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魔法壶在特殊儿童家长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2021-01-03吴美娟
吴美娟 潘 宸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1 特殊儿童家长
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儿童在智力、情绪、感官、行为、肢体或言语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和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也包括残疾儿童,即为身体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例如在视力、智力、听力、肢体、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方面有缺陷的儿童。照料孩子的养育者不管是爸妈还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都被认为是家长。
2 心理魔法壶在特殊儿童家长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2.1 认识心理魔法壶
魔法壶图画心理分析,是源自日本的图画技术。主要通过一副四格“连环画”,揭示人们面临压力和突发事件时的归因模式、乐观性和悲观性、积极性和消极性,检测人们面对困境时的情绪反应、心态和行动模式,帮助我们更好地自我觉察。
2.2 心理魔法壶的特点
(1)心理魔法壶是系列主题图画,作画者跟着指导语,依次呈现六幅图画,这些图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作画者会把自己深层次的、应对变化的行为模式投射在图画中;
(2)图画完成后,作画者需要编一个故事,用语言再次把自己内心的潜意识投射出来。双重的投射和刺激让作画者更有可能看清自己的行为模式,更好地了解自己,接收图画中所给出的信息,决定自己接下来的行为。
2.3 心理魔法壶绘画步骤
2.3.1 作画准备
每人一张A4白纸、一支2B铅笔、一块橡皮以及彩色画笔。在纸的四周画一个边框,边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便画不同的形状,边框距离纸边缘大约1厘米。接着再将A4纸上下左右对折,在折线处画出竖线和横线,将画框分为4个区域,然后根据指导语分别在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作画。
2.3.2 放松练习
活动伊始,参与心理辅导的家长各怀心事,内心忐忑,不清楚画什么,也没有把握画好,比较难进入辅导状态。所以需要先进行一些绘画活动的说明,告诉他们绘画不需要你有美术功底,你想怎么画都可以。然后运用冥想训练方法让大家首先安心静心。采用的冥想指导语可以是:
“请大家以最放松的姿势坐好,闭上眼睛,做两次缓慢的呼吸,抛弃头脑中的所有杂念,把白天生活中的事情暂时抛在一边,让自己的内心慢慢放松下来,此时此刻,我们关注一下自我,倾听一下自己心跳的声音,想象有个扫描仪从头部一直扫描到脚部。当扫描到身体某个紧绷的部位时,可以对它说:放松下来,此时此刻你不用那么紧张。请感受自己吸气的感觉,还有呼气的感觉,试着放松身体的每个部位,试着让自己放在一个舒服的状态。当我们跟自己在一起感到全身放松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始一次奇妙的旅行。”
2.4 心理魔法壶四幅画的心理意义
第一幅画用来反映画者在遭遇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下的本能反应是什么。第二幅关注画者爆发力,反应画者在情急之下的应对模式是什么?第三幅画反应画者的希望感,画者是采取自救还是被救还是等待不呼救?第四幅画反应画者长期应对模式,显然这是关注画者的耐力。
3 特殊儿童家长心理魔法壶绘画类别及特点分析
3.1 悲观型
悲观型家长的画面信息:有求助意愿,但缺乏求助行动。刚被魔法师抓进壶的时候,紧张恐惧,在壶里等待救援、喊救命,希望有机会能逃出魔法壶。画者选择睡觉,没有思想,没有行动,只是等待时机出现,不会利用魔法壶的功能,创造新的东西,为自己逃离魔法壶做任何准备。即使当太阳出来阳光照射进壶里的时候,他们仍然是守候等待。等到后来,发现没人来救助,就放弃求生欲望。觉得命运弄人,自己很倒霉,感叹自己为什么要走那条路呢?情绪上就会出现自责、悔恨、懊恼、愤怒等情绪。
悲观型的绘画特点:认为魔法壶坚不可摧,壶里很暗不透明,空间狭小封闭还局促;认为魔法师凶恶、敌对、有攻击性;画者在壶里无助、无力、被动,情绪上焦虑恐惧,生活单调无味;壶中人物多为单线条,姿态是躺着的,显示其个人能量有限,行动能力偏低;情绪上一开始焦虑到后来的麻木和无动于衷,也是悲观者的一个特点。虽然他们不离开壶,也没有打破壶,没有放弃希望,可以与困境共生,但态度是消极的,应对压力的模式没有破坏性,但是也没有建设壶中世界,更没有给生活赋予意义。
3.2 乐观型
