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思路与路径探析
——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21-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高新区办学学院

徐 伟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学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校治理效能也是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的新课题。

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教育部、江苏省共建的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地进程,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治理体系建设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地处无锡高新区,是江苏省首家由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无锡高新区内集聚各类企业260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167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64家,是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日资高地”“韩资板块”“欧美组团”,当前正全力打造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高新区产业高度密集,高层次人才高度集聚,产业链完整清晰,吴地文化传承创新,为职业教育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为学校的高质量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优渥的土壤。

2003年,学校应高新区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而建。在高新区政策、资金等支持下,学校立足企业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发展成为高新区的紧缺人才“蓄水池”、人才成长“加速器”、人才交流“中转站”。成立了学校理事会,高新区党政主要领导任理事长,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副理事长,政府协调多方关系参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高新区高职教育区校一体化发展模式基本确立。

多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治理效能提升。学校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始终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区校一体办学实际,对校内运行管理制度进行“废、改、立、释”,修订完善以大学章程为核心,全校一盘棋、顶层设计、系统治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学校立足高新区,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广泛引进吸收政府、企业以及行业的财力资源、智力资源,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交流合作的规范和运行机制。校内外运行管理机制最终融合形成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富有高新区办学特色、科院特点的治理体系。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近几年在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1 治理体系建设的思路目标要清晰

(1)要构建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内部治理体系,加强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党委领导的办学治校科学决策和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学校理事会议事规则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建立制度完备运行有效的二级管理体制机制。

(2)要积极调试学校与政府、企业、社会等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学校要转换角色,积极思考“我们能为政府做什么、为企业做什么”的问题,通过实际办学行动和办学成果来反哺企业、回馈社会,通过有所作为积极构建优化多元参与、多方共赢的外部治理体系。

(3)要完善并融合发展学校内部、外部治理体系为一体,建成学校的总体治理体系。学校要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办学、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不断提升办学治校的治理效能,进一步释放办学活力,激发办学动力,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 治理体系建设的路径任务要明确

2.1 实施内部治理优化行动,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明确党委履行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校长全面负责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依法行使职权。严格遵守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牢牢把握“集体领导、科学决策、分工负责”三个关键点。

完善专家(教授)治学机制。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完善相关工作和议事规则,发挥专家教授在办学治校中的作用。积极发挥高新区高科技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各类委员会中的作用,完善学校的学术治理体系。目前,已有一百多名高新区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管在我校各类委员会中任职或担任产业教授,为大学生开展讲座报告、讲授课程,带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科技研发、生产线工艺提升改造等,也为我校的高水平学校创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强化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完善校、院两级教代会(工代会),学代会制度,建立教代会(工代会)代表列席学校会议制度和工作参与制度;建立了“校长早餐会”“学生校长助理”“学生会主席列席校长办公会”等平台渠道,强化师生员工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的知情权和在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的参与权、监督权。每月一次的“校长早餐会”是广大学生与校长面对面交流关于学习、生活、成长以及学校发展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品牌工程。

完善二级管理制度。完善《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二级学院(部)党总支会议议事规则》《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二级学院(部)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二级学院工作机制;构建校院两级学术组织架构和运行体系以及校院两级职称评聘体系、岗位定级二级评审和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制度。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建设方案和创新团队建设办法,让教师有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2.2 实施人才培养提升计划,完善教学诊断与改进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内生机制,是增强学校发展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有益于提高师资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水平,是高校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明确学校各层面质量保证主体的地位和责任,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办学资源的支撑度和利益相关方的满意度。

塑造全员质量文化,营造良好的内部质量保证氛围。通过质量知晓、质量认同及质量建构三个层次,采取培育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强化制度文化、激活行为文化四个举措,建立持续深入、全面渗透的科院特色现代质量文化。

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重点围绕课堂教学、二级教学部门高质量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三个维度开展监测和评价,充分利用“区校一体”优势,发挥企业行业参与评价作用。

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质量管理工作信息平台。建立学校质量数据采集与管理综合平台,加强平台数据的应用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质量改进和提升。

2.3 深化区校一体办学内涵,加强全方位合作共建

坚持“立足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积极拓展外部办学资源,加强全方位对外合作,完善对外交流合作运行机制,丰富学校外部治理体系内涵,深化区校一体办学内涵,彰显区校一体办学特色。

在学校理事会的规划领导下,构建了“理事会—专项委员会—项目联管会”的“地校协同”组织体系。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担任理事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牵头并担任校地合作委员会主任,全面对接高新区辖区六大街道和园区,开展社区管理服务、党建共建、文化宣传等系列活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高新区分管工信、科技工作的副主任牵头并担任校企合作委员会主任,全面对接高新区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校企合作。学校与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一院一街道建党建联盟、一院一园区建育训基地、一院一头部企业建产业学院”的一体化架构。全方位、立体式的校企、校地合作平台和渠道,融通了更多行业、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社区等多元参与学校治理、促进学校发展。

推动各二级学院与高新区每个产业园对接,创新“一院一园”模式,形成了与产业“同频共振”的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加强调研,对标高新区众多高科技企业需求,把专业更精准的建在高新区产业链上、建在需求链上,培养更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如SK海力士、感知集团、文思海辉等行业头部企业,分别与学校共建微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专业与高新区产业高度匹配。几年来,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其中,光伏应用技术专业位列全国同类专业竞争力首位,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群获建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

校企共建芯火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奥特维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数字文化产业学院等,建设面向行业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支持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如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为支撑,组建科研助理团队,为企业优化工艺、解决技术难题,并根据岗位需求,开展“本土双元”人才定制培养。鼓励师生、企业人员积极互动,“走出去,引进来”,不断丰富校企合作载体,拓宽产教融合空间边界。推进“引企入教”,组建跨院系、跨专业合作团队,联合企业设立大师工作室,共同开展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成果孕育与转换。

校区共建社区学院,构建了面向区内6个街道、72个社区,跨界别、跨组织、开放式、多元化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服务区域社会治理;共建产业工人学院,大力推行新型学徒制,全面落实高技能人才“青苗计划”和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匠人匠心”计划,构建企校双制、协同育人新模式,满足新时代高新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展需要;共建紧缺人才实训学院,为高新区企业培养急需的集成电路、软件等方面的本科后、硕士后人才;共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学院、志愿者学院等一系列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助力高新区产城融合,助推高新区高质量的发展。

作为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理事会理事长,学校按照“跨界融合、多边互动、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发展原则,积极推进联盟理事会工作。探索推进园区产业资源转化为职业教育优势资源,构建产教命运共同体,积极助推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学校按照“学分互认、教师互兼、干部互挂、课程共享、专业共建”的“三互两共”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与全国各地6所高职校跨区域的协调、开放、共享等全方位合作。

几年来,学校坚持以治理为核心,以人为本,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了一系列办学治校的规章制度,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等,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性转变,从而实现学校治理效能的持续提升,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努力争当全国高新区高职教育办学的学校治理示范者和引领者。

猜你喜欢

高新区办学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院掠影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