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研究

2021-01-03邹依言王晓珩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东道国一带一带一路

邹依言 王晓珩

(1.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30;2.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广东 广州 510630)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从依赖于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而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走出去”政策的愈发重视也促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我国于2015年3月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白皮书。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年流量已从2010年的59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329.4亿美元。根据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到2019年年末,中国已有约2.75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88个国家或地区设立共4.4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然而,在中国企业在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参与国际投资的过程中,受国际经济政治局势动荡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国际化经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及风险监管手段欠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的缺乏了解,使得海外投资频频受阻或以失败告终。比如,利比亚政治危机继续恶化使大批央企面临巨亏风险;受国际金融环境影响,中投投资黑石和摩根史丹利遭巨额亏损;受东道国政治干预影响,中铝收购力拓以毁约告终。诸如此类案件层出不穷,这无疑给海外投资军团的积极性蒙上一层阴影,也说明了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及风险。

国家风险的概念非常抽象,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权威定义,因为其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关系、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复杂的因素。本文主要对我国在“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面临的多样化风险进行分析,旨在助推境内企业“走出去”,使得我们企业主要对外投资的国家地区存在的风险形成较全面的认识,以利于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时灵活应对,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综合效益,助力“一带一路”的推动行稳致远。

二、我国“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虽然相比欧美国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但在“一带一路”的大力推进下,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规模总体迅速扩展、稳步增长。

1.涉及区位范围广但以亚洲国家为主

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企业超过1万家,遍布63个国家,涵盖国民经济18个行业大类,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794.7亿美元,占据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8.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前列的国家有: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老挝、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哈萨克斯坦、泰国、越南、柬埔寨。这10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存量总额的70%以上。其中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吸引中国企业投资最多,主要也是由于此类国家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友好,市场、资源、劳动力价格也具有各自优势。

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规模稳中有升

依据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流量从2013年126.3亿元增长到2019年186.9亿美元,增幅达48%,占据同期我国所有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3.7%,虽不同年份各有涨跌,但总体年均增速超15%,规模稳中有升。在2019年同比新增为负数,有所回落,这也是我国企业更加注重投资风险和收益的表现。

3.投资领域多元化、高端化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行业涉及领域繁多,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金融业、科研类。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从最初的以能源交通为主,目前已经向金融、科教、旅游、信息技术服务也发展,不再局限于资源导向行业,实现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截至2019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有80%集中在服务业。

4.并购成为主流模式,承包工程项目持续增长

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形式大多以并购为主,跨国并购可以减少技术壁垒,降低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能较大程度提高投资效率。总体上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并购投入领域主要是能源及电力产业,占并购投资总额近50%,信息科技、金融、工业也是重点领域。在能源和基础设施方面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也越发密切,在相关领域新增的合同数和金额也有明显增长。截止2019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合同达到近几年新高,合同金额达1548.9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总额的一半以上。

5.投资风险类型呈现动态变化

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虽然在规模上不断增加扩大,其引发的风险类型也随之产生了动态变化。根据德勤白皮书报告,2015年海外投资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长期发展策略以及融资困难,两年后企业在海外投资的风险和监管问题变为最主要的难题,也就是2015年的第三大困难在两年后跃升为最大难题。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存在的国家风险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国家风险中最核心,也是影响最大的风险。“一带一路”国家涉及政局不稳定的欠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政权更替频繁、战争多发,而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处的国家民族冲突和宗教矛盾尤为严峻。近年来以“ISIS”为代表的新型恐怖势力的存在也严重威胁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内部社会安全,这将导致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面临极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招商引资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国家关系风险也是政治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横跨欧亚大陆,资源丰裕,位置特殊,是大国博弈重要战略区域,沿线国家在各大国组织发起的不同合作组织都有参与合作。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及“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图制约我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对中国的崛起进行钳制。韩国提出的“三大欧亚计划”、俄罗斯发起的“南北走廊计划”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有所重叠。大国间戒心和战略博弈都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行中务必考虑的国家关系风险。

2.经济风险

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面临很多经济层面的风险,比如汇率波动、外汇管制、通货膨胀等。“一带一路”沿线大多为经济欠发达国家,经济制度不完善、经济基础较差且金融系统受国际市场震荡影响较大,市场风险凸显。仅有少部分西亚国家实施固定汇率制度避免了汇率风险。像财政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石油出口的沙特阿拉伯,其经济增长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每当国际石油价格有较大波动,其汇率波动的风险就大大增加。而很多通货膨胀情况严峻的国家如俄国、乌克兰等,其企业收到的外汇极易大幅贬值,这增加了外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在此类国家投资的外汇风险尤为显著。外汇管制则是一国为平衡国际收支采取的用于约束跨国公司经济活动的手段,常见于欠发达国家,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必须考虑当地市场的外汇管制风险。

3.社会文化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在社会制度、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种族方面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差异巨大。在我国企业到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难免会遇到此类文化冲突,从而给企业实际经营活动带来风险。特别是沿线地区的大量具有浓厚宗教色的国际如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等,我国企业在当地施工时极易因宗教信仰的不一致与居民产生冲突,极易引发群众不满导致工程延误或遭遇阻碍,这是我国企业在此类地区进行投资经营时必须处理的一种社会文化风险。研究表明,地理区位越近的国家因文化差异较小,而对于跨国企业来说,经营的网点越多、跨度越大、则会面临更加严重的文化冲突。

