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好好看·金陵图
2021-01-03田玉彬
田玉彬
騎驴的老者,出自谢遂仿本。
一个年轻姑娘撩起门帘向外看。门前是卖玩具的小贩,一个顾客带着孩子正要买东西。左为冯宁仿本,右为谢遂仿本。
提起宋代《清明上河图》,几乎无人不知;说到与其相似的宋院本《金陵图》卷,知道的人就很少了。也难怪,该卷至少到清乾隆年间还在,可后来不知怎么就不见了。
据清代《石渠宝笈》续编(第二十九)记载,宋院本《金陵图》卷“纵八寸(约28.4厘米), 横三丈五寸(约1082.8厘米)”,描绘了宋代金陵(南京古称)的“山川城市、楼阁村居”,其中“旅贩执作(劳作),人物数百,轮舆马牛,担负相杂”。因其与《清明上河图》中某些细节相近,以至于有学者认为《金陵图》或许是《清明上河图》的变体画,而与“金陵”不相干。
宋院本不见了,让人痛惜!不过幸运的是,清朝乾隆皇帝曾令多名宫廷画家仿画过《金陵图》,因此,现今我们能看到三卷仿本。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有个叫谢遂的画家最早完成仿画,时间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另一个画家杨大章的仿本画成。这两个画家,都是直接对着宋院本仿画。后来,又有画家冯宁奉旨仿画杨大章的仿本,也就是说,冯宁的仿本是对杨大章仿本的再仿本。
宋院本《金陵图》是10米出头的长卷,仿本与再仿本也是或近10米或近11米,这么长的画卷,古人需要多久画成呢?有个记载可供参考:据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月初八日,冯宁领旨仿画杨大章仿本,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一月完成,用时近两年。两年画10米长卷,进度算快还是慢呢?算是很快了。
据清代仿本,《金陵图》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描绘金陵城东郊区景致;第二段描绘从东门(今通济门一带)至下水门(今西水关一带)之间内秦淮河畔市井风貌;第三段描绘城西下水门外的郊野风光。
一般来说,仿本与原作水平会有差距,而且,不一定完全忠实于原作,不过,鉴于这几个仿本是奉了乾隆的旨意依据母本摹写,所以还原度应该相对较高。特别是母本既已丢失,仿本就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此外,《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汴河风貌,《金陵图》中描绘了秦淮河风情,一北一南,可谓合璧之美。单从这一角度来说,《金陵图》也值得我们珍视!本期我们就截取几个画面先睹为快。
这是一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男子在推磨,母亲坐着哺育婴儿。大儿端东西进屋。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家在地上啄食。谢遂仿本。
瓮城是古代重要城防设施,《金陵图》中这处瓮城呈半圆形,中间以直墙垂直分隔。入城时先从外圆一侧城门进入,再由中间直墙城门进入另一侧,然后再通过正面城门入城。谢遂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