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知识融合与政治判断力培养
——法学本科《政治学》课程翻转教学改革研究
2021-01-03曹为
曹 为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031)
翻转课堂作为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对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安排学习进度效果良好。本次在西南政法大学本科必修课程《政治学》进行翻转教学改革,对授课班级进行分组指导和深入研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翻转教学经验。以下就该课程翻转教学取得的成效、问题和完善对策进行探讨。
1 法学本科《政治学》翻转教学取得的成效
1.1 教学内容
《政治学》是政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法学专业的必修课。就专业课程而言,教学达到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的功能,并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也是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专业课程建设新使命的有益探索。同时,着眼于受众为法科学生的现实,翻转课堂也为积极寻求政治学与法学融合之道指引方向。
1.1.1 充分发掘政治学蕴含的德育资源
在法学本科阶段开设《政治学》必修课程,是目前国内政法类院校的普遍做法。《政治学》这门课程在政治学专业有64学时,而在法学必修课则有32学时。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为法科学生呈现《政治学》的概貌,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围绕“国家治理”“法治政府”“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等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意义的政治学专题开展教学研讨,以翻转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激发政治学科中蕴含的德育资源。
1.1.2 积极寻求政治学与法学融合之道
传统的《政治学》课程讲授,大多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灌输,学生仅能着眼于课本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于现实政治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前沿热点问题缺乏认识和思考。这显然违背了课程开设的初衷。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实现了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思维和政治学方法的系统讲授,同时也为培养有政治头脑的法律人才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学术训练。法科学生研习政治学,并不是要在法学之外,额外增加一套政治学的理论体系;而是要在掌握法律技能的基础上,熟悉政治分析方法,培养政治判断力,以期成长为有政治头脑的法律人。就此而言,《政治学》翻转课堂完成了价值建设和学术训练的双重任务,既为学术训练提供前提和素材,也为价值建设寻找到目标和归宿。通过翻转教学模式,使该课程在介绍政治学基础知识以后,重点培养了法科学生对法律问题的政治分析能力。这种建立在扎实的法学基本功上的政治分析能力,是对法律思维的有益补充。
1.1.3 建设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库
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和进度安排,将知识点划分为四类:课前自学类、自学兼课堂问答类、课堂讲授类、讲授兼课后延伸阅读类。在知识点分解的基础上,制作系列微课,后期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了优化完善。在翻转教学中,建立了《<政治学>翻转课堂专题库》《<政治学>翻转课堂案例库》和《<政治学>翻转课堂辩论题库》三个资源库。资源库建设要满足两个要求:第一,选题是古今中外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领域的法律问题;第二,所选法律问题适合进行政治分析,有益于培养政治判断力。
1.2 教学过程
在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划分若干研究专题,对应地将班级划分成小组,知识点以及论辩定点到组,通过小组的协调与统筹,来达到教学班级整体上的协作。最终将知识点类型化、论辩模块合理化。
1.2.1 实现翻转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的统筹推进
课前自学是翻转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也试图让学生课前上网查阅资料和通过教材来预习,但成效不高。在实施翻转教学模式时,教师在课前精心选取课程中的重点主题,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自由分组,安排和控制学习进度。同时,每个小组均有专属指导老师,提供参考书目,安排知识范围,组织小组分工,掌握本组成员学习情况。知识储备丰富,接受能力强的成员,可直入主题,基础较差的,也可从头开始探索知识点,逐步跟上小组节奏。同时,小组成员均可把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通过线上工具向教师和同学求助,或拿到课堂上进行解决。通过课前的学习,学生对政治学的内容和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课前的深度学习,实现了知识传递。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讲述政治学基础知识,又要针对重难点和前沿问题展开讨论,时间紧张,任务很重。未完成的项目只能安排在课后,教师难以督促课后学习进展,学生遇到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决。在翻转教学模式中,课前经过深度自学后,教师再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研究式学习中。在项目进展中遇到问题,组内协作解决,或由教师给予及时指导。此后,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将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呈现在课堂上。其余小组的教师对该小组研究成果进行全方位的点评。这种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结构,使学生在通过运用知识而学习知识,将课堂互动引向更高层次,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实现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创新。
课后是深化学习研究的阶段。翻转教学在课前解决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课堂进行了专题研究的展示和研讨,这为课后进一步深化学习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课后,要发布深化阅读材料,提供可能的进一步研究专题,鼓励学生运用课前和课堂所学知识,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此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保存课前和课堂教学材料,经过多学期的教学实践,去粗取精,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此外,使因病因事缺席课堂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补课,从而使课前、课中、课后贯通一体,培优补差,优生吃“好”,后进生吃“饱”。