4.自然灾害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势地貌各不相同,不同的自然灾害发生率有较大的差异,各国在面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治理能力也各不相同,像多年前的印度海啸、日本核泄漏给当地经济造成持续性的巨大损失,也直接对当地投资企业造成了风险,各种地区性、全球性疾病的肆虐如非典、新冠限制了跨国人员流动,直接影响了经贸往来,这都是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风险。

5.法律风险

以上所述的政治、经济等风险都容易最终诱发法律风险。政局的动荡易造成法律内容朝令夕改,政治腐败则会加重投资者成本导致项目延期、停工或者合约无法继续,对华的敌对情绪也严重影响中国企业的投资形象,造成违约法律风险。东道国经济恶化、偿债能力下降引发的债务违约风险,将会直接造成我国贷款损失,引发法律风险。

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风险防范策略及建议

1.企业层面的建议

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参与主体,也是国家风险的直接承受者。其风险防范的水平直接影响投资的最终结果。因此,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既要对内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又要提升全方位实力,争取赢得更高的国际地位,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浪潮中独占鳌头。

(1)熟悉投资环境背景,完善风控体系

“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在经济、政治、文化、自然资源上都有较大不同,企业需在进行投资布局前对相应国家地区进行全面的考察,搜集信息、对比数据,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投资国家。既要运用东道国的优势,又要注重其反馈,形成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实现可持续经营,更好地防范风险。同时企业间要尽早设置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的准确及时性以确保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全方位量化风险,实现实时监测和追踪,构筑综合性风险评估体系。

(2)合理选择投资方式,实施本土化战略

目前独资、合资经营以及战略联盟是主要的企业境外投资方式。独资经营虽可以直接建立自己的品牌并省去大量关税和壁垒,但对企业自身资本和实力要求较高,容易遭受东道国排挤。合资经营相比之下不仅能够发挥自身技术资金等优势,还能借助当地资源、文化和人员将进入门槛和相关政治风险大大降低,然而双方在不同背景下的协调融合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当下已经有大量企业采纳战略联盟的方式,与东道国本地金融机构合作,实现品牌、技术、市场、资本的联盟,最大限度降低政策歧视风险。

在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基础上,实施生产营销、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管理和技术资金当地化,降低当地政府和民众抵触情绪,灵活面对文化冲突。企业内部要注重协同两国员工比例,加强文化交流,积极关注当地政策与法规要求,避免出现严重内部冲突。

(3)遵守当地法律、履行社会责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历史、地理等差异形成了各异的社会结构和治理体系,企业应对东道国的具体国情社情进行前期调研,积极响应东道国号召,在直接投资过程中确保遵循当地法律规定,同时积极履行社会义务,在指定的战略合作框架内,改善东道国民众生活,缓和利益冲突,寻求当地民众认可。

(4)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提高综合竞争力

人才资源是国际化生产经营企业致胜的关键。企业应积极结合“走出去”及“引进来”策略,形成专属全面的人才体系。

对外投资的企业可以借助国际、政府搭建的平台和绿色通道吸纳在目标国家有丰富管理、财务、法律经验的人才,壮大人力资源库,同时也要注重自身人才培养,让有潜力的员工在东道国进行实地训练,积累经验,并借助专家团队管理、法务等专业知识,加强智库建设,以更好应对境外投资可能面临的风险。

2.政府方面的建议

对外直接投资的不管是国企还是私营,都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保护。

(1)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提供对外直接投资保护

我国虽较早开始对引入外资,但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立法却并不完善,存在一定滞后性,现存的管理办法是以行政审批为主,对企业对外投资的保护力度不大。政府应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完善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体系,并更多地以“服务与保障”的思路在用立法进行监管的同时,体现对企业在境外投资的鼓励和保护。

此外,由于政治风险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因此政府间的协商与谈判是降低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投资风险的关键。要加强开展政府间高层对话,与东道国建立政治互信,找寻利益共同点,消除政治偏见,推动签订双方或多边投资协定,谋求共同发展。同时可创立官方的“一带一路”建设投资担保机构,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长效可靠的政治风险保险服务,积极利用整合现有的高质量合作机制和平台如亚欧会议,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推进贸易便利化以及投资自由化。

(2)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提供金融方面支持

健全信息服务平台,设立国家风险数据库,对重点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局势信息加强收集,做好风险评估,在指定网站定期更新相关信息,发布海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风险评级报告、并提供合作国家投资环境的专业研究报告,给予境外投资企业有效的指引。

同时,我国政府还应重视对境外投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以及资金支持。一方面,加强与沿线国家沟通,签订双方或多方税收协定,减少涉税争议,为企业争取良好的税收环境,同时对企业境外经营收入给予一定的纳税灵活性;另一方面,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利用商业性金融机构如银行的授信功能、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建立专项投资基金如丝路基金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功能融资平台。

(3)鼓励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科技兴国”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政府应大力鼓励新兴产业,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阶段性政策支持,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行业加速进入世界创新前沿。同时加快培育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发挥集群创新优势,建立自主创新生态系统,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根本上降低国家风险。

猜你喜欢

东道国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东道国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竞争力变化对跨国公司总部策略的影响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本土化研究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