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景构建提升党员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素质*

2021-01-03朱翔张锦云

区域治理 2021年43期
关键词:处突突发事件情景

朱翔,张锦云

1.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

通过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白银景泰“5·22”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责任事件、西宁市城中区公交车站路面塌陷救援等案例,我们应该认识到城市、社会和个人在突发事件面前的脆弱。提升全民危机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是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重要方面,党员干部更要全面贯彻“七种能力”要求,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素质,在应急处突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在我国已有十年的应用发展,是一种支撑应急准备能力建设的方法和思路,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的预案体系管理、应急演练设计、应急体系规划等应急准备行动。[1]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培养党员干部情景构建的思路与方法,以提高党员干部的应急处突能力素质。

一、应急处突能力素质要求

应急处突能力素质要求应围绕重大突发事件展开。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应急管理工作划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4项具体工作。4项工作按应对突发事件的时间轴线划分为事件前、事件中、事件后,需要各方人员与力量在应急处突过程中持续提升能力与素质。唐华茂在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的胜任力模型研究中说明,应急管理专业人才胜任力受到知识、能力、个人特质和价值观念4个维度,共计28项胜任力特征的影响[2]。知识维度涉及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应急处置方法程序4项单一影响效应最显著的特征;能力维度包括风险识别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力与沟通力等10项胜任力特征;个人特质维度包括沉着冷静、思维严谨、关注细节等8项胜任力特征;价值观念包括爱岗敬业、忠诚、为人民服务意识等6项胜任力特征。整体而言,能力维度对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人特质,知识与价值观影响几乎一致。

(一)提升能力素质的核心

各行各业的广大党员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素质要求与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具有共通性。根据“素质洋葱模型”,个人特质和价值观念处于模型的内核[2],是个体不易习得但最为重要的内在素质要素,是党员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素质要求的核心。突发事件的突然性、不确定性、破坏性等特性决定了各行各业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具备一定的个人特质与价值追求。面对突发事件造成的紧急态势,党员干部要做到沉着冷静、思路清晰严谨,在压力下保持科学、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坚定、坚决、高效地作出应急处突决策、组织、行动。同时,对不确定性因素保持敏锐感与应有的信心、耐心,保持对各工作环节、要点的细节关注把控能力,相信自身能够找到对策、摆脱困境。面对紧急事态、危险甚或灾难,党员干部要能够挺身而出,发挥带头作用,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和人民群众一起完成应急处突任务,在危难中显忠诚、显本色、显责任担当。特别是在一些风险大、危险程度高的急难险重应急处置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国,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二)提升能力素质的关键

能力和知识两个维度处于模型的最外层[2],通过规范化的培养和训练能够更为全面地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实现应急管理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党员干部具备较为全面的应急管理知识、拥有扎实的应急处突能力是实现应急管理现代化的保障。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管理4项工作的规定,应急管理工作可以划分为“平时”与“战时”。“平时”工作对应的是应急准备与预防减灾,“战时”应急管理工作对应的是应急响应与应急恢复。广大党员干部遍布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中,“平时”应急管理工作与其日常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连,抓好“平时”的应急处突能力素质建设是提升能力素质的关键。“平时”应急处突能力素质的提升要求党员干部加强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执行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洞察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及潜在危害,并能够进行早期识别和判断,持续不断地获取天气、道路、医疗、物资、人员、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信息,主动从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公共卫生类和社会安全类应急事件的应急救援案例中积累经验教训。

二、情景构建内涵与技术路线

突发事件情景构建是当前公共安全领域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对应急准备规划、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培训演练等应急管理工作实践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指导作用。应急管理领域应用的情景构建方法衍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情景分析法。典型的初期应急管理情景构建案例为美国经受“911”和“卡特里娜飓风”重创后所开展的《国家规划情景》研究计划。我国采用情景构建方法缘起于2012 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事件,此后在安全生产领域相继获得了在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预防、处置等方面的情景构建成果。

(一)情景构建的理论内涵

情景构建理论内涵是在重特大突发事件极端因素的影响下开展应急准备、处置与恢复,即以“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为思维方法。[3]情景构建本质上是一个包括脆弱性分析在内的风险评估和管控过程。情景主要是描述一系列具有极端小概率、巨大破坏性、高度复杂性特点的重大突发事件,这些事件情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很少发生,甚至从未出现过,但由于其风险极大、后果十分严重,所以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是公共社会安全最主要的威胁。[4]在应急管理领域实现与应用情景构建的途径是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研究、工程技术模拟、虚拟仿真模拟、专家团队研讨等形式对突发事件进行全景式描述,包括进行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演化过程、波及范围、复杂程度及严重后果等的故事性描写,进而开展相应的应急任务梳理和应急能力评估,从而完善应急预案、指导应急演练,最终实现应急准备能力的提升。

