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与实践联系
——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1-01-03任月明张贺新
冯 静 任月明 张贺新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0 引言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对于碳中和的政策是力争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个人层面上,每个人提高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减少生活中碳排放都对碳中和做出贡献。为了让学生更系统地了解这些方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内容应该融入学生们将来从事的行业领域及个人生活中,使他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能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执行者。为此,加深《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与实践联系,将课堂内容融入大学生生活和工作中,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1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引导大学生践行环保生活
大学生的环保生活方式培育及践行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将知识点与生活有机结合,使大学生们践行环保行为,并获得认同,从而保持下去。日常生活中,通过课程引导大学生以环保、低碳、适度的原则进行活动和消费,这也是环保教育的目的之一。当今大学生对环保的认识更多是主观和片面的。据调查,70%的大学生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例如对垃圾分类的方法不清楚,没有节约资源的习惯等。只有大约10%的大学生能明确认知绿色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在高等学校课程设置中,更多关注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系统地介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开设较少。这就要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教学过程中不教条,不说教。为了更好地使课程中的环保理念融入大学生的生活,课程需要做如下改革。
1.1 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引发学生共鸣
首先,知识点与大学生们关注的污染联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讨论,调研当今先进环保技术。生活案例的内容应该是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可以实践的,紧跟时代发展的。例如,针对雾霾,提前让同学们查阅雾霾成因和解决方案,并优选两个方案课堂对决,让学生更有环保参与感。针对塑料污染,课堂上进行塑料危害、限塑令效果的讨论分析,课后进行“远离塑料一天”的实践活动,在教学群中分享体验和感想,切实的将课堂内容带入生活。对垃圾分类,在了解垃圾分类必要性和分类要求基础上,以班级或寝室为单位,积极鼓励学生们参加政府、社区或学校举办的有关公益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活动和宣传,带着课堂知识走进生活。
《21世纪议程》强调了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古代到现代,有很多流传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如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联合国也进行了著名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充分说明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但是大学生们对可持续发展及其必要性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了解得不多。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个课程为载体,依托环保知识和实践行动,支撑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学生深入体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底线、框架指标和基本原则,让大学生了解青年人肩负的可持续发展责任。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在大学生自身发展上,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能力、健康等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中,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进步,成长和发展,为自己和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天才少年曹原,发现了石墨烯超导角度轰动国际学界,开辟了超导物理的新领域。通过类似的例子,激励大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利用课堂氛围,创建绿色生活群体效应
学生是多样的,但集体力量是强大的。大部分大学生处于群体生活中,主观和客观生活状态使他们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倾向。群体中情感相互依赖,思想上互相影响,因此群体的绿色环保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更能影响大家一起践行,其起着潜移默化“群体效应”。
“事虽小关乎修身,善虽小足见心性”,环保需要从生活点滴做起。大学生们有主观意愿去践行环保,但是自律能力不强,不能长久坚持。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影响力,发挥课堂的凝聚力,创建环保生活小团体。课堂上,以寝室,班级为单位,利用上课的时间进行分享绿色生活的环节,提高践行绿色生活的荣誉感。利用多种方式,将环保生活的理念和荣誉感拓展到课堂之外。例如,在授课过程中,针对碳足迹,水足迹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点,鼓励同学们计算一天、一周、一个月的碳足迹值和水足迹值,并进行排名,让学生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践行绿色环保生活对环境的改善。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学生成立或参加环保社团,通过对环保知识进行宣传,利用课堂知识好网络知识结合,通过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打造绿色环保群体生活方式,将环保生活理念从课本扩大至生活,甚至更广泛的范围。
1.3 教师以身作则践行绿色环保课堂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表率是对新时代四有教师最重要的要求。课堂上,不仅仅做到更有效的传播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要坚持环保课堂,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环保生活。教师不仅讲述知识,更要通过多种渠道(倾听,网络交流等)了解大学生们对绿色生活的理解程度和感悟状态,通过积极沟通交流完成对其思想进行引导,逐步将科学的、全面的,可实践的绿色生活方式理念自然的植入学生心中。
2 通过课程使大学生了解未来从事行业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情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不仅与生活相关联,也能与各行各业有紧密的关联。未来的几十年,大学生们将成为各行业和部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他们对环保的理解认识和实践对未来各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讲授学生们专业相关的环保知识,让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对于未来大学生们参与的行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1 根据学生专业和行业发展情况,丰富教材和课程内容
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各行各业的环保要求逐渐提高,课堂内容也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不同时代的特色不断更新。例如,最近这几年暴涨的比特币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每年因为挖比特币要消耗1300亿千瓦时,所以加密货币并不绿色环保,影响了碳中和,成为其被严格限制的原因。新能源被认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和新兴产业。环保技术、清洁能源,节能产业等相关的新型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其带来的污染,节约化石能源消耗,有利于碳中和,未来也会成为经济风口。对应的,矿业,钢铁、水泥和石化等产业,要解决污染这一关键环节,需要新技术以向环保低碳转型。这些是与大学生们将来从事行业息息相关的环保知识,会引导大学生更好的对未来行业进行了解。同时课程中也会介绍各种环保法,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介绍等。通过丰富的知识讲解,从环境伦理学角度剖析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让大学生们建立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理论基础上,最终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实施及发展方向,达到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为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贡献。
2.2 教学相长,教师需要努力提升相关知识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是专业为环境或化学的教师,对于环境污染与保护的专业和理论知识比较丰富。面对各个专业的大学生,教师应该加强所授课学生专业与环保之间的关联。例如信息和计算机专业中的电磁波污染与解决方案,核工业中的核污染产生原因与防护措施等。
2.3 培养大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已经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目前地球环境面临着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新形势下,大多数国家都提出了工程师的生态伦理要求。例如尽可能少的使用原材料与能源,产生最少的废物和任何其它污染,来达到工作目标。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把努力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他们履行职责的前提。因此,作为未来承担国家重任的大学生,单纯考虑经济利益是远远不够的,更要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公众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以此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培养大学生的环保职业道德和社会环境责任,助力我国的生态现代化建设步入持续发展的轨道。
3 结论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更多的与实际结合,以促进大学生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和对未来从事行业的环保可持续的了解,掌握更全面和系统的环保知识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