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的使命任务研究

2021-01-03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卢庆华

区域治理 2021年36期
关键词:黄河山西文化遗产

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卢庆华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黄河文化根之所系、魂之所在。山西黄河流域涵盖11市86县,流域面积11.46万平方公里,形成了厚重而独特的三晋文化遗产,素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美誉。三晋文化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为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守正创新,超前谋篇布局,作出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战略部署,以“黄河之魂在山西”为代表,促进黄河文化繁荣兴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升级,迈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坚实步伐。“十四五”期间,山西要抓住历史性机遇,全面梳理以三晋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底数,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新型业态等方面,探索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新路径,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一、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

整合黄河文化资源,总结黄河文化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挖掘黄河文化的历史资源和现代价值,反映黄河文化的强大包容性、整体性和统一性。

(一)树立黄河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新理念

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可持续性、主体性的特征,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加强黄河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不能简单将发展理解为经济主导和大拆大建,要在遵循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基础上,根据文化多样性特点,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因人而异,逐步探索出新时期黄河流域民众向往的幸福生活道路。突出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保护思路,成立跨省域的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构建人与村庄、土地、河流和谐共处的良性关系,将黄河文明、历史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之中,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

(二)建立分层分级保护体系

深化黄河文化遗产资源的记录和调查研究,摸清特色文化遗产类型和分布状况,进一步宣传普及,确立保护名录和三级遗产评估体系。平衡处理黄河文化遗产体系中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农业文化与精神文化,文物古迹与民俗生活文化,上古文化与时代文化,当代黄河艺术创意文化、旅游文化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关系,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围绕黄河文化遗产核心名录,开展社会影响力调查,分类型构建文化遗产点、线、面的可持续利用模式和多方参与、惠益共享机制。发掘和弘扬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加强黄河题材文艺创作,对黄河文艺精品创作予以扶持。

(三)强化政策和制度落实

协调文化保护与相关社会管理机制,进一步明晰黄河文化遗产资源类型以及保护利用的责权利关系。普查并建立文化遗产名录,在整体性保护的视野下,激活文化遗产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以沿黄古村镇、文物古迹、人文景观等为抓手,明确细化保护主体、管理主体、参与主体的关系。积极引导社区公众参与保护,协调政府保护的社会化职责。在乡村振兴、文化扶贫、文化惠民等相关政策背景下,聚集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人才,围绕黄河文化遗产举办论坛与研学活动,建设黄河文化国家遗产博物馆,创建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黄河文化遗产摄影展等活动,拍摄专题纪录片。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标识性特色的黄河文化地标,推动沿黄各省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跨区域合作。

二、推进黄河文化传承利用

山西黄河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既要保留黄河文化见证、传递历史文化的功能,又要发挥黄河文化的现代文化经济作用。要保护文化遗产自有的文化基因,遵循其自身的客观发展规律。要保护文化遗产生存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黄河流域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整体保护的目标。要加强人民群众与文化遗产的互动,让资源真正“活起来”,在保护与传承中真正造福民众。

(一)激发传承活力

黄河文化传承不息,绵延五千年。在新时期接续黄河文化传统、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就必须深入挖掘黄河历史文化遗存,并激发其传承活力。第一,要摸清省内黄河文化资源类型、数量、分布等基本家底。第二,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准确把握黄河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打造黄河文化地标。第三,系统构建山西黄河文化价值体系,提炼地域文化精神标识,依托科技创新提升黄河文化赋值。第四,不断激发文化遗产自身的传承活力,彰显大河流域的山西文化风范,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山西动力。

(二)关注传承群体

只有让传承群体“动起来、多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一是要推动普通民众传承、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的工作进程,只有让人民群众成为黄河文化遗产的见证者、传承者和实践者,文化遗产才能具有真正的活力。只有让民众充分参与到传承工作中,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自豪感。要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知识普及工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情。要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定向扶持与保护工作,严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证标准,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研习培训,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素养,同时重点扶持濒危、珍贵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三)活化传承方式

