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构想与实践

2021-01-03李胜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基础育人

李胜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长青老龄教育学院 广东·深圳 518055)

唐文学大家韩愈所著《师说》开篇即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言一语道破教师职责所在:传授道理、教授学业,以及解答学生疑难问题。而“传道”中“道”,意即为人处世之道;教师向学生传授此道,从本质上来说是属立德树人。而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的推行即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新形势下,人民教师必须秉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工作任务。须知,立德树人是高校开展全方位育人工作目标,是所有课堂重要教学内容,而不只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任务。因此,将课程思政元素渗入各类专业基础课程尤为重要。而这一过程也不只是意味着教师要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直接利用思政内容冲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而是要求教师充分研究专业课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蕴含于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周密设计专业课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1 课程思政构想

1.1 专业基础课程思政设计

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定培养目标而开设,以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要务。因此,实现思政元素向专业基础课程的渗透,教师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确保完成课标所规定的专业课教学任务;二则需要做到将思政元素合理融入到专业基础课程当中。此外,在开展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工作之前,任课教师首先要把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所要实现的育人目标融入到原本的课程标准中去,意即要制定出兼容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标准。

1.2 深入挖掘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

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占比极高,因而可以作为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开展重要渠道。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党委领导、党支部推动、院系主导、部门协调、全体教师参与的育人体系,搭建多途径育人平台。另一方面,任课教师需在备课过程中深入挖掘蕴含于专业基础课程当中的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坚决秉持“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原则与方法。特别是深挖专业课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这一环节,教材包含多个章节,不同章节特点不同,不同特点即意味着所蕴藏的思政元素不同,因此这一环节工作必须以熟悉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为前提,任课教师需在熟悉此二者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蕴藏于教学内容当中的各类思政元素,并将其列作清单。

1.3 对照课程标准修改思政元素清单

专业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二者间关系并非简单叠加,“米中掺沙”,而是有机融合,“如盐在水”。专业课任课教师务必摒弃在专业基础课程当中生硬楔入德育内容这一错误倾向,力求将思政教育之盐有机融入专业基础课程之水。而要做到如此,任课教师就必须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育人目标对思政元素清单进行修改,将与育人目标契合度偏低的思政元素去除,增加课标中要求有但清单中尚无的各项思政元素,务必保证思政元素清单与课程标准中育人目标高度吻合。

1.4 实现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二者间有机融合

前文提到,专业基础课程以教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己任。然而,在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过程中,每位任课教师都还要在教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每一节专业课都是“一段渠”,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专业基础课渠道教育好自己所带学生,种好自己脚下这片“责任田”。在落实课程思政工作过程中,任课教师必须做到熟悉专业基础课程标准,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具体方案,充分结合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特点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二者间契合点来组织课堂教学工作。详细来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在专业基础课程授课过程中,既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使他们树立正确三观,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2)开设课堂互动环节,使学生可以借此机会表达自身思想观念,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信心、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3)列举正反两方面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总而言之,在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专业基础课程过程中,任课教师务必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育人目标来制作并调整思政元素清单,如此方可确保专业基础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实效,实现“三全育人”,真正取得“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 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实践

由王希波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基础知识》一书现为多数高职院校机械运用技术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所用教材。该课程内部蕴含思政元素数量众多,因而较易挖掘。比如,机械领域典型人物及其案例均可作为思政元素被任课教师引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然而,不容忽视的一点问题是,这些思政元素由于针对性不强,因而极易引发脱嵌性现象。因此,机械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有必要参照课程标准先行列出思政元素清单,继而再对其中各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进一步筛选。

接下来,本文试以齿轮传动为例,挖掘其中思政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课程进行课程组织。

高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齿轮传动特点繁多,这些特点中蕴含着大量思政元素。比如:(1)从理论上讲,齿轮传动比准确而又恒定,因而精度极高。任课教师便可从中挖掘出踏实认真工作、诚信做人等思政元素。(2)齿轮传动线速度为0—150m/s,功率为0.001w—60000kw,适用范围极宽。由此任课教师便可从中挖掘出做人还需具备良好适应力与抗压能力等思政元素。(3)齿轮可于空间任意两轴间进行传动。任课教师可以从中提炼出做人要多学技能,不断完善自我,以便日后能够独当一面等思政元素。(4)齿轮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因此任课教师便可以提议学生要注重健身,保持健康工作状态。(5)齿轮传动效率可达0.94~0.99,效率较高。任课教师便可由此引导学生要提高学习效率,珍惜青春年华。(6)齿轮制造与安装要求较高,均需付出较高成本。任课教师便可从这一点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要做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7)为防尘防垢,齿轮一般需要被安置在箱罩当中,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任课教师可以从中挖掘出细节决定成败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关注、重视细节。(8)当两轴间距离较远、齿轮尺寸过大、制造成本偏高、设备体积过大时,齿轮传动无法实现。任课教师可利用这一情况对学生讲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9)齿轮传动抗冲击性能与减震性能较差,不如柔性传动如带传动好。任课教师可以从中挖掘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要注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注重团队协作。

任课教师将以上九点列成思政元素清单,继而结合高职机械基础课程培养目标,可以发现第1、2、9点与其契合度非常高。第一点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以及良好的职业责任感;第2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应变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第9点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这三点作为课程思政工作切入点,选用多元化引入方式,如分析时事热点、枚举案例、举数据以及直奔主题等,以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具体而言,第一点体现出了踏实认真的精神品质与工作态度,因此教师可以选用枚举案例方式,列举为大众所熟知的大国工匠事迹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如此一来,便不至于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取得良好思政教育效果。关于第二点精神品质的引入,教师同样可以采用枚举案例的方式,通过向学生介绍工作表现突出、具备多项技能的典型人物,让他们明白,只有练就一专多能的本领,方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与社会。当前,不少高职学生缺少明确的发展目标与积极的自我认识,教师刚好可以利用第九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引导他们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好地开展团队协作,谋求自身发展。

3 结语

课程思政实施背景下,高职机械基础课程当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做到既教书也育人。具体来说,任课教师需切实做到熟悉课程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深挖课程中所蕴含的各项思政元素并列成清单,再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对清单进行筛选与调整,真正实现教学与思政教育二者有机融合,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基础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不等式”基础巩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整式”基础巩固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五抓五促”夯基础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