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患者接受凝血酶与兰索拉唑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1-03呼敏
呼敏
胃出血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大约有40%的上消化道出血均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黑便是胃出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发展,也可能会发生呕血,同时出现发热、口渴、头昏、恶心、昏厥、心悸等症状[1]。胃出血若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病情可逐渐增重,最终可能引发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致死率可以达到>10%。因此临床上一旦发生胃出血症状必须及时采取妥善措施进行治疗,控制出血。当下治疗胃出血可采用胃镜喷洒止血、注射止血剂、高频电凝止血、微波止血、激光止血等[2],但目前多以止血药物内科治疗为主,如适量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同时根据患者失血情况适量输血,进行纠正体内酸碱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凝血酶与兰索拉唑在胃出血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200 例胃出血患者。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奇数)和对照组(偶数),每组100 例。观察组女58 例,男42 例;年龄26~81 岁,平均年龄(51.2±15.7)岁;出血量5~500 ml/d,平均出血量(184.8±86.4)ml/d。对照组女57 例,男43 例;年龄21~89岁,平均年龄(50.4±16.6)岁;出血量10~550 ml/d,平均出血量(201.4±100.3)ml/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大便隐血实验阳性;②胃镜检查胃内有明显出血点;③实验室检查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细胞比容下降;④年龄>18 岁,能正常沟通交流,具有一定的识字理解能力;⑤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来自呼吸道出血流入消化道引起的大便隐血阳性;②口鼻咽喉部位出血进入消化道;③由进食引起的黑粪,如动物学、铁剂等;④合并有精神疾病、语言障碍等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患者;⑤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⑥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⑦合并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患者;⑧合并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⑨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⑩血栓形成、血管官腔狭窄或伴有其他相关药物应用禁忌证患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指导患者尽量平卧休息,有呕血症状患者需要禁止饮食,仅有单纯黑粪症状患者,可以少量进食流质食物。对患者建立心电监护,对于血氧较低的患者给予吸氧治疗。置入胃管,并通过胃管洗出胃内积血及其他容物,方便进一步检查了解具体出血情况。对于烦躁不安患者给予肌内注射安定10 mg。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呕血时注意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流入呼吸道。对于中度出血患者需要补充血液400~600 ml,重度出血患者补充血液>900 ml。量出为入,为患者进行补液,可根据患者中心静脉压测定,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量。根据检查结果纠正患者体内酸碱及岁电解质平衡。对照组患者在以上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入凝血酶(安徽桑尼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3079,规格:500 U)1000 U,溶于20 ml温开水,口服,1 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兰索拉唑(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862,规格:15 mg×12 片),口服,30 mg/次,1 次/d。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输血量、大便隐血实验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连续治疗1 周,无明显再出血征象,黑便、头晕、心慌等相关症状均完全消失,大便隐血实验阴性;有效:连续治疗1 周,患者无再出血征象,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大便隐血实验阳性;无效:患者连续治疗1 周后,仍有断续出血征象、相关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86 例(86.0%),有效13 例(13.0%),无效1 例(1.0%),总有效率为99.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45 例(45.0%),有效47 例(47.0%),无效8 例(8.0%),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010,P=0.0170<0.05)。
2.2 两组患者输血情况、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血量、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6±0.6)U、(4.6±1.1)d、(7.5±1.3)d;对照组患者输血量、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9±0.8)U、(5.7±1.3)d、(9.1±1.8)d。观察组患者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00、6.4594、7.2060,P=0.0030、0.0000、0.0000<0.05)。
2.3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发热3 例、皮疹2 例、皮肤瘙痒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7/100);对照组患者中,发热3 例、皮疹3 例、皮肤瘙痒2 例、呕吐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10/1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86,P=0.4469>0.05)。
3 讨论
胃出血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发生原因主要由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所引起,比如胃炎、胃溃疡等。胃黏膜损伤容易引起少量出血,而在长期胃部黏膜病变基础上,遭遇暴饮暴食、刺激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情况时,可使血脉贲张、充血,进而产生破裂,引起较大量出血[3]。胃出血时,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出血量较少时,临床无明显症状,仅在大便中可检出隐血成分。出血量较多时,会出现黑便、便血、呕血、发热、头晕、疲乏、眼花等。胃出血量较少时,容易导致出血性贫血,从而产生头晕、面色发白等症状。胃部大量出血不止,还有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进而引发死亡。因此胃出血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一旦发现胃出血,应该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当下对于胃出血最为有效的止血方法是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创伤较大,费用较高。临床上大多数的胃部出血均可以应用非手术方式治疗。而应用止血剂是治疗胃出血的有效措施。
凝血酶是当下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止血剂,是在牛血或猪血中提取的凝血酶原,经激活而制成的可供口服或制剂局部外用止血的无菌冻干制品。凝血酶可直接作用于血液凝固的最后一步,使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从而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4]。凝血酶同时也能促进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从而加速创面的快速愈合。凝血酶在结扎止血困难的小血管、毛细血管、实质性脏器止血等方面应用广泛。但凝血酶在酸性环境中,其止血效果会有明显降低。兰索拉唑是一种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口服后可以快速转移到胃黏膜,在酸性条件下可转化为活性代谢物。这种活化体能有效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工作,从而可以有效阻断胃酸分泌最后步骤[5]。该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胃酸分泌,对胆碱和组胺H2受体无拮抗作用。凝血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出血能通过兰索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的形式,改变胃内酸性环境。从而使凝血酶更好的发挥其止血作用,快速达到止血效果。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主要应用凝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凝血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输血量显少于对照组,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凝血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出血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帮助患者快速止血,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同时凝血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也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其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凝血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快速达到止血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该治疗方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