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区块链支持“三农”金融发展对策研究
2021-01-03黎秋华
黎秋华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银行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工作的总纲领,也是全党全国工作之重心。“三农”问题,涉及国计民生之根本,要始终保证我国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1]。在推动“三农”全面升级和发展的进程中,“三农”金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下的“三农”金融具有金融、农业、农村的属性,具体指农业金融、农村金融、农户金融。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三农”金融一直都相对薄弱,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虽然建立了自己的服务体系,其作用也在逐步显现,但是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改革创新“三农”金融供给迫在眉睫。
区块链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项重要新兴技术在当下已受到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和应用作出重要指示,自此,区块链作为今后重点发展技术被纳入我国的信息化战略中。在我国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提出,要促进区块链在农业领域的标准化研究,大力支持农业区块链在数据协同、大规模组网等技术的开发研究,努力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农村金融保险、透明供应链等方面的应用。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展开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2]。金融领域是区块链技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但是在此之前对于其在农业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应用的关注却极少。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利用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来解决金融问题给 “三农”金融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二、区块链在“三农”金融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是一种基于密码学技术,无法被篡改、伪造的分布式数据库,它将数据区块以链条形式组合而成。区块链的主要优势在于它的信息数据是高度透明且是集体维护的,同时还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匿名等特点,这些特殊性使得区块链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共享经济存在的交易费用、交易成本过高,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对陌生人缺少信任等问题[3]。区块链与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去中心化。因此,将区块链技术与我国“三农”金融发展相结合,具备了很好的切入点和应用条件。区块链在“三农”金融发展中可以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信息透明度,解决农户信贷难题
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但目前,农村的项目融资、农民的贷款长期以来难以盘活,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涉农贷款业务一直存在信用数据不足、信息不对称、管理成本太高、缺乏可靠的借方数据信息收集渠道等问题,只能依靠央行的征信系统,将用户资料及还款情况上传,需要时再从征信系统下载参考,耗时耗力。应用区块链技术,就能轻松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区块链不用依赖第三方便可以事先建立交易双方的信任关系,依靠共识机制及分布式节点的验证,按照系统既定的规则运行,便可以解决信任建立的问题。其次,区块链的节点间数据和运行规则是公开透明的,且无法篡改,可以为农民提供贷款所需的各类身份和资产证明,从而帮助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提高贷款效率。最后,基于区块链可追溯、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等技术特性,系统会对每一笔交易的内容和时间进行详细记录,贷款人以及投资人可实时查询资金的流向,极大地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增加制造虚假信息和违约的成本,避免了农户贷款恶意违约问题,提高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解决农户信贷难题。
2.引入“三农”金融保险,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由于农业受自然因素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农业保险可以适当减少农户损失,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但是由于在保险业务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赔付率不高、农户信息容易泄露等问题,农业保险的种类一直不多,且农户参保意愿不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农业保险中,基于其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等特点,一方面,降低了保险欺诈风险,保障了农户的信息安全;另一方面,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保单,可以在农业保险的评估、赔付等方面简化其流程,缩短赔付的时间,提高赔付率,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户愿意参保。
3.引入“三农”供应链金融,助力农业金融发展
金融为“三农”服务,难在信息不对称,将区块链与农业供应链金融相结合,为“三农”主体的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随着现代农业和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逐渐普及,但目前农业物联网主要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方式,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并未将自己的信息透明化,信用信息不对称,链上的核心企业易出现道德风险、逐利行为,由此带来了信息源头难以追踪、政府难以监管、链上企业公信力降低等问题,这也造成了涉农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将区块链技术与“三农”供应链金融结合,可以破解这一难题。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农业物联网数据的存证、溯源。将整个产业链中涉农中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及其生成过程进行抓取,并时时上链,对平台上的数据交叉验真,尤其锁定该类企业款来的现金流,形成动态化的数字资产,并以此作为供应链中的企业获得无担保、无抵押、更无需核心企业确权的贷款支持的基础。
三、区块链支持“三农”金融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当前,虽然我国的农村地区已初步构建了一套“覆盖广、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国家也在提倡加大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但区块链技术在“三农”金融中的应用推广依然存在一些障碍,主要问题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金融科技应用能力不足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对区块链等现代科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投入力度不足,面对金融科技所带来的变化,相关经营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未能及时调整和完善。其次,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且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度较低,区块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相关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应用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金融需求。