山西黄河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走进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在活态利用中实现活态传承。因此对于黄河文化遗产要进行针对性的活态利用,活化其传承方式。对于具有规模性、集群性特征的文化遗产品类,遗产旅游化、产业化生存形态是其活态传承的重要手段。对于极具操作性以及教育意义的文化遗产,必须依靠实践体验的方式进行活态传承。例如,依靠研学活动使青少年走进山西红色文化,真切感知爱国主义教育,寓教于游,传承爱国精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课堂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让群众成为文化遗产真正的传承人与发扬者。对于展演性较强的文化遗产活动,要充分利用民俗节庆等活动契机,让活的文化展演充满生机。例如黄河岸边的山曲儿、伞头秧歌、威风锣鼓等曲艺文化资源,要合理化地组织展演活动,真正让其融入民众生活中实现活化传承。

(四)保护传承空间

探索特色生态保护模式、拓展我省黄河文化遗产传承空间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以生态与文化的保护、传承为落脚点,将黄河文化遗产传承空间保护与黄河流域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传统古村镇保护发展相结合,与黄河文化遗址保护修复相结合,通过建设文化生态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生态博物馆、生态公园等生态场域,全力打造山西黄河生态文化廊道体系,规划黄河生态文化带的山西布局。真正将黄河文化遗产这条“活鱼”放在黄河文化的“活水”中,实现“活鱼”与“活水”的整体性保护。

三、促进黄河流域文旅深度融合

以黄河流域山西段独特的自然生态、自然景观、人文生态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保护为主、生态优先,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一)推进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助推山西社会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整合旅游资源力量,以“差异性”和“新鲜感”为核心,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依托文化赋值,提升旅游产品文化质量,拓展旅游新模式,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加快补齐地方文化资源短板,以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做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打造更多的旅游特色名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平衡发展。依托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旅游文化资源,健全黄河文化资源体系,形成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打造内涵高端文化资源的旅游体系,在旅游致富的理念下,带动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打造黄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以黄河流域山西段独特的自然生态、自然景观、人文生态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保护为主、生态优先,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继续支持右玉、左权、太原西山建设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支持方山、陵川、平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偏关老牛湾、河曲娘娘滩、保德康熙枣园、碛口古镇、石楼黄河第一湾、永和乾坤湾、平陆圣天湖、垣曲小浪底等沿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打造吕梁山区、太岳山—中条山区、南太行山区生态文化绿色发展片区,持续推动“两山七河”生态治理,为山西黄河文化旅游提供美好生态支撑。采取生态友好的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的旅游方式,塑造山西康养和生态旅游特色形象。同时,持续加强黄河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突出黄河流域文物、戏曲、民俗、音乐、舞蹈、古民居、古村落、古渡口等特色人文生态,形成黄河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与旅游开发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景区配套设施和旅游公路等建设,加大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绿化美化景区景观;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创新体制机制,探索适应生态文化旅游业态特点的改革模式,激发示范区发展活力。力求把黄河流域山西段打造成为国家生态保护样板区、文化保护传承展示区、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

(三)培育黄河文化旅游精品

深度挖掘山西黄河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明确黄河文化旅游品牌的发展定位,培育一批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国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继续立足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突出历史、山水、生态、根祖、红色、中华创世神话、边塞、古堡、民俗、非遗等地域特色文化,把三大品牌作为提升“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内涵品质的亮丽名片,加快构建“乐水、尚城、崇山”三大旅游品牌统一的形象和体系。围绕黄河品牌的根祖文化、峡谷风光、黄河风情、民族精神、民俗体验等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把展现“黄河之魂在山西”作为战略重点,把锻造“美丽新山西”作为黄河旅游新品牌的主线,充分展现山西独特的母亲黄河、龙腾黄河、多彩黄河、生态黄河的区域特色标识。以三大品牌为牵引,确立一批标志性项目和文化旅游精品。例如,推进黄河一号国家旅游专用公路、世界大河文明博览园“两大龙头项目”建设;打造壶口黄河中华精神旅游区、大碛口综合旅游区、永济华夏经典文化旅游区、偏关老牛湾综合旅游区、兴临柳石永五县红色旅游精品区和线路旅游、大禹渡—圣天湖—永乐宫—印象风陵旅游区、乾坤湾旅游区等十大重点项目;开发黄河奇湾景区、河曲西口风情旅游区、中条山山地康养运动旅游区、关帝山旅游区、晋南国家农业公园、汾酒酒文化休闲体验博览园等十大特色项目。通过提升黄河文化旅游的内涵品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黄河文化的全方位复兴,推动山西黄河文化产生全国乃至世界影响。