1.2.2 教学团队建设
本次教学改革中,教师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以政治学基础知识阐释为核心,以社会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多个历史和现实案例来诠释,以政治学基本研究方法为抓手,提高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术业有专攻,每个小组的指导老师各有专长,可以在所其讲授环节发挥专业优势,这也将任课教师从讲授基础知识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发挥各自研究专长,分工负责相关领域的专题、案例或辩论主题开发,协调法学各班级专题讲授顺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团队周志,研讨诸题库开发,切磋教学方法。
1.2.3 整理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翻转教学过程手册
翻转课堂并非适用于所有课程。班级规模、授课年级、学科性质等,对于翻转教学的展开和效果关系很大。以一支各有专长、分工协作的教学团队为基础,通过对专题、案例和辩论题目的精心设计,将翻转教学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保证该课程对启发法科学生政治思维的普遍适用性,建立了适合政治分析的法律专题库、案例库和辩论题库。与此同时,翻转教学的实践,不只是教学内容的改良,也是教学过程的革新。在对翻转教学过程的详细记录基础上,制作了记录手册和操作手册。由此训练出的卓越教学团队,是翻转教学不断创新优化的核心动力。
2 法学本科《政治学》翻转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前协作问题
课前学习是翻转教学的重要基础,是课堂翻转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在课前环节,教师与学生间、小组学生间的协作问题最为突出。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问题一:翻转课堂要进一步优化线上教学资源的配给。长时段的视频和大段材料不适合缺乏基础知识的学生在课前自学。较好的课前自学资源是与知识点具体结合、并配有针对性练习的“微视频”。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知识点组合等均有很大差异,要想在多个学科中推行翻转课堂这种全新教学模式,并且要力争做到“常态化”,所需微视频的数量是巨大的。微视频的精准性和大量需求,要求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而这种投入目前仍缺少相应考核评估。
问题二:课前在线学习动力问题。翻转教学要求学生在线学习微视频和相关材料。然而,由于一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或其他课程学习负担重等原因,课前学习质量存在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目前兴趣却总是让位于学分和综合测评,再加上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难免会分数决定脑袋,增加了课前学习的阻力。此外,由于对课程内容理解不足,一些学生将政治学视作高中政治的翻版,以相对应付的厌倦心态对待,因而缺乏学习动力。
问题三:专题学习小组的协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将授课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的目的,是避免大班教学的粗放效果,而达到小班教学的精准效应。每个小组由一位主讲教师组织和引导,就课前自学、自学兼课堂问答、课堂讲授和讲授兼课后延伸阅读四类知识点,组织并引导经自愿参与各小组的学生展开相应基础知识翻转学习。但实际的情况是,各小组之间由于专题和知识点差异、缺乏应有的沟通与衔接,以致课堂问答的互动环节被严重弱化。其中,专题内容跨度大、组内和各组间知识衔接不力、相互协调不够应属主要原因。
2.2 课中组织问题
作为教师最为熟悉的课堂教学部分,易出现教师难以把控课堂,依旧自说自话或者一味追求学生自主表现而失去教学目标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下列问题。
问题一: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看,课堂论辩有待进一步引导。课堂能否顺利“翻转”、如何有效“翻转”,除了有赖于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学习预期,更关键的在于教师是否做了足够的组织工作与较为合理的引导。特别是,由于教改班级面向大一新生,其大学生角色还处于初步的生成期,以致“翻转教学”存在相当难度。这些问题,又因小组专题有别、知识有异、学生参差不齐而被放大。因此,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做好课前自学、合理引导学生做好课堂报告,不仅关系到时间的有效把握、知识的有效讲授,而且还关系到专题小组充分的课堂问答、整个班级全面的课堂互动。
问题二:从教师的课程讲授看,未能在所讲述的环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要表现在:知识的相互衔接。例如,政治文化当中有国际文化和国内文化,民族政治中也有民族文化,既然分别属于每个老师的专长,就应当充分发挥优势,让二者都在课堂上有时间讲解,或者协调一个讲解一个点评。现实中,囿于时间关系,担心讲重复,往往出现两位教师都跳过不讲的情况。这就使得知识结构不完整,知识点串不起来。讲解的内容过多。即便是有分工,每个老师讲解的内容相对于课堂时间仍是比较多的,不讲的话知识结构不完整,讲的话则挤占学生呈现研究成果的时间。
问题三:从学生的实际表现看,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实际参与度有待提高。小组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相对不足,而班级里的其他学生积极性普遍更低些;小组学生的社科知识基础浅薄,对问题的思考不够全面也相对肤浅;小组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不足,大都是直接百度网络资源,对严肃性的纸质学术资源和电子数据库资源重视不够;小组学生的PPT制作水平有待提高,更为欠缺的是课堂上的呈现能力,以及调动台下其他学生互动的能力;在每个任务执行中,对课堂时间的把控不足,往往都是超出预定时间;在课前指导过程中,老师的一些意图尤其是观点想法容易被学生忽视或者误解,以至于在课堂汇报中不能表现出来。整体而言,就整个班级而言,分组导致其他组的学生对本组学生的选题重视和参与欠缺;就本组而言,内部的再一次分组又导致各组对彼此的选题和任务重视和参与不足。
2.3 课后反思与评价问题
翻转教学作为教学新模式,需要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如何体现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并激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面临以下一些问题。
问题一:知识点类型化的融合问题。政治学理论是一门自成体系的基础性专业课程,有赖于学生投入大量课前和课后时间进行知识学习和社会观察。知识点类型化的初衷旨在解决前述教与学面临的困难,但知识点类型化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合理的类型化是为了使知识更好融合起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反映出知识点类型化的操作不够科学,缺失顶层设计和通盘考虑,以致最终只实现了知识点类型化的分化,而没有达到整个课程应有的融合预期。换言之,学生只对自己参加的小组的知识点有相对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而对其他小组的知识点存在未能合理吸收、有效融合的问题。
