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社交礼仪课程引入微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2021-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礼仪社交微课

刘 琳

(广西桂林农业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6)

0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各级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开始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促进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在我国,首先提出微课的是佛山教育界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他在长期从事基础教育资源研究的基础上,由身边的“微”元素触动了灵感,从而紧接着开展了关于微课的一系列的系统研究,并将微课研究活动逐步走向研究化、专业化。在此之后,众多教师开始将微课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1 传统中职社交礼仪课程特点

1.1 学生基础差,学习态度不佳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普遍不牢固,学习态度不佳。此外,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其父母学历多在小学、初中这个程度,家庭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支撑较弱。根据调查,中职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足,信心不够,用心不专,他们虽然也能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但自控能力差,意志力不坚强,从而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不好。甚至很多中职学生上课要么昏昏欲睡、哈欠连连,要么开小差、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老师的授课内容,基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加上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佳,往往不能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敷衍了事,对于考试更加没有敬畏之心,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基础越来越差,对于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少。

1.2 授课范围不能全覆盖,授课过程一次性

传统中职社交礼仪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然后通过一些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训练;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不能在课堂上全部指正他们的错误之处。且授课过程仅在上课时间内,往往只有一次(遍),想要课后自己练习只能靠自己记忆或其他同学指导,而大部分中职学生缺少不耻下问的精神,也没有刻苦钻研的意志,导致学生学完即忘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学生身上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微课的特点

2.1 活泼生动,吸引力强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微课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包含以下特点:首先微课时间短,微课视频的时间大约为5~8分钟左右,内容精简,目的性强。其次微课重难点集中突出。相比于传统课堂来讲,微课教学是以讲解某个知识点为核心,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能够抓住重难点。其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若干短过程,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单主题、知识颗粒或者知识点,知识难点的分解将使教学过程变得简便。社交礼仪的教学涉及个人礼仪、校园礼仪、交际礼仪、面试礼仪、职场礼仪等很多方面,社交礼仪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单纯的理论教学满足不了社交礼仪教学过程的多样化需求。而微课中的大量丰富的动作与声音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往往会注意力更加集中。

2.2 可重复观看

微课作为课堂授课重要的辅助手段,相比普通视频来讲,其容量仅为普通视频的十分之一,约为几十兆的容量,且支持的播放设备格式较多,能够下载保存在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具有较高的便捷性、灵活性。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点的微课教学视频分享给学生,上传到班级群里,让学生观看和下载,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学习,提升学生课后学习的便利性,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化开展奠定基础。

2.3 学生在微课中的参与性

微课视频资源可以在网上寻找,但存在着下载权限受限,内容与自身课堂不符等特点,因此,微课视频也可以由教师自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提倡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方式来进行微课制作,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参与感与获得感,提高授课质量。教师作为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诸多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培养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控制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同时,学生通过参与微课的制作,促使他们进行思考与实践,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3 中职社交礼仪课程引入微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3.1 适应信息化教学时代的发展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务必高度重视”。微课教学作为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其大力开展可有有力的提升教学过程信息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3.2 有效提高中职社交礼仪课程的授课效果

根据国内外研究者对微课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可以发现,微课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还能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学生在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也可以接受更加直接和直观的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根据美国心理学博士露西乔帕拉迪诺提出的注意力时间曲线图,我们知道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点大概为课堂上的5~15分钟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将重、难点放到这段时间来讲解。此外,本人在多年教授社交礼仪课程中发现,课堂上融入微课教学模式,通过图片、声音、色彩、动作等要素,可以给予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激起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比如微笑这一礼仪动作,教师在微课视频中,明确告诉学生按照如下的步骤训练:首先,说“E——”,让嘴的两端朝后缩,微张双唇;然后,轻轻浅笑,减弱“E”的程度,这时可感觉到颧骨被拉向斜后上方。最后,相同的动作反复几次,直到感觉自然为止。动作加上声音的讲解,借助微课的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社交礼仪知识创造条件,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授课效果的目的。

3.3 有效提高中职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微课视频的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清晰,是针对某个重难点开展的教学设计,能够加深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促使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更注重对学生的学情分析,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另外,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由于微课时间短,8分钟左右,决定了微课的讲解语言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讲解过程要求流畅紧凑,语音语速适中,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跟进时代,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为信息化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后期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支持。

3.4 拓宽师生视野,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当然,微课教学资源的组成并非只有视频,还包括与教学相配套的学习资源,如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等,微视频只是位于一个核心的地位。为了拓展延伸知识点,教师必须查阅文献,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随着不断增加的经典案例讲解与分析,既给学生增加了知识点,拓宽了学生视野,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达到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的目的。

3.5 促进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借鉴先进经验,努力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建设,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

在职业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交礼仪不是单指动作方面的美观、整齐,而更重要的是礼仪的内化,即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一个人的礼仪修养,体现的不仅仅是他的外在素养,更重要的是他内心学识的丰富、内涵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融入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甚至让学生和教师一同探讨,既能够高效地利用课堂上时间,还能够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情景模拟加入到社交礼仪课题中开展。通过设定情景,分配任务给学生,如酒店接待技能大赛,学生扮演接待参赛指导老师的角色,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社交礼仪应该如何表现才更得体?以分组完成这项任务为目标,在设定的情景中扮演角色,录制学生扮演角色中的视频,上传分享,小组互评出做得最好的一组,供其他小组进行模拟。一直到他们录制的微课视频中,他们的表现被认为是最得体的礼仪展示,任务才算是结束。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社交礼仪动作的标准基本都一样,但会因个体、情景、环境变化而有所变化,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进行入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方向。当然这种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符合现代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以保证教育与职业的对接性。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微课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

4 结语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制的深化和改革,教师们能够认识到微课教学的优势。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微课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组织活动进行改革创新,能够进一步提升社交礼仪教学质量,学生对社交礼仪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深入发展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礼仪社交微课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