(四)升级黄河文化旅游线路

针对不同游客需求,策划推出观光度假、娱乐休闲、古代建筑、避暑康养、研学旅游、高铁旅游等类型的旅游体验产品,推出黄河品牌主题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线路。以在建的黄河一号公路为轴线,串接精品化建设的品牌景区和旅游线路,以线串点,打造黄河国家风景廊道。以偏关老牛湾、河曲西口风景、黄河奇湾乾坤湾、云丘山、世界大河文明博览园、中条山山地康养运动旅游区、大禹渡—圣天湖—永乐宫—印象风陵旅游区、大历山旅游区等为代表的特色景区,升级构建“最美公路”旅游线路。同时,根据山西黄河文化区域特色,策划文化体验游路线,包括黄河水上、峡谷自驾、红色经典、黄河文明、西口古道、根祖文化、晋商文化等主题游。例如,推出晋陕黄河大峡谷体验游、黄河文明探源游等线上线下旅游产品线路;策划沿黄流域“华夏历史文明”“中华创世神话”“梁林(梁思成、林徽因)山西古建探索之路”等研学游产品主题旅游线路;以评定的“黄河人家”为依托,策划黄河民俗风情乡村旅游体验精品线路。总体目标是开辟“水上+陆地+空中”的旅游线路,将山西黄河板块内六市49个区县(市)进行串联,360°全视角展示“黄河魂·山西情”的独特风采。未来形成国内外知名的黄河文化观光、休闲廊道,串联景区和多种活动的特色线路旅游综合体。

(五)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

以文旅融合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提升产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首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序开发,处理好黄河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努力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次,黄河文化开发要在创新、融合、特色之中建设,要讲好山西故事、演绎好中国精神。包括策划和演出全国著名和具有世界影响的实景演艺和仪式性表演节目;大力保护和开发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景区、旅游城镇和村庄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展示地;挖掘黄河板块的历史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活化、显化、趣味化历史文化故事,使之成为发展观光、研学旅游的重要内容。坚持系统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实行省市统筹推进、板块市场运行、乡村龙头带动开发策略,因地制宜、因景施策,整合相关资源,着力推进集群开发、区域联动、产业融合、资源共享,构建乐水旅游品牌体系。以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主旨,通过景区带动、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方式,积极开发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展数字文化产业、金融服务、演艺管理等项目建设,利用不同载体构建与创新黄河文化的内涵价值,推进文创IP为文旅赋能,推动文旅产业的升级和发展。目标是构建起多元产业体系,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文旅融合的大格局中,实现山西黄河文化新发展。

四、培育黄河文化新型业态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不仅是山西黄河文化资源转型发展、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推进黄河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一)以市场需求引导黄河文化新业态

市场需求的变化与市场竞争的加剧是催生新型业态文化的外部动力,文化消费模式引领文化供给结构已经成为共识。黄河文化是沿黄各省市区共同享有的宝贵文化资源,在新时期黄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尤其是在旅游文化大力发展的热潮中,要凝炼黄河文化传承的山西特色,开创黄河文化发展的新面貌。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正视消费需求增长、消费转型跨越的客观市场环境。不断进行文化产品的升级转型,创造文化旅游消费新趋势、新热点,创新文化消费体验模式,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作为培育黄河文化新业态的出发点。