乐观型家长的画面信息:第一幅:当自己被魔法师抓进黑色的魔法壶的时候感到很是恐惧,此时的心情和得知孩子是残疾儿童时是一样的。第二幅:画者在壶里挣扎着喊救命,壶在哪里,管不了了,就希望能帮助她离开壶的人出现,体现出画者的内心是茫然失措的,求助愿望特别强烈;第三幅:当太阳光照进来的时候,画者想,也许希望来了,我可以从壶嘴里爬出去吧,对孩子疾病的治疗充满了美好愿望;第四幅:终于出了壶,自己一个人走在有向日葵的大道上,内心坦然愉悦。心里想的是:虽然我不能改变事实,知道壶(指代困境)不可能从自己的生活里丢开,注定要和残疾孩子一起生活一辈子,可是我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在魔法壶旁边建了一栋房子,把壶放在家里的茶几上,把壶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它成为自己家里的装饰品,每天看到它,使用它,而不是抛弃它厌恶它讨厌它。然后离开壶,走出家,给自己一个理由,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享受外面的世界和阳光。
乐观者的绘画特点:认为很容易突破魔法壶,不费吹灰之力;愿意把魔法师看成善意的、温暖的、可爱的;会利用壶中资源,建设壶中世界;在壶中心态平和,创建舒适生活;看到阳光等可以利用的资源,抓住时机自救,走出壶,并面向未来。画者的身体姿态呈动态,四肢粗壮,预示着画者是个有力量的积极的人;情绪方面的特点表现为:遭遇突发境遇时情绪黯然神伤,消极悲观,后来认知发生改变,乐观地看待困境,主动积极采取措施,朝向积极方向发展,并且化危为机,采取了建设性的方法,利用壶为己所用,将困境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和承诺接纳疗法中的主要观点完全一致:我不改变症状,不改变环境,我就带着这些不如意过相对满意的生活。
3.3 回避否认型
画者将遭遇魔法师后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变成一个梦来呈现,遭遇困境,却以这是一个梦的方式让自己解围。
这类画的特点是:画中虚线条很多,人物无力,除了五官的情绪表达有变化,周围的环境一如既往。画中人物所在位置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显示画者的被动消极的等待态度;湖水轻轻荡漾,波光粼粼,显示画者内心的情绪有起伏。在画者的心里,可能保留着当初对孩子出生前的愿望,健康活泼,无忧无虑。面对突发境遇,内心的否定排斥如影相随。希望现实像梦,而梦是通往潜意识的一条通道,意味着画者对目前的困难的回避。她希望只是一场梦,梦醒的时候看到的孩子是健康的、活泼的、安全的、令人愉快的。
还有一位家长在绘画活动前进行了量表测试,结果中显示有敌对、逃避等问题。当听到魔法壶的时候,自己认为是数学中弧线的弧,并画了下来,后来听解释是水壶的壶,但仍然不愿意改变。虽然听到什么就可以画什么,但从画者辩解态度中,看出她的个性特点有执着一面,不愿意客观如实面对新的境遇。
在画的魔法壶图画中,我们可以理解年轻妈妈第一次做母亲就碰到孩子有残疾障碍的心情,绝对是逃避否认。面对一出生就需要终身照料的孩子,内心挣扎抗拒。那种应激状态下的否定期似乎至今还没有消散,不愿意承认孩子的现状。画中作者几乎全部用文字表达,不愿意想象,进入不了想象画面,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抗拒表现。很理性,情绪反应不多。文字表述也反应画者心态不错,不管什么情况,都选择与环境共存,不急不躁。所以,画面表达的和实际状况表达出的信息刚好是一种绘画心理中的补偿机制。所以画是投射,也会掩饰。
3.4 顺其自然型
特殊儿童家长心理状态有时也受年龄影响。随着与特殊儿童共处时间越来越久,当初的不解、否认、回避、自责已经烟消云散,他们接受和习惯了孩子的存在,对他们的照料也已经习以为常,与其难过悲哀,还不如接受欢迎,至于孩子今后会怎么样,顺其自然,没有主动的积极应对,甚至壶里都没有了自己的身影,也没有魔法师的踪影,很好地表达了对命运的态度:无所谓,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挫折和打击,来得快而突然并不代表去得也快,就像特殊儿童的养育、康复治疗和社会化,需要家长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所以家长们的顺其自然心态反而可以为孩子的“特殊化”起到放松作用。
4 心理魔法壶在特殊儿童家长绘画心理活动中的注意点
(1)第五幅画由里及外顺时针画圈,是要画者从图画活动中走出来回到现实。最后一幅画要求画者由外及里逆时针画圈,是要提示画者即将结束图画活动从而回到自我的过程。最后两幅画貌似和前面的图画没有关系,但却是告诉画者,进入绘画活动和回到现实是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部分。
(2)绘画活动开始前最好询问一下有没有有幽闭恐惧症的人和有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如有,请他们回避此项活动。
(3)和家长探讨绘画的意义:在面对人生困境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有的人受自己万事不求人这种性格的影响,喜欢独自面对和解决;有的人会积极寻求外界帮助,利用社会、学校的资源,让自己解困脱困;有的人比较主动,更容易接纳事实,不将时间耗费在推诿、抱怨、自责中,而是行动起来,加入知识学习、康复训练以及送进特殊学校,多途径帮助孩子正常生活,与社会保持一定程度接触;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谁都会震惊否认。对特殊儿童的疾病的探究和治疗,一般来说是个长期的过程,也许这辈子就是无法改变,需要家长做好长期护理照料的准备,对孩子日后无人照料的担心,都是可以理解的。家长能做的是,期待政府关爱、期待科学昌明、期待学校接纳,期待社会包容,自身努力配合,不抛弃,不放弃,付出更多真心爱心,陪伴孩子。和同伴取得联系,借鉴他人的积极乐观态度,克服自己的局限,不让人性的脆弱的一面,左右和影响孩子的救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