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推区域人才高地建设探究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已就业青年择业影响因素

2021-01-03陈银娜张雅铭霍世图常乐怡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因素家庭影响

陈银娜 张雅铭 霍世图 常乐怡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1400)

一、问题提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基于青年人才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湾区珠三角九市纷纷制定并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如广州的“红棉计划”、深圳的“孔雀计划”、珠海的“珠海英才计划”、中山的“雏鹰归巢计划”、佛山的人才新政“23条”、惠州的“人才双高计划”、肇庆的“西江人才计划”等。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也存在部分人才引进政策中“一窝蜂”“一刀切”或“跟风式”的不当竞争行为(耿强,2018),导致城市可短期“引才”却无法长期“留才”的现象频发,人才损耗严重。各市各区青年人才争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湾区的整体人才环境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城市群融合与社会健康发展。

本文拟从就业青年视角出发,采用质性分析方法探索深层原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吸引青年人才、更高效集聚地区快速与长远发展的磅礴力量提供一定参考。

二、就业青年

国内外“青年”的概念界定存在差异。本文采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规定,即青年年龄为14周岁~35周岁,符合当代中国人生理心理的发展状况与我国青年工作的实际情况(张良驯,2018)。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指出:“毕业生就业从在校内的最后一学年开始,其程序包括就业指导、收集发布信息、供需见面及双向选择、制订就业计划、进行毕业生资格审查、派遣、接收等阶段。”基于此,本文将高校毕业生经过一系列正规程序后的第一天入职工作,视为正式就业。稳定就业(左丹,2017)是指固定在某一单位或组织内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其权利和业务有法律保障的就业形式。

综上所述,本文将“就业青年”定义为:具有劳动能力的16周岁~35周岁之内正式就业且稳定就业的青年,即在单位或组织内通过正规程序入职并已签订劳动合同的青年。

三、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大致将个体就业地选择影响归类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其他因素五大类。

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是影响就业地选择的重要因素。岳昌君等(2016)分析表明男性在大中城市就业比例高于女性,就业城市行政级别随学历层次增高;学生干部、政治面貌、学历层次、学生成绩、奖学金、资格证、双学位或辅修因素与就业城市行政级别呈正相关。Ishitani(2011)指出奖学金、专业和种族因素显著影响毕业生就业地选择。Faggian等(2007)指出学历与就业可选择迁移距离呈正相关。黄敬宝(2008)指出北京和非北京生源在北京、京城八区和东部城市就业比例差异显著。Menon等(2012)研究表明性别与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显著相关。此外,部分学者研究生源地与就学地距离远近导致的就业地选择偏好(Pearson等,2010;李宜可,2018)。综上,性别、学生干部、政治面貌、学历层次、学生成绩、奖学金、资格证、双学位或辅修和生源地要素均从个人层面影响青年就业地区选择。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就业地区选择有重大影响。岳昌君等(2016)从父母人均年收入、受教育时间、职业和社会关系角度进行研究。Rerat(2014)指出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移民的重要作用。杨钋等(2011)以子女五种就业城市流动模式为因变量,指出父母家庭教育低者选择不动模式高于相反群体。综上,家庭的年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社会关系对青年就业地选择有作用。

3.经济因素

宏观层面中经济因素不可忽略。孙祥(2011)指出,地区收入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类型与就业区域流向呈显著正相关。Jose-Giens(2000)认为西班牙对发展高科技不重视是导致学生就业流动的因素之一。Becker等(2004)分析经济波动对德国、瑞士大学生就业地选择的影响。张抗私等(2018)以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和住宅销售价格为指标探究对大学生跨省从业的影响。学者指出房价上升也对前来就业者产生推力作用(黄兢,2018)。综上,学者在经济因素研究主要包含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波动、生活成本。

4.社会因素

宏观层面又一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因素。孙祥(2011)以地域就业观、生活质量、当地高教水准、户口和档案管理制度、社保制度、国家投资政策、当地就业政策为自变量进行研究。Gonzalez等(2014)表明城市医疗、教育和医保情况是澳大利亚毕业生就业选择的考虑因素。此外,学者也从政策宣传、城市从业压力和社会舆论要素针对农村大学生回村就业意向进行研究(薛肖飞,2015;李文睿,2015)。综上,学者主要从个人观念、教育、制度、政策和舆论等社会内涵对就业地选择进行研究。

5.城市及其他因素

城市环境、求职情况和城市就业贴现速度同样对就业地选择产生作用。

城市环境方面,张抗私等(2018)研究表明城市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省际流动呈正向影响;Kodrzychi(2011)指出地区环境(如是否靠近海边、最大风速等)对大学生就业流动存在显著影响。

求职情况和就业贴现速度方面,岳昌君等(2016)以工作或实习经历、求职费用和求职次数为求职状况测量指标,分析表明求职努力程度和就业行政级别呈正相关。此外,学者分析表明学生容易放弃短期收益为负,长期收益为正的一线城市就业机会(葛玉好等,2011)。

从现有文献看其不足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研究对象与范围较为局限。研究对象多以大学生、未就业毕业生和已就业毕业生为主,多从高校取样,所选研究对象多为尚未实现正式或稳定就业青年,年龄跨度较小。二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学者现有研究多以定量为主,较少从定性层面或更多定量研究方法解释影响因素成因。

