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2021-01-03赵鑫全
赵鑫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 北京 100048)
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思想教育越来越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而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际,不仅能够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可靠的接班人。
1 高校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1 提高学生思政水平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高校正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因而加强高校育人功能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各种思潮不断涌入我国,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考验,西方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意图以各种形式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上的渗透,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而加强课程思政,能够构建全员、全程、全课育人的育人格局,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牢筑高校思想根基,从而培养出一批批理想鉴定、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2 实现高校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因而其必须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的办学要求和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高校应当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因而,高校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培养新时期专业性人才,更在于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体现高校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同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的指导地位,确保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1.3 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必要性
“德育”是灵魂、是方向,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教授,忽视“德育”的教育,就会导致知识教授、能力培养同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不利于人才的最终培养。而加强课程思政同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践行“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学观念,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引领,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发挥1+1>2的整体功效,真正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2 当前高校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不足
2.1 理念认识不足
首先,当前高校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高校创业教育未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仅仅是从功利性的角度注重对学生创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而没有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思想层面的教育。其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大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是部分学生无法找到合适工作的无奈之举,因而从未考虑过自主创业,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当前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创业是进入社会后的事情,与当前任务无关,因而忽视了对创业知识点学习。此外,创业过程中的风险性也是学生不愿意自主创业的原因之一。当前学生大多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其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因而抗风险能力不足,缺乏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失去继续坚持的勇气,导致创业的失败。
2.2 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我国大多高校在教师数量、质量方面严重不足,缺乏一支兼具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师资队伍。首先,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由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创业中心教师担任,学生辅导员仅接受过短期的培训,缺乏完备的创业知识理论和教学技巧,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难以满足课程需要;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大多缺乏丰富的创业经验,其在教学多基于教材内容,偏重于对创业的理论分析,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大多数高校教师创业管理思政课程教学理念不足,因而无法在创业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将学生的自我职业规划同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此外,部分高校还缺乏相应的教学监督制度,教师的教学没有相关机制的约束,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政治教育,并未将德育深入专业教学,因而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2.3 教学内容不合理
首先,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过于注重对学生创业相关知识技能的重视,而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广阔的视野和价值观,其创业的动机还停留在解决就业问题、创造大量财富等原因上,未能够将自我发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其次,尽管部分高校为了响应政府号召,加强了高校创业管理思政建设,但其仅仅是从形式上将思政教育元素简单的植入于创业教育,并未真正将德育同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导致其思政教育呈现肤浅化、牵强化特征,不利于学生系统性价值观念的形成。此外,在教学模式上,高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的讲解教学,而忽视学生的主观学习力,导致学生在实际创业中仅仅以教师讲解的知识为尊,缺乏创新能力;教学形式单一,相关理论知识仅由教师口授,使得学生课堂参与感大大降低,而长期单一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学习单调乏味,不利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 高校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3.1 加强师资力量
为提高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质量,高校应当加强本校教师专业能力,打造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首先,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定期开展教师教学技能评选活动,让教师在相互评选中查找不足,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入高校,以保证创业管理课程思政落实的广度和深度,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推进。定期举办集中学习研讨活动,形成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的研究型工作模式,使得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技能。其次,整合教师资源,建立一支专兼相结合的创业教师队伍,实现优势互补、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果。同时鼓励教师亲自参与社会实践,熟悉社会创业流程,提高教师创业的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构建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根据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采用量化的评级方法,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两方面入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丰富评价主体,组建学生、教师、校领导三个层次的评价小组,使得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3.2 完善教学内容
首先,高校应当组建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教材编写团队,编写符合当前高校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践行“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让学生将自身发展同社会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其次,高校应当坚持创业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校内完善实践基地,在校外积极同社会企业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大力时间的机会,满足全体学生的实践需求,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成功应用于实际,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提高课堂参与感;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着力探索出学生乐于接受且学习效果显著的教学新模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3 提高师生认识
思想理念具有先导性,是高校开展教学的理论指导。因而,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以全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首先,应当加强高校教师的德育意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思想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将高校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的隐形教育功能。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形成正确的创业观,激发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我职业发展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3.4 健全体制机制
首先,组建创业管理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并邀请创业教师、思政教师共同担任组员,构建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为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定期召开相关会议,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保持创业管理课程思政体系的先进性。其次,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管的体系,能够有效保障教学质量,因而高校应当完善监督机制。成立创业管理课程思政监督小组,邀请学生、教学教师、高校领导协同监督,对高校教学课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检查,确保其授课的质量。此外,教学保障机制是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物质、精神保障的机制,满足了师生的教学需求,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而高校应当不断完善教学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教学设施,满足师生需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当全面推进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将德育贯穿于创业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可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