(二)以科技创新推动山西黄河文化新业态

新型文化业态语境下的黄河文化发展,势必要依托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文化内容”的交融作为发展的主要模式。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为黄河文化的发展提供载体支撑。发挥高清数字技术、4D动感影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在黄河文化新型业态培育中的作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加速黄河文化业态创新。结合山西黄河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常态行业的创新发展,重新赋予黄河文化以新的历史意义。例如通过应用现代传媒技术打造红色文化影视基地、利用4D动感影像模拟壶口瀑布特效场景等手段,不断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力度,展现充满时代特色的黄河新面貌。顺应当下文化消费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创新黄河文化展呈形态,增强黄河文化科技内涵,构建黄河文化新传承途径,最终全面提升山西黄河文化核心竞争力。

(三)以文化产业助力黄河文化新业态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文化内容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手段的新型文化产业,是培育和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重要支点和实践形式。山西黄河沿线各区县(市)地区一方面应依托丰富的黄河文化优势资源,在充分保障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围绕特色鲜明的古都文化、根祖文化、信义文化、佛道文化、晋商文化、红色文化、农牧文化等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同时积极与陕、豫、蒙、甘等省份进行产业合作,形成跨区域联合发展的文化产业链集群模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生科技打造高科技文化产业园区,在深度挖掘、提炼黄河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强化科学技术的运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创建诸如动漫产业园区、影视传媒基地、数字出版物中心等新型科技文化产业园区,最终实现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以特色文化项目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业态的结构转型,将黄河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文化产业化方式助力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推动山西黄河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四)以资源融合赋能黄河文化新业态

山西黄河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以各种资源的互动、交换、渗透、重组为基本手段,以“宜融、能融、尽融”为宗旨,以“大融合、深融合、广融合”推动黄河文化大跨越发展为目的。大力实施“黄河文化+”的战略,促进各类资源的深度融合、跨界融合,推动黄河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提升黄河文化附加值,催生黄河文化新业态。将黄河文化主动融入山西整体战略发展体系中,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战略中。以黄河文化资源为依托,在打破传统壁垒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完成与科学技术、旅游休闲、经济金融、教育体系等的融合,衍生诸如“文化基地+影视动漫”“主题公园+文艺展演”“非遗+旅游(文创、特色乡镇)”“研学(康养、体育、会展、农业)+旅游”等新的业态增长点。

(五)加快数字化传播路径

打造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新媒体为主的传播平台,借助现代化与高科技的发展,助推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建立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系统整理文化资源。加快实施鼓励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型的国家战略与政策,满足民众新型的文化消费需求,激发文化资源的动态展览,增强消费者的互动体验。构建线上直播、云游览的新模式,扩大黄河文化的传播范围,加快传播效率。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短视频等平台资源,与全媒体时代的进程相契合,大力开发数字化文化产品,助推经济高效发展。

五、推动黄河文化惠民育民

切实将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惠民育民,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培育专业性创意人才,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新内涵、新元素、新形象,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加强融资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推动建设彰显地方特色、富有创意、品牌价值高的文化产业链。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合理优化和配置资源。拓宽创意产品的宣传渠道,带动大众消费,发掘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以沿黄的晋商文化产业区、根祖文化产业区、太行文化产业区、山西炎帝农耕文化产业园、尧文化产业园、平遥古城文化产业园、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等为依托,实施黄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程,鼓励产业做大做强,激活文化创造力,提升地方文化魅力,促进“黄河文化+”为经济转型提供新动能。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普及性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助推城市优秀文化资源与服务向基层地区流动;大力投资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获得文化实惠、共享改革开放文化成果,并以更大的热情和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这就要免费向公众开放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基地,组织多渠道多媒介的宣传活动,创造更多民众了解与享受惠民政策的机会。提升基层人才服务素质,加大培养力度,确保惠民政策、实践与民众生产生活、文化需求相契合。公开公示文化惠民的实施进度,确保文化惠民真正落实。举办黄河文化书画大赛、农民工歌唱大赛、少儿演讲比赛、地方优秀文化展览等多种文艺活动,民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调动民众从事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文化育民、文化惠民。