四、数据来源与编码分析

1.数据来源

本研究访谈于2020年2月16日~2月23日,在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9个城市进行。访谈对象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工作的具有劳动能力的16周岁~35周岁之内已正式且稳定就业的青年,即在单位或组织内通过正规程序入职并已签订劳动合同的青年。本研究访谈对象包括了不同城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青年,广泛涉及了不同就业青年群体,抽样具有科学合理性。每次访谈持续时间原则上控制在30分钟以上,访谈者和访谈对象进行深入交流。全部访谈结束后,对所有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

2.资料编码分析

(1)初步范畴化。本研究采用手工编码,经过反复比较整理,首先贴出426个标签,进而对上述标签所表征的现象赋予23个概念,包括家庭中所处独生子女地位、家庭支持与陪伴、家庭与工作地距离、产业发展与行业前景、工作单位地理位置、企业文化或氛围、职业的竞争压力、晋升空间(发展空间、提升空间)、工作稳定性、工作单位就业福利、工作单位薪资水平、政府政策支持、城市经济发展、生活成本、城市医疗社保发展水平、城市房价成本、青年就业机会、青年就业前景、就业城市环境、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程度、朋友影响、同学影响、恋人影响。

(2)提炼主范畴。完成开放式编码之后,本文得到家庭地位、家人情感、家庭距离、职业发展、工作单位环境、待遇福利、政治政策、经济与社会保障、城市发展潜能、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影响、个人情感、个人能力、个人发展14个范畴。借助Strauss等(1990)提出的典范模型(Paradigm Model)来分析现象、条件、结果、行动和互动的策略与结果之间所体现的逻辑关系,本研究获得家庭因素、工作单位与行业因素、城市因素、个人因素四个主范畴。

五、就业青年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1.家庭因素:情感动力

家庭因素指湾区就业青年以原生家庭为导向的就业选择机制,包括正向与负向选择。青年所处原生家庭独生子女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就业城市选择,原生家庭双向陪伴与支持对青年对于原生家庭距离较近的工作城市有趋向作用,反之有排斥作用。

青年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受家人关系的介入影响,形成家庭的情感羁绊,一定程度上引发就业城市选择激励与偏好效应。

2.工作单位与行业因素:经济动力

工作单位与行业因素指湾区就业青年的就业选择中,单位或行业的发展潜能、待遇福利对青年的个人发展有直接作用,从而形成青年选择就业城市的间接影响因素。工作单位的就业福利与薪资水平决定青年的生活水平高低,工作稳定性、晋升空间决定青年的个人发展。

工作单位的地理环境优势、企业文化和氛围浓厚、工作单位的待遇福利高、个人晋升空间大等因素对青年具有直接经济吸引力。青年在择业中往往优先考虑薪资水平等因素,选择经济效益良好与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和单位。工作单位与行业因素对个人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形成青年选择就业的经济动力。工作单位就业福利、薪资水平高低显著影响青年就业初期的生活水平,青年亦考量产业发展与行业前景、个人的晋升空间等因素对就业中后期的个人经济水平的可持续影响。

3.城市因素:潜能动力

城市因素指该城市的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能影响湾区就业青年的就业选择。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资源与公共资源的落实,提升青年就业机会,新型产业模式形成开拓就业前景,同时,工作所在地的房价和物价水平对青年的长期发展有限制作用。

政治政策出台、经济发展稳定等因素促进城市新文化出现和特色城市的构建,完善的城市配套公共设施与资源提供良好居住环境。政策颁布与落实使城市生活成本降低、特色文化等内涵创新实现城市向特色行业与就业模式过渡,都将影响青年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前景。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共资源落实、增加青年就业机会,新型产业模式开拓就业前景,构成青年就业选择的潜能动力。

4.个人因素:内生动力

个人因素指湾区就业青年通过对个人情感、竞争优势、个人追求与发展、人际关系综合排序,形成新的就业选择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趋势和个人需求变化。其中,同学朋友等人际关系为青年提供就业资源,恋人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潜在家庭影响青年就业城市选择。在此过程中,青年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寻求优势工作,根据对工作压力的适应性形成不同选择。

总体而言,青年通过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朋辈认同感,逐渐形成个人追求的源动力,实现个人就业的规划与行为选择。

六、研究结果与讨论

为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湾区珠三角九市可从如下方面展开:

(1)家庭因素方面,应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际交通便捷程度,缩减就业青年与家庭的空间距离感;完善城市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动城市养老社会化进程,妥善解决湾区外来就业青年的父母随迁问题,降低青年情感羁绊程度。

(2)工作单位与行业因素方面,企业应合理规划青年个人晋升发展曲线,构建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制度,合理分配资源,消减企业内部人才竞争内卷化;完善薪酬体系与晋升机制,激发员工价值创造,紧跟法律政策,从休假制度、医疗保险、住房津贴等方面保障员工实际权益。

(3)城市因素方面,各市政府应因地制宜实施制定“青年就业服务计划”,对口帮扶青年就业创业,以经费投入为青年创业成果转化提供经费保障;结合国家级旗舰店“就业在线”平台,构建“平台+旗舰店”一站式就业服务信息网,提供跨区域、跨层级招聘求职的机会,降低青年就业壁垒;注重产业结构升级以激发城市发展内生动力,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宜居城市。

(4)个人因素方面,就业青年应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打造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

然而,就业选择受多方面影响。由于扎根理论样本较少,影响因素存在遗漏可能性,未来研究可在本研究基础上结合定性实证分析,以大样本进一步探究青年就业城市选择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

猜你喜欢

因素家庭影响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家庭“煮”夫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恋练有词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