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耳道后径路行鼓膜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1-01-03谷长宏
谷长宏
慢性中耳乳突炎等疾病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鼓膜穿孔病变,鼓膜位于外耳道最深部,鼓膜穿孔情况下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日常生活质量,且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临床工作中,慢性中耳乳突炎等疾病具有多发趋势,所以导致鼓膜穿孔多发。针对鼓膜穿孔疾病多行鼓膜修补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显微镜下以及耳内镜下经耳内、耳后入路鼓膜修补等。其中,显微镜下考虑视角限制原因,导致显微镜下单纯鼓膜修补优势不足。而耳内镜下鼓膜穿孔修补术凭借安全、手术效果显著等优势获得患者肯定,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多。基于此,本文就本院2018 年2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鼓膜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耳内镜下鼓耳道后径路行鼓膜修补术的预后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鼓膜穿孔患者,均经耳内镜检查确诊。纳入标准:①上报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②参与研究的患者签署耳内镜下鼓耳道后径路行鼓膜修补术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手术耐受,配合能力良好;④基线资料完整;⑤年龄>18 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耳鼻喉疾病;②合并重大器官疾病;③合并精神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其中,男40 例,女30 例;年龄22~45 岁,平均年龄(35.0±4.4)岁;原发性疾病:慢性单纯性中耳炎48 例,开放性鼓室硬化15 例,鼓膜外伤7 例;病程0.3~6.0 年,平均病程(2.0±1.4)年;患耳情况:左耳33 例,右耳37 例;鼓膜穿孔直径2~5 mm,平均直径(3.5±1.5)mm。
1.2 方法 术前进行颞骨薄层CT 扫描,鼓膜穿孔患者听骨链完整,无乳突腔内胆脂瘤、肉芽、炎性改变等情况。局部麻醉下于术耳屏周围行利多卡因(1%)浸润麻醉。沿耳屏游离缘做切口,分离带耳屏软骨膜的耳屏软骨,预防耳屏形态改变,合理保留屏软骨游离缘,切取带有背侧面软骨膜的全厚耳屏软骨并进行有效修整处理,切除软骨中间部分少许条形制备作为移植物。全身麻醉患者外耳道骨壁四周皮下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助于耳道内软组织发白、术中剥离,以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借助耳内镜,沿鼓膜穿孔边缘撕去上皮组织,内侧面进行搔刮鼓膜处理。距离鼓环5~6 mm位置自外耳道后壁切开皮肤层,并进行剥离处理,剥离至鼓环。以上操作完成后,鼓环自鼓沟挑起向前剥离处理、显露鼓室腔,剥离锤骨柄表面上皮,鼓室腔内填塞明胶海绵,修复材料置于穿孔内侧,并进行软骨膜面、耳道骨面、皮瓣平整等处理,检查修补物、鼓膜贴附效果,外耳道腔内以及耳道口分别以明胶海绵球覆盖填塞、金霉素纱条填塞。另外,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1 周预防感染,银杏叶软胶囊口服2 周,叮嘱患者术后相关注意事项,例如禁止用力擤鼻,复查取出外耳道金霉素纱条后口服抗生素,滴耳液(洛美沙星)滴耳,每周复查清理耳道内分泌物。术后3 个月,以耳内镜观察鼓膜穿孔患者的鼓膜愈合情况,无二次鼓膜穿孔发生的情况下于6 个月后进行纯音测听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鼓膜穿孔患者鼓膜愈合情况、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分、气导听阈、骨气导差。手术效果判定标准:显效:鼓膜穿孔患者听力恢复正常,言语频率0.5、1、2 kHz,气骨导差缩减至<10 dB HL;有效:鼓膜穿孔患者听力提高,言语频率0.5、1、2 kHz,气骨导差较术前提高,但是未达到显效效果;无效:鼓膜穿孔患者围术期听力情况基本无变化,以上效果均未达到。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参考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4 个维度,单个指标总分100 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参考SAS、SDS 评价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状况[2]。满意度评定采用本院自制量表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鼓膜穿孔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结果、满意度分析 70 例鼓膜穿孔患者治疗后,显效55 例,有效15 例,无效0 例,总有效率为100.00%(70/70);患者术后均无味觉损伤、耳鸣加重、听力损伤等并发症;随访后发现,69 例(98.57%)鼓膜愈合佳,无鼓膜塌陷、膨隆,局部鼓膜稍显增厚,鼓膜表面血管纹清晰,1 例(1.43%)患者感冒后出现耳内疼痛,检查见鼓膜再次穿孔;70 份问卷全部有效收回,其中非常满意患者52 例,基本满意患者16 例,不满意患者2 例,总满意度为97.14%(68/70)。
2.2 患者手术前后气导听阈、骨气导差、负性情绪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患者术前气导听阈为(49.5±7.2)dB HL,骨气导差为(32.0±3.5)dB HL;术后气导听阈为(24.0±4.5)dB HL,骨气导差为(12.5±5.3)dB HL。患者术前SAS 评分为(55.60±4.50)分、SDS 评分为(55.05±4.30)分;术后SAS 评分为(28.20±2.20)分、SDS 评分为(35.03±3.03)分。患者术前躯体功能评分为(65.50±3.50)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30±3.30)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5.60±4.50)分、物质生活评分为(70.50±4.50)分;术后躯体功能评分为(95.60±3.50)分、心理功能评分为(94.50±4.50)分、社会功能评分为(95.80±3.20)分、物质生活评分为(96.50±3.50)分。术后,患者的气导听阈、骨气导差、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276、25.6871、45.7667、31.8421,P=0.0000、0.0000、0.0000、0.0000<0.05);术后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783、43.7797、45.7591、38.1576,P<0.05)。
3 讨论
鼓膜发生病变的主因是慢性中耳乳突炎以及外伤等,患者有不同程度上的听力下降、反复耳内感染、耳鸣等表现,会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针对鼓膜穿孔疾病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法治愈率、依从性较低,增加了患者的经济以及精神压力。当前,耳显微镜的应用推动了耳外科的发展,但基于显微镜的光学特点,导致手术存在视觉盲区,尤其是鼓膜前部穿孔,需辅助耳道切口,从而导致手术创面增大。临床认可通过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可以切除患者的中耳、病变骨质组织腔隙,去除大部分病灶,有效修复破损鼓膜。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比较,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优点集中在几个方面:可以多角度观察手术视野,不同鼓膜穿孔部位可以在直视下操作,术中无需反复调整器械;清理中耳腔、鼓膜表面病灶简单,可以有效观察中耳腔内结构;鼓膜移植物铺放准确,不易形成缝隙;无需做耳后等切口,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等风险[3]。另外,耳内镜下鼓膜修补常用的手术径路有耳后、耳内、耳道入路,鼓膜穿孔修补材料主要取自颞肌筋膜、耳屏软骨膜等,形成新创面的基础上助于血管新生[4]。耳内镜下从鼓耳道后径路,利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对不同部位、大小鼓膜穿孔修补,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患者听力明显提高[5]。毕永华等[6]研究指出,耳内镜下利用耳屏软骨-软骨膜经鼓耳道后径路行鼓膜修补术,可以促进鼓膜穿孔患者听力恢复,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鼓膜穿孔后可以通过鼓膜修补术进行治疗,手术效果显著,患者听力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总满意度提高,保障了患者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