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2021-01-03黄宗伟
黄宗伟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0)
0 前言
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直接的推动力。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情况,也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实践中,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作用,突出职业教育的新时代特征,发挥职业教育的引导作用,使职业教育能够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粤港澳大湾区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拥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又能够考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更好的理解中国职业教育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
1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职业教育要立足于新环境和新时代,打破教育发展的瓶颈,保持职业教育的平衡性发展,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平台,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使职业教育能够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的提出立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一带一路”构想将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了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技术推进的功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各个国家的人才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引导着职业教育向前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要求培养的人才更多的是国际化人才,同时随着国际教育市场不断开放,我国的职业教育也逐渐与国际接轨,职业教育更加具有多样性,具有交流性。“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以后,国家在基础设施、贸易交流、资金融通、信息科技等方面加深了合作,这就要求从业者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要了解国家社会风俗、人文理念、法律知识、相关政策等,“一带一路”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强化了人才培养的立体化模式。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符合多元化要求,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各个行业都要拥有高精尖技术等具有超强竞争能力的人才,高端人才培养是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一带一路”的发展覆盖地域广泛,从亚太经济圈连接到欧洲经济体,中外合作共同创办教育的机会增多,将有大量的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环境机遇,也面临着创新的挑战。
2 “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
2.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自2017年7月1日开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框架协议按照规划纲要逐渐实施。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了港澳深度合作。长期以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这些城市发展迅速,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职业教育获得了快速的推进,在高层次的发展背景下,区域资源整合更加快速,科技中心建设更加完备,特别是职业院校之间的激烈竞争,有利于职业教育最大化的发挥各自的优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贯穿欧亚大陆形成联系网,各国之间交流紧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文化多样性,社会环境的变化给予职业教育更多的发展机会,实践中,职业教育突出校级合作、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项目,发挥资源优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湾区的国际影响力。
2.2 “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有了新的变化
粤港澳大湾区是潜力巨大的经济体,但是,在经济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着高水平人才流失的问题,这就要求在科技人才共享问题上需要创新方式和方法。高职院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就能够为经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一带一路”的倡议使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宗教、语言、历史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源拥有英语和葡语的优势,这样有利于培养国际化跨学科的人才。例如在工商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财务等方面拥有比较综合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很多生源是侨乡的学生,具备与国外资源联系的条件,在区域范围之内,文化经济交流逐渐紧密,能够为人力资源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2.3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构建了多层次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进行更多的选择,需要塑造跨学科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发展就要考虑科研合作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跨学科合作中,“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内容就与职业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重视跨学科教育,促进学科之间逐渐打破壁垒,培养跨学科的人才,建立科学实验班,举办研讨会,进行课程实践相关合作等,促进院校之间的交流,推动复合人才快速性培养。多种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高达40多种,专业招生的语种中就覆盖了20种语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众多的跨境企业落户粤港澳大湾区,急需多语种语言人才。职业教育在培养葡萄牙语、英语等方面有独特的有优势,例如有的职业院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入了孟加拉语、捷克语、土耳其语、塞尔维亚语、波斯语等,这些语言有利于针对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国家进行人才输出。
3 “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对策
3.1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新时期职业教育要重视科研能力的提升,有效做好教学行为反思,实施专业知识的巩固,促进教育理念逐渐更新,政府和学校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持和创设文化环境,注重交流与合作。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要根据环境进行改变,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要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特色学科和专业优势进行定位分析,以保障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具有现实意义。要重视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主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灵感,积极进行国际化的操作,让学生们能够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强化澳门高校与内地高校的合作,建设教育共同体,实施课程科研合作等,实现多方面优势互补。构建人才培养多元化模式,通过高校创业人才的培养,例如能力考评、发表论文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政府、科研院校、职业院校等实施协同创新,运用第三方社会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2 发挥“产学融合”的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经济合作日渐紧密,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在科技人才创新培养方面要突出科研实力较强院校的引领作用,例如在深圳高科技人才培育方案中,倡导与硅谷、中关村科技人才紧密连接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高校与内地产业链接对接的方式,实现职业教育创新链、科研链、产业链的发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迎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机会,推动制造能力,产业化优势和科研优势的相互融合式,培养人才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特色,积极开放合作融合办学发挥优势。例如,东莞职业院校就通过学校开放合作的方式派出学生开展开创新活动,形成了产学融合的模式,培育了产学融创的文化内涵,使科技引领经济向前发展。采取“师带徒”的方式,“师带徒”是一种有效的能够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实战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创造机会帮助更多的年轻教师通过和其他老教师进行学习协助的过程来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3.3 以环境为导线实施教学管理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现实中,原来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时期行业发展的要求,学校要成立专门的调研部门,对市场进行调研,掌握市场需求,提供市场的数据,使学生的培育能够根据现实情况来进行确认,特别是改善职业院校的专业方向,加速专业的淘汰过程,搭建职业教育平台,遴选一部分创新能力的优质平台,开展职业教育活动,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人员进行教学探索,选择有特殊的能力人才推动职业教育向高层次迈进。在平台建设上融合软件和硬件建设,打通职业教育缺乏高水平平台的瓶颈,真正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模式。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明确课程设计和培养方案,利用职员的碎片时间,开展周末讲堂等活动,搭建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框架,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有了新的挑战,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宗教信仰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也要进行改革,培养高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出发点,在具体实践中要加强国际协同合作,加强与学校企业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化企业与学校投资,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技术创新的机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评价机制,突出改革机制,强调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能够拥有良好的技能水平,也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4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为例,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建设对职业教育有重要的影响,“一带一路”背景下给予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为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资源,在基础建设、贸易交流、资金融通、能源材料、信息技术等方面不断加深合作,给予职业教育培训更多的帮助。新时期的职业教育要加强国外职业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使职业教育能够符合中国发展现实,符合国际环境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