提高我国优秀的中华文化的自信心,教师在高校外语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丰富外语教育文化内涵、提高我国外语文化层次,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由于我国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随着革命先锋不断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底气,所以,文化自信也是我国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文化精神价值的重要表现。因此,高校在为学生传授外语教育中不能忽略对学生中华文化的培养,学生只有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尤其是在外语教育中必须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培养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对中华文化传统有着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和觉悟。

当前,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许多媒体对外国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的介绍铺天盖地,学生在获得充足的外语文化知识的同时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情况。比如,学生可以用很流利的英语表达出西方的传统文化和节日,但是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还有传统文化中的灯谜对联、文房四宝等不能用外语表达出来,这样外语教育中的教育效果则不能让学生具备我国本土文化的底蕴和素养。因此,外语教育的教学者应该对文化失衡的现象进行反思,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应该怎样培养,为谁培养?高校外语教育中要注重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起自身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培育出具有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对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的综合核心素养的人才。学生在对外交流中才会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增强国际影响力。因此,国家要不断地对高校外语教育进行教育改革,改变当前的中国文化教育局面。

二、影响高校外语教育中培养文化自信的主要因素

1.教师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高校外语教育中许多教师都是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者是外籍教师,在开展外语教学中都是应用外语进行授课。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国外,对我国传统文化缺乏一定的理解和认知,甚至有的教师不能清晰地分辨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很少涉及优秀的中华文化,更不会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并且还会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习惯性的代入西方外来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法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甚至淡化了对中华文化以及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发展。

2.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根据调查显示,现在许多高校在开展对外教育时,编制的教学大纲中对外语知识与技能等内容的专业基础和选修课程学时在整个教学中占比超过一半以上,设置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学习外语语言规范和对外文化为主,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少之又少。另外,学生在外语教育中学习外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利用不同的途径学习外国文化知识,更倾向于学习国外的风俗习惯、思想潮流以及文化内容等,造成在外语教育中与学习中华文化内容相冲突。

3.学生自身缺乏主观判断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不断为外语教育中的学生拓展获取对外知识文化的途径,但是他们本身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又缺乏社会经验,在面对外来文化中缺乏主观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轻视中华本土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现象。尤其是我国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的语言文化没有得到全球的重视,以及经久不衰的托福、雅斯等考试狂潮;随处可见的肯德基、迪士尼动画以及好莱坞影片的影响,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想。

4.就业竞争的影响。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我国创办的外语教育专业的高校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学习外语专业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学生毕业后面临复杂的就业形势,在外语教育的学习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他们更侧重于参与对外教育中的外語专业等级考试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格证书考试等,希望在毕业后能够增加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优势,也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其他与外语教育内容无关的知识,从而缺乏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路径探索

1.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认知能力。高校外语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单纯地利用我国给予的学习机会而去为外国人服务,则是一场非常失败的教育活动,他们不能将毕生所学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即使拥有超高水平的外语知识和能力也不能作为教育事业的成功。因此,高校要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放在教育工作中的首位,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认知能力,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外来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用平常的眼光去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并且要将优秀的中华文化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以及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始终将社会主义建设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2.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高校外语教育中要利用传统节日或者重要的节庆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传播中国故事。例如,在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外语讲述端午节的起源以及不同地区在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还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关于端午节的文化资料,将与之相关的诗词歌赋和经典哲学设计到教学活动中。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孔子、老子、庄子等百家思想,以双语为媒介对中华文化进行相关阅读和讲述,从而熟练地掌握中华文化常识,深入理解其中的奥秘,并能够向身边的外国友人主动介绍优秀的中华文化,帮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打造具有优秀中华文化底蕴的教师队伍。教师作为育人的领导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外语教育中的教学者应积极主动的利用网络或者书本等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不断学习优秀的中华文化,打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形象,端正自己的工作作风,更好地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并且能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推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育人工作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外语教育中的教师应该将专业知识和我国优秀的中华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学校举办具有高校特色的国学论坛等活动,让更多的师生共同学习中华文化,从而实现增强文化自信的教育目的。

4.不断拓展中华文化传播渠道,使优秀的中华文化走出去。高校外语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了解国外的思想文化,最主要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利用专业特点,将语言作为传播媒介让更多的国家知道和了解中华文化,增强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交流,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管理,为学生提供参与对外合作的机会。比如,选择专业对口的国家进行海外实习、游学互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下,让高校学生参与到国外孔子学院等进行志愿服务等等,不断拓展中华文化传播渠道,坚持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原则,以增强我国文化自信。

四、结语

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校外语教育,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打破以往落后的教学观念,将知识引领与价值传授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语教育相结合,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使他们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民,王文斌.我国高校外语教育问题研究:外语教育学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1):21-29,144-145.

[2]尹贞姬.“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20(12):48-51.

[3]郭凤鸣.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的文化自信[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88-94.

[4]宋博.文化自觉理念融入高校外语教育的意义与方法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7):61-63.

[5]林曉卿.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路径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52-153.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新时代培养策略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