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21-01-03张少华
张少华 赵 柯
(神华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分公司,陕西 神木 719316)
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财务管理牵涉到多个方面,比如生产和销售方面、设施设备和人员方面等。数据分析是源自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运用具备适应性,可以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以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关键作用与重大意义。
一、数据分析的界定
所谓数据分析就是在海量的信息里面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对信息展开研究与总结的过程,因此数据分析是整个数据处理流程的重点之所在。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与总结出相关规律,同时可以发现企业在管理中可能存在着的问题,借此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发展产生风险的几率。在这之中,对传统数据分析来说,通常具有自身数据库实现储存与管理数据信息[1]。但是,倘若要从数据里面提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还需要使用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各种分析方法。不过,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更新,数据复杂程度也在持续增加,类似于图片和视频等各种类型的数据持续涌现出来,如此就为传统数据分析带来了麻烦。大数据技术的诞生,可以有效缓解传统数据分析中的问题,与此同时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所以,需要把数据分析科学使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之中,保证将其应用优势全面发挥出来。
二、数据分析对数据与财务人员的基本要求
1.数据方面的要求
(1)全面性。数据信息需要全面,财务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挖掘业务活动的全面信息,比如空间与时间维度、业务活动人员和资源耗费等各种信息,才可以了解与认识这一业务活动。
(2)了解数据含义。对于所有数据信息,均需要了解其代表的含义,对数据组合应当清楚讲出各层面的故事。譬如,对应收款周转期,不但需要懂得如何计算,还需要了解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这一时间好与坏。
(3)画像。对数据从全面与了解数据含义具备了全面掌握以后,数据信息会变得非常立体化,如此就能够横到边、纵到沿,实现立体画像。
2.人员方面的要求
(1)分类管理意识。所有数据根据不同维度能够解读出不一样的含义,在实务中需要分类数据,当了解每一个数据与数据组合应用场景,才可以在要处理设计问题时,唤起记忆,提高业务敏感性,迅速寻找到分析对象。
(2)经营意识。经营发展规定财务管理工作者需要实现从专业技能人才转变成综合性人才。财务管理人员之于企业好似参谋长之于将军。当今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每日面对着财务数据但是无法提出有效的经营意见,追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依旧是会计,而非懂得经营的财务。
(3)数据思维。所谓数据思维就是理性分析思维,不会凭借直觉。作为财务管理工作者需要随时保持客观性,数据思维规定财务管理人员的所有结论均需要有理有据。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数据分析的重要作用
1.改善财务分析管理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确保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了企业经营效益。在以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管理工作不具备科学性与创新性,分析手段滞后造成财务管理人员很难全方位对资金使用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对预算管理工作水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合理配置预算资金毫无益处。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进一步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从而更加全面的对财务管理工作和经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借此合理优化经营管理策略,对企业资金编制管理工作是非常有益的[2]。
2.强化财务管理风险控制能力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企业现阶段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度持续提高,财务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经营风险问题的发生,强化企业内部资金使用过程管理。假设要确保企业经营竞争能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平台分析企业经营信息,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已经存在的风险与缺陷,同时加以修正,构建科学的风险应对方案与管理机制,以此提高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3.提高财务数据处理工作效率
