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在产品质量监管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

2021-01-03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曹茸

区域治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基础监管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曹茸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逐渐建立起了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并逐步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创新现阶段的管理体制机制,努力提升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质量模式,提升产品质量。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概念在不断延伸与扩展,促使民众对各类产品的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促使现阶段的监管工作逐渐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力求为人们提供各类高质量的产品。

一、产品质量监管的概念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是指以现阶段的产品质量法律法规为基础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措施等的总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促使产品的生产者与销售经营者从整体上提升产品的质量,满足现阶段生产生活的发展需求。国家通过宏观上的调控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方法,严格按照现有的相关法律开展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从而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产品[1]。现阶段的产品质量监管呈现出以下明显的特点:第一,强制性;第二,科学性;第三,特定性;第四,计划性;第五,社会性[2]。

二、政府在产品质量监管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优化市场的稳定性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在产品质量监管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政府的监管是以自身为基础,对市场进行合理的干预,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消费者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降低现阶段的负外部性的行为水平。例如,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地方政府主要有两种监管方式,一种是直接监管,通过发放相关的许可证、制定标准、发布相关的命令等方式达到监管的目的,优化现阶段的市场机制,制定全新的发展模式,满足现阶段的实际需求。另一种方式为间接监管,主要是利用现阶段的经济政策、法律政策等优化市场,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制定完善的市场发展机制,积极推进被监管者向降低市场外部性目标发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3]。

(二)促使社会全面发展

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双重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在产品质量监管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产品的质量监管无疑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例如,灵活发挥地方政府的优势,加强整体的管控,深入挖掘管理、资源、制度的价值,可以为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国行政资金尤其是产品质量监管资金投入力度逐渐增大,通过加强市场质量整体的监管,努力优化政府部门的运作,从而促使产品的提升[4]。

(三)政府在市场中的定位发生改变

相对来说,现阶段的地方政府监管权限呈现出明显的界限性,政府与企业、市场等逐渐分离,促使当前政府监管的整体性提升,对市场的监管更加精确,从而达到最终的监管要求。政府灵活利用自身的权力开展市场监管和产品质量监管,制定完善的计划,规范经济调节功能,加强市场监管与社会管理职能,深化推进政企分离,优化政府的公共管理功能,加强市场的控制。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发生明显的变化,从原有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渐转变为社会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优化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发展,履行自身的职责,从而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5]。

三、政府在产品质量监管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升策略

(一)创新现有的管理体制,凸显政府的主导地位

针对现阶段的产品质量监管来说,政府应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打造全新的管理体制,优化现有的理念思想,明确地方政府在监管中的主导地位,深入挖掘其监管作用,建立符合当前市场发展的产品质量监管保障体系,灵活利用现有的政府优势,合理开展质量监管工作,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强化突出政府的责任,以现阶段的需求为基础,开展导向式管理,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优化管理框架,从多个环节入手,实现全面的监管,达到最终的质量管理目标,保证监督管理的威慑力与透明度。相对来说,产品质量监督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同时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如系统保护、地方保护等,并且存在明显的执法不严情况,对产品监管结果的公正性与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加强重视力度,创新现有的模式,保证质量监管的公正性、透明性、威慑性,实现全面公开,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加强社会监督,保证其抽查的公信力,及时将监管结果公布,及时处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达到监管的目的。

(二)从多个角度创新优化,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

在政府的产品质量监管过程中,应明确监管法律体系的重要性,以实际需求为基础,制定全新的监管体系,创新现有的发展模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法律体系、检测体系以及认证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打造全新的发展观念,为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也可以说是法制经济,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构建有序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出政府的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将质量管理作为技术保障,明确当前的标准要求,解决现阶段技术参数不统一的情况,避免出现产品质量监管混乱的情况,加强标准管理体制的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深化现阶段的监督抽查制度与质量诚信体系,明确质量信用的作用,从多个角度开展优化创新,完善现阶段的发展模式,健全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做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从根本上杜绝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

(三)强化市场监管,优化政府的监管威慑力

政府在产品质量监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应强化市场监管优势,以现阶段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从多个角度开展创新,保证政府监管的威慑力,纠正市场失灵情况,对市场秩序进行规范,从根本上保证消费者的权益,适应现阶段的需求。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框架,以现阶段的需求为基础,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形成市场准入标准,将其标准作为市场管理的工具,满足现阶段的发展。例如,可以积极开展一体化监管,完善现阶段管理模式,打造全新的发展环境,树立正确的观念,以政府为基础,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开展合作,优化现有的管理模式,针对产品开展抽查,形成完整的产品质量监督链条,建立执法机制,保证其系统的专业性,满足现阶段的质量监管要求,为后续的监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做好风险管理与风险交流,提升监管效率

针对风险管理来说,其是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完善现阶段的监管机制,对各类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优化现阶段的组合风险管理技术,全面对风险开展控制,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在当前的背景下,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可以促使科技水平提升,但同时相关的风险因素也会逐渐增多,这就需要政府明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应对风险,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通过政府的监管行为来提升产品质量和社会效益。通过合理的风险管控促使政府监管行为的透明度提升,从而加强相关信息的交流,完善现阶段的产品质量监管领域的探索,加强社会公众的参与,实现合理的互动交流,为地方政府的监管奠定良好的基础,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从而避免地方政府监管的形式化,创新现有的监管模式,深化改革现有的监管思想,充分发挥出地方政府的优势,为当地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基础,促使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繁荣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在产品质量监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多个角度创新,完善现阶段的发展模式,保证监督的合理性与全面性,充分发挥出政府的导向作用,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明确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同时做好政府的参与工作,从多个角度加以优化,充分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基础监管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整式”基础巩固
航天外包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