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报纸的“现代化”探索
2021-01-03李黎黎
文|李黎黎
在新媒体异军突起、员工阅读方式改变的大环境下,企业报纸也要以内容为主,从版式、阅读方式等方面做出“现代化”探索。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是媒体形式的改变,也是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读图、速读、碎片化的阅读模式,连同新的媒体载体一起,冲击着纸媒这种古老的新闻传播媒介。企业报纸,虽不愁发行量,但如何像企业的新媒体平台一样,能更多地吸引员工的关注,尤其能吸引大量年轻员工的关注,是企业纸媒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纸媒逐渐走向没落,不断有报纸停刊的大环境下,纸媒工作者们就放弃抵抗、听之任之了吗?我们要看到,还是有很多报纸生存得很好。事实证明,纸媒不是没有生存空间了,关键在于纸媒的工作者们有没有头脑清醒地为自己的报纸找到那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同样的,企业报纸的编辑们也应该带着自己的报纸不断地进行“现代化”探索。
以我们《大连石化》报为例,近些年,大连石化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账号相继开通,“抢”走了大量报纸读者,公司网络新闻写作简单、发表快、传播广,不仅“抢”走了报纸的读者,也“抢”走了大部分作者。短兵相接,提升战斗力刻不容缓,报纸的版面编辑就是报纸的军师,要冷静地分析敌我,果断地予以反击。
第一,新媒体胜在速度,但败在扁平化,报纸可以其厚重感攻之。新媒体可以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并迅速大面积传播,但它也只能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但报纸可以讲新闻背后的故事,讲那些大家看不到的人和事,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还原事件发生的完整过程。对于重大事件,如项目竣工、装置检修等,《大连石化》报在刊发消息后,都会图文并茂地配发通讯,讲述在事件发生过程中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让员工认识那些作出巨大贡献的平凡的身边人。另外,报纸还可以为新闻事件配发言论,这种直接阐明观点的文体不仅是报纸的生命力所在,更能通过事件引发思考,直接引导读者的思想。
第二,新媒体胜在篇幅没有限制,但败在更新太快,报纸可以其可追溯性攻之。新媒体一篇推送的篇幅长短是没有限制的,图片、文字均不限量。但如果一条推送读者感兴趣却没有及时保存,哪怕几分钟之后,它就被淹没在海量的更新中,再找它就很难了。报纸的版面容量是有限的,《大连石化》报改版为对开版大报后,一个版面除去图片、标题、空白,纯文字的容量仅为七八千字。但只要是报纸发表过的稿件,哪怕只是“豆腐块”,不论时间流逝、岁月更迭,都可以在存档报纸中查阅到。《大连石化》报从创刊号至今历经31 年近1500 期报纸,全部都有存档,每当公司需要查阅历史事件或人物时,报纸可以发挥巨大的档案作用。可以说,新出版的报纸叫新闻纸,往期的报纸就成了历史资料了。本着记录历史的使命感,《大连石化》报坚持将公司所有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见诸报端,成为公司发展忠实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第三,新媒体胜在阅读体验感强,但报纸也可以做这方面的尝试。新媒体的推送“好看”,文字分行,每行文字量少,文字中插入有趣的图片或表情,这些都可以吸引读者,缓解阅读压力。传统的报纸文字量大,读者的阅读压力大,拿起报纸一看一片密密麻麻的小字头就大了。因此,“报纸海报化”的概念在现代报纸行业内应运而生。现代报社大多新成立了视觉部,主要负责报纸版面的视觉效果,从版式设计到色彩的运用,全面打造具有海报特质的“吸睛”的报纸版面。我作为《大连石化》报唯一一名会电子制作报纸版面的编辑,近些年带着我负责的版面不断进行这方面的探索。由于我们没有专职的视觉设计人员,编辑就要为版面的设计负责。我买书自学平面设计和海报设计,凭借学过美术的功底,不断探索色彩搭配、图文融合的最好方式。另外,企业报纸有其自然属性,不论怎样探索创新,都不能偏离其“天性”。《大连石化》报诞生于石油工人群体,还要回到石油工人中去,要飘着油香,才能受员工读者的欢迎。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我始终秉持石油的本质不能忘、工人的本色不能丢。同时,报纸版面的属性不同、承载的内容不同,展现形式也不同,党团建设要体现政治的庄重严肃,文化建设要体现人文的和谐温馨,生产经营要体现工人的智慧力量,文艺副刊要体现生活的浪漫情趣。所有这些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报纸版面精彩纷呈。除此之外,要实现版面的“吸睛”效果,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扩大版面的图版率,即增加版面中图片对版面的占有量,减少稿件的文字量。编辑在向基层通讯员约稿时就要交代清楚,尽量控制文字量,同时要为文章配几张高质量的新闻图片供编辑选择使用;日常工作中要培养通讯员随手拍摄照片的习惯,帮他们树立起“随手拍”的意识。
