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科类院校“知乎治校”的源起与破解*

2021-01-03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张佳黄芳

区域治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医科治校舆情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张佳,黄芳

近年来,一些很普通的高校管理问题,学生都选择在知乎等平台上发声以寻求社会关注和倒逼学校正视、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去和高校管理部门反馈解决问题,一些高校师生戏称此现象为“知乎治校”,调侃知乎为各大高校的“学生处”。疫情期间,因为学生出入校门的管制严格问题和线上上课、考试等问题,很多高校轮番登上知乎热搜榜,让各大高校不得不更加重视解决网络舆情的源起和预防、解决机制的研究。基于知乎等大众网络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事件成为各高校管理的头部大事件,和难以有效解决的棘手问题。深层次剖析,“知乎治校”其实是学校官方意见反馈渠道不畅通的情况下,学生向校外求维权的缩影之一,是高校网络舆情发酵的产物,高校理应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预防、管理和应对。

一、医科类院校“知乎治校”的源起

(一)智能手机和网络实时互动平台的普及

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学生的信息接收度和话语权提升,通过手机网络平台和周围同学、甚至全国关注某项事件的网友时时交流已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常态。随着大众互联网平台和手机APP的流行和火热,顶级互联网公司打造的知乎等社交平台和高校自行研发设计的BBS、留言板等相比,其全民关注度、有效沟通度、使用便捷度等均远远超出,兼之现在高校中互联网原住民占绝大多数,因此越来越多学生倾向于在互联网上发声来寻求关注、帮助[1]。

(二)学生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

近年来,政府工作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都能普遍感受到从管辖区域内民众到管理范围内学生的民主和维权意识的崛起,政府服务热线、市民热线、市长热线、微博、知乎、头条等都成为民众反馈诉求的常用、有效渠道。当今高校学生家长的主体基本都是“70后”“80后”,家长们基本不再效仿“60后”甚至更年长家长的一言堂式育儿,普遍都采用更加民主、平等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在这样的培养方式下成长的新一代敢于对领导、权威、学校、教师的管理方式、方法提出质疑,不再只是“乖乖”遵守指令的执行者,思考方式和做事风格更有个人主义特色[2]。

(三)高校管理模式未能与时俱进

在2014年前,以北大未名BBS为代表的高校论坛曾经在全国高校风靡一时,成为校内师生常驻交流解决问题的互动社区,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目前“知乎治校”反映的问题,在学校内部基本都能解决,实在有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才转移到天涯社区等平台进行舆论发酵。随着近十年来的高速发展,BBS、天涯社区、人人网、豆瓣、猫扑等互联网的前浪纷纷被用户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微博、微信、抖音、知乎、B站等更年轻、更专业的APP。而各大高校在互联网互动工具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仍没有找出取代BBS且优于常用互动APP的校内新媒体平台,学生用户的流量和黏性纷纷转移至以知乎为代表的APP,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和智慧化呈现出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态势。很多高校仍没有针对当前学生的特点进行管理、育人模式的调整,公布实施方案前不进行实际调研或者不站在学生角度思考解决问题,最终可能会出现“知乎治校”等事件[3]。

(四)高校教职工群体全员育人的思想尚未确立

“90后”学生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普遍优于以往的学生,高校育人群体、环境、过程的各个方面如果都不能随着时代发展进步的话,势必会使得学生到校后心理存在落差。若这种落差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加之师生间不能得到有效沟通,学生也必然会转向其他可以更加迅速地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平台渠道,这时一些能够在高校间甚至社会上引发共鸣的话题,就很容易在新媒体平台的助推下形成“知乎治校”类的事件[4]。

(五)医科类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氛围

医科类院校学生的培养计划中课程多,安排紧,且专业难度大、实践风险高,实习见习课程较多且持续时间长,学生平时学习就业压力较大,因此出现异常状况的可能性也更大。医科类院校和综合型院校相比,缺乏人文学科建设,学生日常各类活动中受到的人文素养教育和人际沟通交往教育相对匮乏,学校氛围、学生群体和综合性大学相比更封闭,且近年来医患矛盾的增多和激化,学生普遍更容易在网络上发表消极言论,更倾向于依赖网络而不是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5]。

二、医科类院校“知乎治校”的破解

目前看来,以“知乎治校”为代表的高校网络舆情问题,其最终破解都在于解决线下对应的实际问题。若能尽早预防、发现和解决线下可能存在的危机问题,就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网络舆情的发生。综合来看,当前绝大部分“知乎治校”的案例,其实深层次反映的是师生之间对更多的交流、回馈和互动满足的渴望。高校应切实加强三全育人理念的灌输,让全体教职员工发自内心地认同:对学生的育人过程从来不仅仅是辅导员或者专任教师的任务,而是高校各机关行政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工勤人员等共同的责任。

(一)提升后勤保障、学生管理、基建保卫等部门的工作水平

不少高校网络舆情都和宿舍分配、热水保障、饮食管理等事件息息相关,因此相关部门确实应该反思在工作制度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各类管理服务上做到关口前移,切实以服务为中心把事务安排妥当,总务、后勤部门应设有24小时服务方案,出现紧急问题必须立刻能够解决;对于师生反映的日常问题应出台限时解决制度,并落到实处,在师生中树立良好口碑[6]。

(二)做好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学技能和师德培训

也有一些高校网络舆情和教职工的教学水平、师德师风、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高校人事组织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应该定期开展教学技能、管理艺术和师德师风培训,采用会议、沙龙、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并定期举办师德师风和教学考核评比,以赛代会,以评代训,促进教职工教学水平和德育能力提升。

(三)加强医科类院校的校园文化塑造

有一部分的高校网络舆情和学生的情商、逆商不足有一定关系,拥有较好的人际交往技巧的师生,会更倾向于通过面对面沟通表达来彻底解决问题,而不是不通过和直接管理者沟通而通过多级越级汇报甚至直接通过网络舆论来倒逼返回线下解决问题。医科类院校中普遍缺乏人文、艺术类学科,在校园文化的丰富度和活跃度上有着天然的劣势,因此要更注重学生工作和通识教育等部门,提升这些部门在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劳育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开发更多的课程、活动等提升学生的情商、逆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在各类学习中拥有满满的获得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产生更深刻真切的感情[7]。

(四)加强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和法制教育

有一部分的高校网络舆情是由师生蓄意爆料他人隐私、肆意传播不实信息引发,因此学校在日常的教育中,必须通过课堂、讲座、班会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法律意识,使同学认清互联网并不是法外之地,在大数据时代,国家关于网络秩序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健全,网络里的灰色空间必将无所遁形[8]。

(五)开展实时有效的日常舆情监控

高校要善于运用新浪舆情通、蚁坊舆情监测等平台,实时监测在线社交网络平台的热点事件、热门话题、民生议题、意见领袖、网民群体等重点关注项目,提高舆情早发现的实时性和全面性。另外,辅导员平时要安排每日值班人员,对班级、网络涉及周围同学的相关事件进行了解和观察。

(六)要注意充分发挥师生意见领袖的作用

在面对突发事件、负面言论时,师生意见领袖一方面及时发现网络负面评论并上报学校管理部门,另一方面将了解到的官方客观的事实真相解释给同学,并引导同学正向思考和发声。以此逐渐建立起舆情管理的长效机制,应对高校舆情的动态发展[9]。

猜你喜欢

医科治校舆情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医者难自医
消费舆情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