市场拓展致使现下企业经营数据量持续增多,数据分析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策略等各种因素展开研究与分析,为数据分析工作带来了很多压力。伴随现代化技术的持续发展,技术工作人员逐渐采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过程效率,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大数据技术助力财务管理人员运用计算机设计完成数据分析整合和研究,给企业决策管理工作提供了十分关键的参考资料。
4.推动财务人员职能的改变
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与传统会计工作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别,在现实工作过程中,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综合企业需求与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自身工作职能,提高自身对于企业经营的责任感,确保自身具备很强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与此同时可以发现数据背后信息,给经营过程提供自己的意见。在信息化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能逐步转变为企业管理人员职能,这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四、数据分析在实务中的弊端与处理对策
1.弊端
(1)数据收集缺乏全面性。当前,各企业信息化程度高,可是对信息化提供的数据常常关注不到,更加执着于会计数据。如此在平时工作中,对很多有价值的数据好似筛网过滤了。如此,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的管理思路,把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一切数据摸底,监督指导业务部门构建数据台账,采集非财务信息,把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融合,才可以掌握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
(2)财务数据概念模糊。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财务指标,财务指标计算是所有会计工作者具有的基础技能,但是对财务指标背后所蕴藏的含义常常含糊不清。比如,应收款周转期,需要了解应收款周转期的含义就是从发货时间点至回款时间点的周期,然后需要分析何种因素对周转期影响较大,对周转期根据业务活动流程加以画段分解,如货物运输在途周期,到货验收、入库和客户付款周期。如此对各环节数据加以采集,寻找到规律,从而总结规律,才可以把应收账款周转期解读清晰,把数字变成改善企业经营的良方。
(3)客户与产品意识不足。将客户作为重心,掌握客户实际所需,此为企业基本经营意识。在财务中运用需要预先掌握客户需求,也就是总经理与业务分管领导管理需要,掌握经营需求。每一个月财务均会制定很多表单与分析报告,这部分报告均为财务管理人员的观点,表达没有重点,不了解想要传递给客户何种信息,尚未思考怎么表达能够确保客户理解到位[3]。鉴于财务报表分析仅为财务管理人员自己的数据分析,如此分析对财务管理人员与经营者均是无益的,仅有将价值发挥出,被客户所认同的产品才是真正的优质产品。
2.对策
(1)增加人员技能储备。鉴于职能转型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构建完整的知识储备才可以有效应对时代发展与变迁。知识不但在会计和税务方面需要储备,也需要学习经营管理与统计学等多种技能。知识有乘法效应,知识储备到某种程度上时,就会产生关联性,继而融汇在一起,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数据管理能力。
(2)解读财务数据,提升数据可读性。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很多的财务管理专业术语,不了解财务的人难以理解其术语的含义,需要充分发挥出财务作用,要避免将自己圈在财务专业人员范畴以内,需要把财务语言生活化,研究财务本质,把财务语言非财务化,让非财务人员愿意倾听,而且能够理解。
(3)细化数据,增强数据反映能力。对数据的感知能力来自对业务细节的观察,财务管理人员经过细节培养职业嗅觉。笼统的数据仅可以反映出企业整体经营结果,而不能够细化到各个部门、产品或者流程。企业经营结果是平时很多细化的过程活动的结果,利用杜邦分析方法解构数据,细化到个人、部门与产品,如此才能够分析评价企业经营的所有要素。例如,某小微企业,让每一个人都变成利润中心,每一个人均成为业绩贡献的被评估对象,如此才可以对全体人员的贡献加以量化,从而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以此提高团队创造性与活力。
五、数据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的途径
1.数据分析体系的构建
数据分析是一个过程,同时还是把其运用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中间环节,对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作用。财务数据分析涵盖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分析内部环境影响因素,构建完整的指标,把经营和管理相融,分析管理因素。这之中可以使用的数据分析方式很多,在这里面就涵盖了因素与对比分析方法等,经过分析了解财务管理实际情况,指导投资决策,继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详细的数据分析体系构建需要涵盖如下方面:一是分析应收账款和流动资产等数据背后蕴藏的含义,评价企业资金管理情况和资金周转情况;二是分析营业和业务范围,还有现金周转实际情况,反馈企业盈利实际情况;三是需要分析流动比和速动比,反馈债务偿还能力;四是需要合理分析现金流量和比例,反馈企业盈利能力。