(三)挖掘黄河文化聚民心、育精神的力量

培育文学艺术品牌,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开展免费的舞蹈团、合唱团等培训项目,组织地方文化资源宣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传递黄河文化的内核,增强民众的文化保护意识。以《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吕梁英雄传》等文化资源为依托,弘扬黄河文化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创作蕴含黄河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宣扬优质作品的核心精神,将黄河文化团结务实、坚韧不拔、勇敢刚毅的品质融进民众血液。体悟黄河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包容的姿态,在思想意识方面深刻影响民众的性格与心理,增强民众的心理认同与文化认同,滋养民众的精神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抓手,提升文艺创作质量。以文化人,展现黄河文化聚民心、育精神的伟大力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六、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要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彰显时代精神,追求精神高度,讲好新时代山西黄河故事。

(一)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所以,要集中力量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翻箱底、抖包袱”的发掘整理工作,推进我省各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的谱系研究,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物质与非物质两大类型文化资源研究;同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主旨,组织力量努力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选取重要节点、重大题材,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全力打造文学、影视精品力作。此外,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重视并提炼出真实生动、易于传播的故事,以多种方式宣传展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关于“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的指示精神。晋南是华夏文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游山西、读历史”的重点区域,在历史、遗址、文物以及发掘研究过程中,提炼真实生动、易于传播的故事,并以多种方式宣传展示,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能力。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过旅游演艺等新业态模式建设,激活传统艺术的生命力。

在文艺创作方面,要继承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关注现实生活、彰显地域特色的优良传统,发扬新时期以来以“黄河歌舞派艺术”为标志的以人民为中心、以弘扬黄河文化精神为旨归的创作风尚,要利用文学、艺术以及影视等多媒体手段,围绕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优质品牌文化,打造反映我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新作品,推进新时代黄河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要鼓励扶持我省本土作家的文学创作,支持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绘画、影视剧等专业艺术家们的创作活动,促进各类文艺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支持社会各界围绕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廉政题材,创作、打造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改革发展新成就中的各类优秀作品。此外,要积极引导并大力支持黄河文化题材的影视剧、多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建设多媒体传播平台,扩大传播途径,增强传播效能。

(二)加强国际交流

以黄河文化为纽带,通过各类文学艺术形式,讲好山西黄河故事,加强山西与世界的联动。不仅向世界宣传展示山西传统的黄河文化,还要策划好如何奠定山西“中华文化宗庙”的地位和形象。如将晋商精神、万里茶路和“一带一路”发展进行时空整合,提炼我省黄河故事的核心要素,如中华根与魂的文化基因命脉、古长城边关戍守的家国情怀、黄河古津渡的商埠文化、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太行农耕始祖的传说与民间故事以及红色文化的军事智慧、改革开放后的创新精神等,并将这些核心要素进行文化赋值。要利用好现有对外交流的平台,如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电影节和其他国际性文化节庆活动等,利用对外交流平台的窗口效应,理顺文旅部、商务部、外交部的对接机制,把“游山西·读历史”的各类对外窗口中的精品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文化旅游界的金字招牌,积极融入中国文旅的海外宣介传播圈。

(三)深化开放合作

以弘扬山西黄河文化为主旨,积极利用黄河文化符号,通过文学艺术(包括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戏曲、歌舞剧、民歌等文艺舞台表演)和书画布展、非遗绝活亮相、传统手工技艺体验等多种载体,讲好黄河水利、文化遗址、历史人物、英雄事迹等黄河故事,以提高我省黄河文化的知名度。这就要抓住时代机遇,积极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融合,与沿黄各省区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进行区域合作,共同构建黄河经济协作区、打造黄河黄金文化旅游带,推进黄河文化资源整合与旅游协作。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围绕新时期我省黄河文化主题,在与沿黄各省区互动的基础上,讲好山西黄河故事,打好省际近邻的亲情牌,推动山西与相邻省份客源互换、线路互推、信息共享、市场共建、品牌共塑。故事不仅是历史遗产,而且是文化资本,要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加强与沿黄各省域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区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同时,要加强黄河文化研究、黄河故事挖掘的合作交流,在邻省间搭建更多艺术交流平台,重视文学与艺术市场的培育。共同推动沿黄省域文学艺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猜你喜欢

黄河山西文化遗产
我在山西等你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山西叹五更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