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1-03荆康宁刘绪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思政

荆康宁 刘绪汶

(烟台大学 山东·烟台 264000)

0 引言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国情怀的培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思想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针对高校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至关重要。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

近年来社会风气日渐浮躁,部分大学生简化到以有用、无用来衡量“价值”。然而,在新冠肺炎肆虐之际,我们看到无数90后、00后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先国家后个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和诠释。疫情期间,中国社会的爱国情绪空前凝结,家国情怀在社会的传播得到进一步巩固,高校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同程度地了解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亲身体会了“家与国”之间的密切联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着力推动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培养学生对于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的理想追求,理解家与国的互动联系,重点认识国荣家荣,国败家衰,树立高校大学生对家庭和国家高度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本文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致力于了解高校家国情怀培育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本次调研通过线上调研形式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98份,问卷来源涵盖高等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

1 疫情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及家国情怀教育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普遍特点:

1.1 疫情期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普遍提升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疫情期间,多数高校大学生能够坚定保持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家国情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的国际形势有比较明晰深刻的认识。9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疫情让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面对疫情期间国际上的舆论环境,81%的受访者认为国外媒体、政客对于中国的疫情报道是片面、不客观的,支持中国应当积极宣传抗疫成果,53%的受访者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受到欧美国家打压,国际舆论环境比较恶劣,62%的受访者表示中国国际地位来之不易,需要全民共同维护。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爱国热情,并且随着抗疫的成效逐渐显现,大学生们的政治自信、道路自信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同时,疫情期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精神,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抗疫战略的对比,也为当代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和国际形势课

1.2 疫情期间大学生群体展现出了较强的行动力和参与意愿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4%的受访大学生都在疫情期间参与了相关抗疫活动,其中有32%的同学参与了线下的乡村或社区志愿者活动;94%以上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机会的话,愿意像各省援鄂医疗队一样奔赴前线,其中44%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94%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可能”或者“一定”会对诋毁抗疫英雄事迹的言论进行反驳。这些数据跟我们在疫情期间看到的广大“90后”“00后”的表现不谋而合,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也能够看出,受访大学生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人的时代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了较强的行动力和参与意愿。

1.3 当代大学生思想多元化,但总体能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开放包容的态度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思想虽然多元化,但基本能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体现出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比如许可馨事件中,有3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不认可她的观点,但是尊重其表达的权利;43%的受访大学生对武汉市政府在疫情初期的处理给出了正面和宽容的评价,认为“政府处理虽有失误,但对遏制疫情有正面效果”,同时还有3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疫情初临,经验不足,情有可原”;在被问及科研人员和明星薪酬对比时,尽管大部分受访大学生都认为明星薪资过高,应当调整,但仍有44%的受访者对这一对比提出了质疑,认为“明星薪资水平由市场决定,不能与科研人员混为一谈”。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努力追求相对公平。

1.4 当代大学生对家国情怀教育持欢迎态度,但对宣传方式的要求较高

在被问及“你认为政府应该适度管控舆论,使更多有关爱国教育方面的正面信息得以呈现给公众吗”这一题目时,92%的受访大学生都给出了肯定回答,且选择“非常应该”的比例达到了70%。这充分说明,广大大学生愿意接受合理的思想引领和教育指导。但是与此同时,问卷数据也反映出,大学生们认为目前的家国情怀培养模式“与时代联系不紧密,宣传脱节”。“云监工”直播、Up主短视频这种更加“短平快”的宣传手段,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专题报道,成为当代年轻人最为喜闻乐见的媒体宣传形式。如何顺应宣传趋势的变化,真正把家国情怀教育做到年轻人的心坎上,减少其他思想文化的不良影响,成为当前家国情怀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1.5 当代大学生网络依赖性强,但高校在网络方面的影响力较弱

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1.0%。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习惯于通过传统媒体网络平台官方账号或网络自媒体了解新闻热点,也因此更加容易受到相关网络平台的价值观影响。抢占网络宣传高地,是高校家国情怀培育的必经之路。然而,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目前高校在网络阵地方面的影响力依然不足。学校的微博官方账号和微信公众号等的关注率则不足50%,而关注高校思政工作人员自媒体的人数仅为7%。高校和教师对于网络的敏感度不高、家国情怀培育工作与网络的融合度差等种种原因,导致了高校的宣传教育工作与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之间的脱节。

2 建议与对策

2.1 践行全员育人理念,在课堂主渠道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尽管当前学生的学习平台不断多样化,校园活动不断丰富,但是对于高校来说,课堂教学依旧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主要职责,而且跟专业教学相比,育人的职责其实更加重要。要转变部分教师上课只讲专业的现状,深化课堂思政建设,践行全员育人理念。部分学科,如历史、文学等文科课程,课程内容本身即具有相当多值得拓展之处,如近代史教学中可以深化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联,引导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一定要转变把思政教育交给思政教师及学工人员的思路,鼓励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用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教育影响、教育学生,在课堂主渠道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从而真正实现全员育人。

2.2 加强网络思政建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宣传质变

在家国情怀培育工作中,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政建设,重视宣传质量,切实增强学生参与感,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吸引力。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要避免假大空,避免官话套话,避免照本宣科,同时,面对当代高校大学生不断增强的理性思维,还要注重提高宣传说服力,坚持以理服人,让学生做到心悦诚服。高校一方面可以学习借鉴优秀爱国主义宣传账号,发布具有思想引领性且贴近学生生活、适合传播的短视频、纪录片、文章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高校思政工作者、专业教师、学生中寻找校园“网红”、自媒体up主,通过创作专栏或短视频等不同形式,降低家国情怀教育的专业门槛,寓教于乐。

2.3 深度发掘中华文化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中华文明价值观中的有着义务优先于权利、集体高于个人的内容,这造就了中国文化国家认同中最具独特性的部分。”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发现,相对其他国家而言,中国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对政策的服从程度都明显较高,这既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当代中国人民族认同感的一个鲜明体现。因此,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是家国情怀培育的必经之路。在社会层面,增强民族认同要拓宽宣传载体,可以通过深度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借助影视作品、动漫、游戏、音乐、短视频等手段,实现受高校大学生欢迎的家国情怀宣传。

2.4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增强学生社会参与感和获得感

开展家国情怀培育工作要充分调动广大高校大学生积极性,将家国情怀教育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感,使高校大学生在活动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感悟“家”与“国”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笔者所在的高校近年来利用社会实践的契机,由专业老师带队,先后走访了胶东多个县市区,收集整理了近30首当年流传在胶东大地的红色歌曲,找到了14位能够唱出当年歌曲的老人,通过视频采访+现场再现的方式,举办胶东红色音乐传唱会,现场十分感人,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家国情怀教育形式。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