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闻媒介的应对策略
2021-01-03杨春萍
杨春萍
(云南网新媒体视频中心 云南·昆明 650000)
“新时期”是中国逐步“富起来”的过程,而随着国家逐渐富强,网络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新闻媒介的时效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各平台各渠道的最新报道也更加确保了信息真实性,媒体内容也开始向全民开放,并逐渐向社会化转变。万事万物皆利弊兼有,新闻信息逐渐公开透明的同时,舆论也更容易发酵甚至引起社会恐慌;同时,新闻媒介的普及化,使得相关媒介的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缺失严重。新闻媒介内部问题严重,同时又遭受外国媒介的冲击,国内新闻媒体处境愈发艰难,在此情况之下,新闻媒介应对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新时期新闻媒介的变化
1.1 新闻媒体时效性增强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由于我国国情的不同,新闻媒介承担起了很大一部分向公众宣传的责任,于是新闻媒体便需要向公众传播事件最真实的最新情况。而新闻媒体最为看重的一点就是时效性,传统的新闻播报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方面,发生的事件需要经过现场采访、传回编辑部、文章编辑、文章审核、报纸刊印才能让公众熟知,一般情况下被公众了解已经到了第二天。而电视播报虽说传播速度快于报纸,但也要经过重重审核操作才能展现在观众面前。而新时期中,各新闻媒体可以采用直播的方式,在现场向网民展示第一手情况,让人们知道事件的最新进展,或者在事件刚刚发生时就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文案编辑,向公众展示事件的最原始模样,也大大提高了信息真实性。
同时,网络的飞速发展,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迅速增多,许多信息难受掌控的向外流传,传播到了人民群众之中并引起舆论,于是各平台在兼顾时效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新闻事件的信息真实性。如今,新闻媒介更加看重的是对大众的监督与曝光,是对事实真相的还原。
1.2 新闻媒体互动性增强
过去的新闻媒介,界定范围狭窄,只限于报刊、电视、广播等单向接触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只能选择单向的倾听,即便发表言论,也只能在小群体之中进行个人见解的抒发。如今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发展,群众在接受媒体输送的信息之时,也能在该报道的当前页面进行讨论,与素不相识的人共同发表看法。媒介在引领的同时,也能向全民开放一个恣意讨论的平台,并且从中汲取有用的信息,加以修缮,更好地向人民传达出信息本质。
1.3 新闻媒介由官方化向社会化转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新闻媒介的主要任务都是为政党或某些集团服务的,所有的内容均为官方发表、宣传,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的兴起,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的崛起,新闻的来源与宣传逐渐发生变化。新闻媒介的来源不仅仅限于国家政事、集团发展,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报道、好人好事会在新闻媒介上得到传扬。媒体的话语逐渐转向社会,虽然某种意义上,它作为某一阶级传话筒的性质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它也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当民众需要更多表达的平台时、当社会上的事件需要被关注到时,新闻媒介就必须发挥自身作用,成为民众的发声工具。
1.4 新闻媒介的受众出现精细划分
大数据时代给人民群众中提供不少便利,系统统计及相关内容的推荐不断出现在各种手机APP中。一旦一个人浏览相同话题的内容几次,手机APP就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为他推送更多相关内容,于是他获取的这方面内容不断增多,其他方面涉及的可能性也就相应减少。
加之,受众想要了解某一类新闻,而这类新闻通常会在某些特定的手机应用、平台出现,长久以往,群众形成了只关注某一个或某一类手机应用来获取信息的途径。好比政事新闻、社会新闻,大家会选择今日头条;而娱乐新闻,便会倾向于打开微博。于是,受众得到精细划分、各自兴趣更能得到满足。
2 新时期新闻媒介面临的挑战
2.1 外国媒介的进入冲击了中国本土媒介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一直维持一个封闭的媒介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媒介开始走向市场,但是原有的传播环境并未被完全打破,我国在国内媒介市场上仍然居于绝对垄断地位;入世以后,媒介市场逐渐向国外开放,国外传媒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对我国的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资本渗透,继而在中国设立独立的新闻机构,向中国出售其媒介产品的原版和中文版,一些跨国商业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也欲在中国落地。外来文化的新奇,加上人民群众的猎奇心理,使得外国媒介更容易获得本土人民的青睐,同时也变相地给本土的新闻媒介施加压力。
2.2 国家体制对媒体的管制给予某些官员可乘之机
