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注,让文本解读走向深入

2021-01-03侯桂宏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方法高中语文

摘要:批注阅读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且批注方法多样,效果显著。批注阅读是学生对文本的直接领悟,强调的是“意随文生”。拟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比较批注、质疑批注、体悟批注、联想批注等方法的運用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批注阅读;有效方法

批注阅读作为一种研究性阅读,以学生主动探究为核心。阅读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学生可以根据阅读的主题,结合自身的特点,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深入、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探讨批注阅读的有效方法,以便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有思考的阅读,进而达到深度阅读。

一、采取比较批注,体会细微差别

古诗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的学生一遇到古诗文就知难而退,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鉴赏古诗文的有效方法。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多是讲解教材中所选诗文,很少引导学生研究此类文体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欠缺。比较批注是古诗文学习的有效阅读方式。“比较批注”是对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作品进行对比,从艺术风格、创作手法、创作理念、表达情感等角度展开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明确不同文本的异同点的阅读方法。

笔者在讲授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时,将她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作为对比的范本,让学生展开类文鉴赏。这两首词有着相同的主题,都是围绕“愁思”展开叙事,但其中蕴藏的情感、应用的意象以及烘托的意境是有区别的,要求学生从上述角度切入诗词,并展开比较批注。有的学生从意象和意境入手,将两首词展开对比,并批注道:“这两首词中出现了很多相似的意象,比如‘寒’‘酒’‘黄花’‘黑’‘黄昏’,但其营造的意境却截然相反,现以‘酒’这个意象为例进行分析。两首词都出现了“酒”这个意象,分别是‘东篱把酒黄昏后’以及‘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前者表达的是一种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怀,酒更像是锦上添花之物;后者表达了人到中年愁绪满怀,只能借酒忘怀世事的一种苦闷情怀,此处酒更像是逃避现实的工具。”有的学生从词所表达的情感入手,将两首词展开对比,并进行批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创作于北宋时期,而《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南宋时期。前者表达的只是闺中儿女离别相思之情,甚至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后者表达的却是国破、家亡、夫死以后无处倾诉、无处寄托的哀愁与悲痛,情感是完全不同的。”通过比较批注,学生对这两首词的认识更加深刻。

比较批注是鉴赏古诗文的重要阅读方式,做批注时一定要注意:明确文本的比较角度以及范围,做到准确切入;同时注意发现文本的相似以及相异之处,对文本细微差别要敏感地识别,这样才能发挥比较批注的优势。

二、采取质疑批注,鼓励多元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本,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潜在的矛盾点,让文本解读有了更加丰富的层次。教师可围绕这些矛盾点设计一些优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在通常情况下,当文本内容涉及人物的命运、情感品质以及思想感情时,为了展开多元化解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质疑式批注,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与分析。

执教《涉江采芙蓉》一诗时,笔者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围绕此诗展开探究和质疑,并将质疑所得进行批注,在课堂中与同学分享。有的学生提出质疑:“诗人真的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为何诗人要这样写?”而有的学生对诗歌主人公的性别提出质疑:“涉江者是谁?环顾者又是谁?”有的学生则是对诗歌表达的情感提出质疑:“这首诗表达的是游子乡愁,还是闺中女子的离愁?”在学生提出了种种质疑以后,笔者引导他们围绕诗歌内容展开探究。比如,有的学生围绕第一个质疑点批注道:“我认为,诗人并非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远方的离人,而是远方的离人始终萦绕在作者心头。诗人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增添诗歌的婉转性。如果开门见山直接写出来,就会使那份诗意荡然无存。”有的学生对第二处质疑提出批注:“这首诗歌情感细腻,因此我猜‘涉江者’应是女子。只有女子才会有这样婉转细腻的心思。”

通过质疑式批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三、采取体悟批注,鼓励学生表达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含有丰富的情感元素,学生用心去体会,就会与其产生共鸣。体悟式批注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和文本产生情感对话,实现心灵碰撞,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积极引导,给学生充足的感悟时间,让学生在动情时留下只言片语,鼓励其表达真实的想法。

教学《兰亭集序》时,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以后,笔者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围绕文本中的精彩句子展开赏析和体悟。有的学生非常喜欢原文中描绘“曲水流觞”这个习俗的句子,并批注道:“古代的文人雅士的确很有兴致,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他们围绕曲水而坐。酒杯顺着曲水而流,停在谁旁边,谁就赋诗一首,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尽管现在社会进步了,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但人们的精神世界还有待丰富。如果现在还可以恢复这种传统习俗,该有多好。”而有的学生喜欢“当其欣于所遇……不知老之将至”这个句子,并写下批注:“虽然衰老是人人都无法避免的,但若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便衰老,又有何惧?”有的学生则针对作者的人生态度写道:“死亡是每个人都必将经历的,但这不能掩盖生命的华彩。如果不曾认真活过,又怎么可能坦然面对死亡?所以,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应当认真生活、热爱生活,这样才能问心无愧。即便下一秒钟就会死亡,又有什么关系!”以上批注彰显着学生对《兰亭集序》这篇课文的喜爱之情,当学生超越文本,对人生产生思考,其精神境界就会得到提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体悟式批注极为关键,因为高中生有极其细腻的心思,其在学习文本时必然会释放很多情绪,如果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四、采取联想批注,培养联想能力

联想式批注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可以是学生在阅读时由一篇文本联想到其他篇章中似曾相识的描写;其二,可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留白之处”进行想象,并结合个人理解去“补白”。联想式批注模式相对简单,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展开自主阅读,并将自己联想到的内容批注在课文旁边。

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学生发现这篇课文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展现了作者在地坛中产生的对生命的思考,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笔者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并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联想,鼓励学生写下联想式批注。有的学生写道:“读了《我与地坛》,总令我想起初中时学过的《秋天的怀念》。作者自双腿残疾以后,整个人的脾气变得格外暴躁。他将大多数的时间花在地坛里,去思考那些形而上的东西。但是却对身边人的情绪视而不见。即便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他也毫无察觉,满脑子都是自己。作者真的太自私了。”而有的学生从作者的经历入手,联想生活实际写道:“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经历很多磨难。既然磨难是无可避免的,我们就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造物主对我们的考验。”

联想式批注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帮助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入地思考与领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批注阅读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批注阅读,学生可拥有阅读的自主权,可以围绕文本的质疑处、矛盾处、动情处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这将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领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侯桂宏(1980— ),女,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第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有效方法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无人驾驶智能车障碍检测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