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开启乡村振兴新功能*
2021-01-03陈美局张荆龚杰
陈美局,张荆,龚杰
1.中共西昌市委党校;2.西昌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办公室
一、我国推行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与规划
推进乡村数字时代、完善我国乡村新一代农村信息网络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乡村信息化服务体系,依托新时代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农村信息数字化为重要基础,增强支撑创新能力,着力缩小农村城乡“数字鸿沟”,推动乡村主体生产经营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为大力推动我国乡村经济振兴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力。
(一)政策保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19年5月,中央印发的工作纲要[2],强调要以新时代农村数字乡村建设为重点,着力建设新型乡村集体社会经济治理服务体系,发挥好农村数字化基础优势,加速推进网络化、信息化和农村数字化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融合应用,努力建设数字智慧乡村,助力农业乡村全面转型振兴。
(二)整体谋划把稳地方发展方向
建设一个数字时代乡村,开展乡村整体规划方案设计、完善构建乡村新一代数字信息网络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基于产业信息化、网络化、平台一体化的智慧数字现代农村,在各种信息流的融合带动下形成产业资金流、技术服务流、人才流、物资流。随着数字乡村“信息高速公路”的投入建设,网络电商服务企业也将会加速下沉发展到整个村庄,将提高整个农村的生产经营效率,拓宽乡村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让整个乡村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更加繁荣。
二、西昌市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经济振兴战略,着力突破解决西昌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以来,西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发展政策,使基础配套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加强,农村生活服务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城乡之间,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依然存在。实施乡村经济振兴战略,有利于加快促进西昌城乡经济融合协调发展,让西昌市农民走上乡村振兴的繁荣道路。构建数字农村治理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保障。构建乡镇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建立“西昌格格”治安巡防队伍,实施”两违一毁”等专项行动,让农村社会治安水平不断提升。开展红黑榜、乡村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设幸福美丽新村300余个,让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西昌位于川西高原的安宁河平原腹地,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全市面积2651平方公里,辖37个县级乡镇6个县级街道办事处,总人口95.5万余人;是攀西西部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及公共交通活动中心。西昌把推进电子信息商务发展作为深化自主创新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抓手,2019年初以来,西昌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三农”发展工作要求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深化开放合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3]战略,落实“1+7+N”乡村振兴规划,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深化乡村振兴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化、数字化、智慧化;深入推进电商、快递、物流向农村下沉,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推进我市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一)西昌市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基本做法
(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一是投入6850余万元,继续围绕”七有三好”总体目标,打造安哈镇摆摆顶村等8个生态文明示范村。二是实施2020年度农村“厕所革命”1277户厕新(改)建任务,西昌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以上。三是继续投入财政资金8000万元在樟木箐、高草等6个乡镇规划建成6个高标准信息化工业农田2.7万亩。(2)优化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布局。坚持有利于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和安全适用的基本原则,着力弥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上的补充和短板,建立覆盖全域和普惠资源共享、城乡一体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网络,为乡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保障。(3)强化智慧乡村管理信息化基础支撑。以”智慧乡村”[4]为统领,加快推进西昌新型农村经济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快西昌各农村宽带通信网络和第四代农村移动通信宽带网络覆盖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实施“光网四川”“视听乡村”“信息进村入户”等重点工程,扩大光纤网络在农村的网络覆盖。推进新型乡村基层公共信息综合服务中心站点体系建设,实现乡村基层信息服务中心网点与网上信息服务平台之间无缝对接,推进农村信用机构信息安全数据库体系建设。
(二)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