第四,新媒体的载体使用很方便,只需一部手机,随身携带,随时随地,但报纸也可以走进手机,成为电子报。传统的报纸一般为对开大小,即便现在的报纸普遍采用“瘦报”开幅以方便读者阅读,可与手机比起来,阅读的时候还是需要“施展空间”的。还有的读者总觉得报纸印刷时使用的油墨很脏,拿过报纸之后还要洗手,很麻烦。报纸的生产技术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电子排版的制作技术让报纸的形式有了更多可能。早在2018 年,针对员工普遍使用手机阅读的情况,《大连石化》报就将版面制作成图片,在每期报纸印发的同时,同步发送到公司通讯员工作群和书记工作群,点击“查看原图”,图片放大后文字随之放大,方便员工们阅读。同年,我们发现网络听书开始盛行,很多人改看为听,既方便又可以同时做其他的事,两不耽误。《大连石化》报联合公司微信公众号平台,找有播音功底的员工培训了一批播音员,让播音员们轮流朗读报纸上的新闻或文艺副刊作品,录制音频,将音频放到公司公众号上,推出“有声报纸”。今年,有些年龄偏大的员工反映,图片化的报纸版面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放大后文字模糊,阅读吃力,我又将报纸版面制作成PDF 文件,与图片同步发送到群里,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这一系列的探索创新,为报纸“抢”回了大量读者,更“吸粉”了不少年轻员工。不仅如此,有些单位或员工需要某期报纸的某个版面,可以向编辑寻求该版面的图片文件或PDF 文件,个别作者也不再需要跑一趟新闻中心来拿刊发了自己稿件的报纸,留存版面的电子版文件就可以了,编辑通知作者稿件已刊发时也只需发送版面的电子版文件,既方便了编辑工作,也方便了读者和作者。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新时代下,报纸这种古老的媒体形式成了新生儿,要呵护它紧跟时代的步伐快速成长,报纸编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另外,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图片为王”“短视频为王”的时代陆续开启,很多文字作者困惑,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文字写作是否还有必要。我们要看到,新媒体的发展必然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媒体道路,而“融媒体”和“全媒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融媒体”是需要强大的文字功底的。
很多人会混淆“融媒体”和“全媒体”的概念,我们企业内部的很多宣传工作管理者也是一样。一说到“融媒体”,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对同一个事件,报纸该如何宣传、视频该如何制作、微信公众号该如何推送……所有的媒体平台都宣传同一件事,不就是“融媒体”了吗?岂不知,这种理解只是理解到了“全媒体”的层面。
“融媒体”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思维方式,以及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对传播作品的制作方式。所谓“融”,是一个作品中融合进各种媒体形式的优势,而整合各种媒体之长制作出的传播作品才叫“融媒体”作品。比如,纸媒的优势在于叙事方式灵活有趣,视频的优势在于画面的冲击力会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传播渠道多、传播力强。利用纸媒强大的叙事方式,配合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制作出优秀的传播作品,最后通过新媒体的传播途径传播,才能真正实现“融媒体”作品极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无论是“图片为王”还是“短视频为王”,核心都是“内容为王”,好的融媒体作品的基础必然是优秀的叙事,也就是故事要讲得引人入胜,这就是文字作者的新的舞台。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多数制作者意识到,要想吸引更多的观众,内容的制作就要有创意,讲故事的方式就要新颖,这其实需要的就是文字作者的叙事能力。而仅从企业宣传工作现状看,能拍摄有冲击力的画面的“摄手”大有人在,能做高端的后期制作的“高手”也大有人在,可实际操作起来,“摄手”和“高手”都在着急地等待着脚本的制作,而能制作高质量的脚本的人却捉襟见肘。宣传工作的管理者们必须意识到,文字作者的作用不仅仅是给报纸采写新闻稿件、给公众号推送写文案、给微博写博文,更重要的是,他们优秀的叙事能力完全可以应用到视频脚本的制作中。
明白了这一点,无人制作脚本的问题迎刃而解,文字作者们也可以坚定信心。毕竟文字能力的锤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下苦功夫一点一滴磨砺出来的。我们辛辛苦苦练就的技能,看似古老又传统,仿佛徘徊在被淘汰的边缘,其实在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传播作品越来越炫丽的当下也是有用武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