问题二: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而目前仍缺乏标准。传统的评价,以知识记忆和考试技能为主。翻转课堂涉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表达展示能力等,非传统评价模式所能完全涵盖。建立适应翻转教学特点的系统的评价机制,实为当务之急。而实现评价机制的转变,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
问题三:未能将课前和课堂学习成果充分运用到课后深化学习中。如何在课后持续推进学生对相关领域的深化学习,是翻转教学的效益持续发挥的重要方面。受传统学习思维的影响,一旦结课并取得成绩,学生深化学习的动力就会降低。深化学习,要求培养持续的学习兴趣。推出系列的专题研究项目,不断启发学生的深入学习研究,并加以督促指导,在这些方面,教师的时间精力存在不足的问题。
3 进一步完善翻转教学的举措和机制
3.1 注重《政治学》翻转教学的内容创新
翻转教学强调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不断加强教学内容的创新。作为法学本科的必修课程,《政治学》课程的内容创新,可从两方面用力:一是政治学知识与当前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前沿问题相结合;二是政治学知识和法学知识相结合。
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政治学知识与当前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前沿问题的结合,把德育因素分布到专业课程的全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根据课程每一版块内容或每一专题的不同特点,分别找出专业内容的德育映射点,深挖课程中蕴含的德育教育资源。其次,要编写试点课程方案和教学指南,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分配等方面制定试点方案,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标准与保障。复次,要在试点基础上,从教学资料、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估等方面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建设方案。
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政治学知识和法学知识的结合。政法院校的特色之一,就是政治学和法学知识的结合。实际上,日益复杂分工的法学知识和法律适用,离不开法律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而政治学的知识和素养,也将在法治实践中得到生动的呈现。培养法科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判断力,亟须在课程建设中加强政法知识融合。
3.2 加强《政治学》翻转教学的过程创新
教学过程创新,是翻转教学的重要方面,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探索研究型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总结前期翻转教学过程的探索经验,可从以下四点进一步加以完善。
第一,小组划分专修与选修兼容。每个学生必须自主选择一个专题,同时参与另外一个专题。这样,每个学生不仅需全程参与本小组各模块的教学学习,而且还要在课堂问答环节,积极参与自己选修小组的课堂互动。在此基础上,各小组之间的有关信息需合理、及时向全班共享。
第二,专题整体设计与自主负责。专题划分需严格以公认的政治学理论体系作为基础,结合学校教学的课时做相应的调整。以专题形式体现知识类型化,又以知识类型化引导小班教学和促进集体学习,使知识的分化与体系的融合始终保持一致。
第三,教师讲授与学生论辩协同。要强化每个专题的主讲教师在第一课堂的讲授定位,既为其组织领导的小组展开第二课堂的汇报与论辩做必要的热身,也使整个班集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学习,并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严格保证。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各小组课堂汇报的内容和时间,合理训练其讲演、论辩技巧,从而既给小组论辩留出足够时间,也给教师点评、班级参与环节以充分时间和有效切入点,确保课堂翻转真实有效。
第四,先期汇报与后续跟进协调。先期进行汇报的小组,要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并与后续小组及至整个班级共享,以加深后续小组对教师在点评环节提出的问题的感官认知。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有助于为后续汇报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不断完善相关专题库、案例库和论辩库,并通过相应平台向师生共享,将是未来政治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
3.3 完善翻转教学的保障机制
翻转教学的持续开展和不断完善,要求在管理体制、队伍建设、学科支撑、资源供给等方面不断完善保障机制。要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有利于翻转教学资源有效开发的政策体系。有了建设标准和保障机制,才能使翻转教学开发走上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
一方面,要从管理体制、队伍建设、学科支撑、资源供给等方面为翻转教学资源开发提供保障。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学科专业落实推进的工作格局。在队伍建设方面,不仅要建设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队伍,更应建设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在学科支撑方面,要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建设,引导专业课教师凝练与国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相关的科研方向,促进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资源供给方面,要深入挖掘各类富有思想性、亲和力的教育资源,充分用好时事类教育资源,增强教学实效性。
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是翻转教学资源开发的主要设计者,是做好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关键。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成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要构建和完善教师学习培训体系,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学习,不断加强专业课教师的道德修养与政治素养。此外,还要完善相关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制定教学质量评估考核办法时,超越单一的知识考核指标,从多维度考察课程的价值导向和育人价值,为翻转教学的持续开展和不断完善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