(1)建设数字乡村,创新农村模式。近年,西昌大力推进数字智慧乡村体系建设,探索和建立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创新模式,探索“互联网+乡村”等发展模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农村互联网+”的组织方式已建立,西昌市投入700余万元用于农村信息技术的建设,包括物联网等,现西昌市具备商务电子配送的村达到176个,村级电商51个,实现农产品进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西昌市凤凰村葡萄园区积极启动“农产品+电商”模式,利用电商平台,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将特色农产品汇集到电商平台销售。同时,实施“互联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村电商平台在2019年试运行,入驻商家62户,园区葡萄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额达到12530万元,实现电商销售额占比32%。(2)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产业兴旺。产业发展是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核心。在农村开展电子数字商务、互联网等创业模式的创新,实现农村发展数字商务经济的新型产业化。2021年,西昌打造攀西农业“最强大脑”建设乡村振兴“智慧引擎”——攀西智慧运营中心。农特产品智慧运营中心,以“大宗交易”为引擎,按照“生产在攀西、交易在西昌、市场在全国”的思路,建设农业电商信息平台、S2B2B产业电商平台、大凉山B2C电商平台、发展“直播+短视频+电商”新模式,实现攀西产品融入全国市场。以“智慧管理”为手段,按照“服务一条链、监管一张网”的思路,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建设凉山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业社会化服务商城,全面形成覆盖全链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攀西智慧农谷”。打造攀西特色农业“最强大脑”、建设推进乡村经济振兴“智慧引擎”,做到真正有效实现持续巩固推进拓展农村脱贫致富攻坚工作成果与推进乡村经济振兴有效联动衔接。(3)数字乡村建设,带动乡村生态振兴发展。构建一个生活宜居环境优美的乡村经济发展新格局,让更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新家园。乡村生态景观在开展数字经济时代农村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研究,有利于有效保护和改善提升整个乡村地区生态环境,提高整个乡村生态农业群的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西昌新村建设方面累计投入4763.33万元,大力实施三建四改,惠及32个乡镇164个村2万余户,投入1362万元,建成6个彝家新寨、1个扶贫新村、省州市“四好村”314个。大力联合推进“厕所革命”,建成9个整体农村联合推进公共厕所保洁革命建设示范村,全市每个农村户口专用卫生公共厕所综合普及率最高达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综合处置率最高达65%以上,垃圾有效综合治理率最高达90%以上。农村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条件已经得到全面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明显发生改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4)数字时代乡村网络建设推动构建新型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村社区”向农村建设延伸,加快改革深入推进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深化平安和谐乡村体系建设,加快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一个法治文明乡村。西昌市安宁镇始终坚持:“大联动、网格化、微治理、细服务”的服务理念,建成县级市、镇、村三级联合综治服务中心和村级信息化服务平台。做到整合地方资源、统一指挥;层层开展三级联动联合执法、多元共同整治,三级建立监管服务平台,四级服务联动,两级一推送(3+2+N)的新工作管理模式,已经成功嵌入应用到每个村落日常管理之中,成为每个村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数字乡村建设助力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是促进乡村经济振兴的根本。推动乡村数字旅游技术在我国农村智慧旅游服务产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为未来西昌乡村游客免费提供高端智慧乡村旅游服务,大力推进拓展乡村智慧旅游服务产业链逐步建设形成全国乡村智慧旅游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依托西昌礼州长征红军纪念广场、海南大石阪村等一批文化名村,搭建乡村文化与智慧旅游一体化的乡村综合旅游服务平台,实现特色乡村旅游文化智慧旅游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的跨界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文化旅游“软实力”。从2008年的乡村8景发展到2018年的乡村18景,西昌不断着力推进整个数字农业乡村的文化建设,不断完善优化提升乡村综合旅游服务品质,提升乡村综合旅游服务创新能力,累计接待游客748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33.17亿元。在推进传统农业乡村休闲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基础上,利用深度增强混合现实(vr)等新兴技术将乡村产业园区和旅游重点项目进行数字化,并将其搬到移动互联网上,实现中国乡村云端化旅游。
三、西昌未来数字乡村建设规划与探索
(一)继续加快推动新型乡村产业转型振兴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推进智慧农业进程。加速深入推进农业大数据、云计算和农业物联网等促进现代农业信息基础技术在现代农业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推广应用。构建由乡、村及其他专业农民合作社、企业共同组织参与的农村信息化产业网络服务系统,依托各级政府部门信息化服务平台、农村服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大专院校等农村信息化产业技术支撑部门,全面实施农村信息产业进村便民入户服务工程,提高农业信息综合服务水平。
(二)加强农村交通物流设施建设
加强城乡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物流配套设施基础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工作,以充分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公共交通、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为主要目标,大力推进实施城乡村组之间道路通畅改造工程,深入实施推进13个行政村窄轨公路隧道加宽改造工程,着力推进加强乡镇农村公路交通联网工程建设,稳步加快推进重点乡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加快探索构建新型乡村物流节点综合骨干运输网络,加大在乡村重点地区的基础设施运输网络综合布局。
(三)优化城乡交通网络
编制合理的西昌市乡村干道路网建设规划,逐步形成构建与我国城市规划总体布局相综合协调、与实现城市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相协调适应、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城乡交通网络。加强辖区市域综合交通与辖区对外综合交通的有效相互衔接,实现客货运输的便捷交通换乘、高效运输衔接,构建辖区内循环综合交通网络。
(四)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利用乡村互联网平台宣传村级文化,建设乡村互联网品牌,推进乡村文化示范活动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网络融合新媒体服务建设。推进乡村传统文化民俗资源数字化,建立历史文化名村、名胜乡村和优秀传统民俗村落“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化管理”,加强研究保护与挖掘传承。以“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为主要抓手,推动传统文物以及数字文化资源推广进入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