2.农村数据网络渠道建设不足,信用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区块链金融技术应用,比较依赖互联网通信技术,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他们的金融行为、生产生活等信息不在本地,留守在农村生活的人群年龄偏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习惯于传统的线下业务,对利用互联网平台办理金融业务存在顾虑,因此,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动力,移动手机终端和互联网网络终端普及率低,互联网数据信息获取比较有限。此外,由于数据网络渠道建设不足,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从农户、各种农业经营主体到消费终端,产生的数据信息是彼此分割的,还未在数据的产生、整合、应用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链条。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动态性、全面性的信息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一些体制管理问题,对农民的信用评估很难,农户和涉农企业的征信数据覆盖面近几年来虽有所提升但仍显不足。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已累计为1.86亿农户建立信用档案,按2019年末我国农村人口总数5.5亿人测算,全国只有33.8% 的农户拥有信用档案,比2018年只提高约0.1个百分点,发展进度缓慢。
3.法律制度不完善,政策缺乏整体协同规划
目前,我国的区块链金融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等还不完善,无法全部满足区块链金融业务的发展要求。虽然各级政府一直都将“三农”问题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制订了一系列的“三农”金融改革政策,但在改革过程中,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大多局限于本部门的业务范围。各部门的政策缺乏协同规划,导致政府和有关金融机构即使投入大量资源,但政策实施效率仍然不足,难以形成整体协同“三农”金融发展局面。
4.农村地区群体缺乏数字技术技能,金融素养不高
局限于农村地区人群的学历偏低、收入偏低、年龄偏大等因素,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数字技术技能,对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概念、新模式的认知更是模糊,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接受过程。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与城市居民相比,信用意识相对淡薄,认为信用记录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没什么影响,对于贷款违约造成的不良记录不太在意,使得金融机构在投放农村信贷资金过程中趋向审慎,甚至提高授信标准。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即使利用区块链技术完整保存了农户的信用、交易投资记录,仍然无法提高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
四、区块链支持“三农”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自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个地区在“三农”金融体系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区块链技术在业务流程优化、数据共享、运营成本的降低、提升协同效率、可信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区块链技术支持“三农”金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加快推进农村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创新的融合
继续加大有关“三农”金融领域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搭建农村地区的信息渠道和商品流通渠道;由政府引领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加快区块链技术成果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充分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科技,创新金融产品的组合模式,加快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平台的科技化改造进程,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科技应用能力;打破金融机构对物理网点和物理数据的限制,降低交易信息的成本;大力支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开发新型惠农金融产品,扩大金融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
2.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三农”金融实现数字化转型
基于区块链技术,对现有“三农”金融服务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以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农业的发展,构建起新的“三农”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生态。
第一,区块链技术改造“三农”供应链金融生态。农村金融机构应借助实力强大的区块链金融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将供应链中的上、中、下游企业与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服务运营商进行联盟式链接,逐步整合农村地区的信息资源,例如农业物流、消费流、资金流等,提升信息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破解农户及涉农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第二,区块链技术嵌入“三农”征信平台。基于区块链的“三农”征信平台具有多种优势:例如信息真实可靠;链上数据可以按照用户所授权限进行共享,能激励更多“三农”主体愿将征信数据上链;征信数据上报与入链程序更简便,数据管理能实现自动化。通过“三农”征信平台,整合农村地区的基础信用信息,加强农村地区的征信管理,提高“三农”经营主体的信用意识,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第三,区块链技术嵌入 “三农”信用贷款平台。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面向“三农”的信用贷款平台,该平台的抵押方式可由原来的实物抵押转换为可用价值信息抵押,不仅能让更多的农户和涉农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而且还能实现金融机构服务成本的降低;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按程序自动化执行,替代传统的信用贷款合同,可实现区块链上的各个主体协同审查与监督,减少合约参与主体的风险与争议。
3.完善“区块链+‘三农’金融”的运作机制和法律保障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联合金融机构,加快建立和完善区块链在“三农”金融应用过程中的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协高效率,加强在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在建立有关“三农”区块链金融平台时,应对区块链底层技术的选型进行统一规划,便于不同平台间的跨链对接和数据共享。同时,要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区块链金融企业、“三农”金融经营主体、农村金融机构的合法利益;放宽区块链金融科技进入农村地区的条件限制,适当提高对涉农金融业务的支持力度和相关企业的政策性补贴,为区块链支持“三农”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4.提高农村地区人群的金融素养,完善守信激励机制
要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与培训力度,通过“信用户、信用村”等评定政策并结合多种信贷优惠策略,提高农户了解、学习金融知识的积极性,提升信用意识;与此同时积极倡导诚实守信、失信必严惩的方针政策,联合司法、公安等部门打击严重失信人员,多方面、多渠道的提升农村人群和三农经营主体的金融素养,不断优化农村的金融生态,为区块链等金融科技进入农村营造有利的环境基础。
五、结语
我国目前正处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时期,要紧扣乡村振兴发展重点,依托新科技促进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区块链作为当今的前沿科技和社会热点与“三农”金融的结合可谓恰逢其时。区块链技术能在技术层面推动 “三农”金融的进一步升级与发展,创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模式,最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