提及中国的新闻媒体,我们一定会想起国家广电总局。为规范新闻媒介的发展,国家管制必不可少,于是便有人说,在当下的中国,新闻没有自由,这当然是夸大其词,但不可否认的是体制中确实存在着种种条条框框约束新闻媒体的报道内容。在网络急速发展的当下,新闻媒体致力于揭发事件的真相,但若是不加以管控,新闻内容又是否会产生不良的舆论导向,谁都无法预知,于是未雨绸缪的管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而新闻媒介受政府管控,这便给某些官员可乘之机,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压制了曝光他们的新闻。这样的情形谁都不愿看到,那么如何才能减少、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
2.3 新闻媒介机构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缺失
新时期背景之下,新闻媒介的相关从事人员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新闻工作的重要位置,增强新闻媒介的社会公信力。新闻职业素养是新闻从业人员对所从事的新闻传播职业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修养。网络的急速发展使得新闻媒介的范围扩大,从事人员的要求也随之下降,于是便诞生了新闻媒介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缺失的现象。不能吃苦、缺少竞争意识、只想粗浅的完成任务等等现象络绎不绝,于是节目抄袭现象不止,报道有失偏颇以致舆论导向偏航,甚至为个人私利收受贿赂,故意抬高贬低,促进其他产品的不正当竞争、破坏市场平衡,相反地,那些真正需要社会关注度的群体或事件却迟迟得不到报道,也连带着新闻媒体机构的口碑下滑、崩盘。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被弘扬、社会正气不被弘扬、社会公信力被质疑,新闻媒介也失去了它本该拥有的生命力。
2.4 舆论压力及舆论的不可控制
网络急速发展,新闻媒介不断增多,人民群众接受新闻的方式也多了起来。一篇新闻报道的页面之下,往往有几百乃至上百万的讨论,这时舆论的导向就不单单只是靠新闻报道者来控制了,报道下的所谓热评或许与报道观点相反,但颇受网民认可,于是便诞生了第二个、第三个……第无数个舆论偏向。还有一些自媒体自我标榜,我们确实不能直接下定义说他们质量不行,但良莠不齐之说绝不是空穴来风,错误言论得到发扬,又当如何?从前的新闻媒介进行单向传播,即便有不同意见,也难以在全国人民的面前展露;如今的网络传播速度,“三人成虎”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大批网友联合起来发表同一个观点、声讨反对者,舆论情况就再也不是原来的新闻报道者可以控制的了。
3 新时期新闻媒介的应对策略
3.1 增强对媒介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考核
所有战术战略,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才,新闻发展趋向日益明显,普遍性增强,使得新闻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逐渐减弱,尤其是在新闻观念、新闻的敏感性、敬业精神、知识储备等方面,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当把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作为一个应对挑战的关键问题来解决,比如建立小组竞争体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引领其他新闻媒介工作者提高素质。只有机构中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了,我们才有可能建立一个独具一格的新闻媒体,才能树立起我们自己的媒体口碑。同时承担起向社会大众传输正确观念、清楚讲述社会事件真相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引导社会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人民团结一心、忠党爱国精神的发扬。
3.2 给予新闻媒介监督体制下充分的自由
新闻媒介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我国新闻事业担负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正如列宁指出的,新闻事业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工具之一”。新闻媒介属于国家宣传工作一种工具,受制于国家体制,某些官员便借此机会实行自己的不法勾当。若是能够给予新闻媒介报道的自由性,便能有效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当然,这里的自由不可能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处于体制之下,就要符合国情进行自身发展,否则,新闻媒介一意孤行,任何内容都向外传输,既无法保证事件真实性,还可能为当事人引来社会舆论,公众一味地指责使其受辱丧命也不是全无可能的事。新闻媒体作为传播、导向、育人功能三者兼顾的媒介,应当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社会主义接班人向正确的道路上行走。
3.3 促进各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个媒体机构之间擅长内容不同、运行机制也不同。
各机构之间加强交流合作,既能实现各版块之间的取长补短,又能发现各自内部运营机制的问题,及时加以改正,以便提高新闻媒介机构的工作、管理效率,更好地促进各机构的发展。在面对外国媒体的打击时,本土媒体应当暂时忽略内部竞争,转而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提高中国新闻媒介整个行业的水平,赢得共同的胜利。权威新闻媒介也应当对自媒体一视同仁,也可借助自媒体进行互动性的增强。
4 结束语
新时期之下,中国逐步富裕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国媒体长驱直入,从外部影响了中国本土新闻媒介的发展,加之本土新闻媒介自身缺点、报道又受体制限制,发展受阻是意料之中的事,这也迫使本土新闻媒介发生变化,转向公开透明化,力图做到时效性与信息真实性的兼顾,提升工作者个人职业素养。同时面对外部压力,本土新闻媒介应众志成城,克服一切困难,提升行业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