(二)情景构建的技术路线

情景构建技术路线为全过程、多角度的情景分析,全业务、多环节的任务梳理,面向情景需求的能力评估。[3]在这个路线上,起点为基于某地区(或行业)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突发事件进行风险研判,例如,将自然灾害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等进行典型化,形成突发事件情景清单,对每一项情景开展情景构建,形成具有详细表述的“故事化”情景。起点后,一系列情景呈现在应急管理者面前,引导管理者进行应急处突能力评估,形成应急处突准备清单,指导地区(行业)开展针对性的应急准备行动。后续随着风险因素的变化、应急能力的提高,在新一轮的风险研判基础上,情景清单进行动态调整,某项情景进行修订,进入新一轮的情景构建工作循环。

三、利用情景构建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素质

情景构建对于应急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讲是一种理论与技术方法,需要持续进行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情景构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素质的思维方法与行动指导。不论是集体开展还是个体自身的思维实践,情景构建过程中能够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的风险意识、个体特质、意志品质与组织协调能力。

(一)促进风险管控与应急管理结合

情景构建促进党员干部将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紧密结合。党员干部习惯开展基于安全双控的风险分析,而情景构建是风险分析的优先方法。情景构建基于风险预估、以往案例分析、关联影响因素并展开合理想象以构建突发事件最严重的情景,能更加全面地涵盖风险分析中的不确定因素,并且在分析方式方法上具有更全面的优势,为做好应急处突的“平时”工作提供了科学目标与合理具象。例如,极端降雨气象条件下城市道路所面临的内涝风险,情景构建可形成道路拥堵风险、人员车辆受困风险、路面塌陷风险、关键区域通达风险等情景,进而形成相应的情景构建与应急准备。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国内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建设也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党员干部以情景构建为技术手段,通过集体沙盘推演、个体情景构建等思维活动,将风险管控与应急处突工作准备结合在一起,将不确定因素的确定性增强,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自身在应急处突工作方面做好工作准备与思想准备,实现从风险管控的“战斗员”到应急准备“司令员”的转变。

(二)促进个人特质与价值观的提升

情景构建思维过程能促进党员干部个人特质价值观的提升,从现象的细微处、特征点联系到事物发展演变的趋势、结局对于应急处突工作至关重要。在思维定势影响下,人们习惯用固有的、舒适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发现问题,从而造成了思维的僵化和呆板,在应急处突中这样的思维危害甚大。情景构建过程将探究极端影响因素及最坏的情况,基于历史数据、现有条件、假设状况推演典型重大突发事件所呈现的演变规律,培养个体的观察力、注意力、洞察力等。例如,在城市极端气候条件下,对生产生活、交通医疗、物资储运、通讯电力、饮水取暖等方面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情景构建,支撑应急管理“平时”的预案准备,支持应急处突“战时”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到头脑清晰、感觉敏锐、沉着冷静、勇敢自信。

(三)促进组织协调意识能力的提升

情景构建能促进党员干部组织协调意识能力的提升。突发事件“窗口期”转瞬即逝,需要强大的组织协调力量阻止危机的演进。危机应对的组织运行关系往往打破了日常的社会治理体系运行的层级关系与组织界限,党员干部要对这样的变化具备相应的思想准备。系列情景清单所对应的情景构建推动应急处突体系内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群体、个人进行风险信息传递,从而将应急处突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统一到围绕突发事件所形成的体系内,这就需要在思想上消除部门、群体间的组织障碍与文化隔阂,促使突发事件应急处突力量具有 “宁肯越位、不可缺位”的补位意识。在工作方法层面,构建情景之后应基于情景需求导向拟定应急准备任务清单并进行分析,梳理出应急体系各方面力量应构建的协同机制,落实好“谁牵头、谁配合、如何运行”的问题。[1]党员干部在情景构建的方法指导下,不仅能够对应急预案的职责规定更清晰,还能够树立应急处突的大局观、协调意识,提升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此外,情景构建为应急处突各级各类力量的运用提供了情景,在决策推演过程中能够领悟到危机情况下的组织运行机制,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党员干部的组织决策能力。

党员干部要有意识地进行情景构建。善于在工作生活中进行情景构建思维活动,在“平时”开展个体、集体的情景构建,提高风险辩识能力,增强风险感知能力,培养极端条件下的心理、生理承受能力。通过持续的情景构建,提升对突发事件基本规律的认识,增强事物洞察力,提升危机意识,提高对潜在风险的敏感性,构建良好的应急处突思想与工作意识。在情景构建指导下做好“平时”的风险分析与应急预案的准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战时”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充足的信心。

猜你喜欢

处突突发事件情景
情景交际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浅谈“处突”应急机制研究
楼梯间 要小心
危机管理能力在武警部队执勤处突任务中的作用研究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把美留在心里
突发事件
完善武警后勤应急保障体制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