2.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数据分析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即收集、分析与反馈。怎样运用且发挥出数据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是核心。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汇总信息的时效性与精准性,严格遵循信息披露原则,按时把财务信息和资本信息等加以整理,避免漏报与错报数据的情况发生。假设数据真实性产生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数据分析结果。假设在采集数据阶段发现数据模糊,需要立即披露,构建共享信息平台,构建披露流程,健全已有数据[4]。为确保数据真实性,企业内部需要构建健全的监督和责任考察制度,防止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伪数据的情况。采取监督的方法,能够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缺陷,同时实时纠正,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
3.关注财务数据分析反馈
收集和分析数据信息以后,应当对数据分析结果加以反馈评估。所以,企业需要构建完整的财务管理数据反馈制度和评估制度,着重处理财务管理中的难题。数据分析应当构建于职责清晰和目标确定的工作制度下,每一个部分工作者的工作范围和责任分划应清除,着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分析能力,构成监督和反馈范围,把财务监督和管理整合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实时发现财务管理中产生的问题,合理制定有效的处理对策。再者,制定财务工作计划,定期查看与核算反馈数据,比较分析数据信息,并且寻找到数据中的缺陷,找到数据产生问题的根源,合理制定出经营管理措施。
4.完善数据分析管理制度
数据分析应当制定出完整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数据分析精准性。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使用数据分析技术,涵盖数据收集、传递、整理汇总工作,假设尚未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数据分析运用规范性也有所欠缺。数据分析管理制度和数据分析体系需要彼此吻合,管理分析行为和数据传输手段,从而实现数据分析标准化。例如,在运用数据分析技术的时候,因为分析管理制度的不足,在计算和分析负债率等情况时没有根据标准规范执行,同时运用了以往的计算分析方式,并没有和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相融合,反馈行业现实情况,导致数据分析结果适应性不足,不能够满足企业决策与发展所需。所以,企业需要构建行为管理机制和操作标准,责任追究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从而保证数据分析技术运用是有效的。
六、案例分析
此次以某企业而言,对数据分析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展开具体分析。
1.产品营销利润
根据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而言,其能够得到很高的利润和经济效益目标实现关系密切,企业参加市场竞争时,必须持续改变经营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利润,借此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根据企业财务管理角度而言,可以按照市场发展情况判断影响企业获取利润的因素,这是需要数据分析实现的。借助数据分析方法得到相关数据,提出企业在某一经营阶段中产生的数据给企业作出准确的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产品营销利润是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指标的主要因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企业产品营销情况,才可以准确判断出下一次销售计划,同时判断销售收益与成本控制对策。通过观察企业年度产品销售数据信息,可以发现在每个年度之中,企业收入利润和成本利润等因素不一样的参考指标。按照企业的销售收入信息可以了解到,企业在年度利润指标中表现比较稳定。而且,企业销售收入有明显增长,可是该增长趋势尚未在企业销售利润增长过程中得到体现,从该层面而言,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关注该内容。构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企业产品于市场定位上较低。由于企业参加市场竞争时,需要确保产品有一定的专业性,才可以让其得到很多市场份额,为确保销售目标实现,一般会使用诸多方式达到对成本的控制,可是并未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此状况之下,企业仅有挑选减少产品营销价格来弥补因为成本不能降低所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在营销成本投入上投资大,因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方式上毫无创新,很多产品均要依托手工制造与机械设备相融的方式,在此情况下就不能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全新的生产工艺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尚未得到较多的运用,所以不能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就是因为如此造成产品生产成本过高。
2.利润总额
企业衡量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之一就是利润,在现实情况下,利润会遭到各种因素所影响。而企业利润总额是由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财务与管理费用、营业利润和财政补贴等构成的,企业在分析利润总额的过程中,对各个经营区间的营业外收入账面作了相应的调整,与此同时,营业外收入来源是经过企业于固定资产处理时产生的收益和受到多种类型的捐款与罚款等项目构成。我们可以发现,销售收入是影响企业利润总额的核心因素,伴随企业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企业利润总额也出现了很大的提高,该现象的出现关键源自于企业产品销售带来的效益,并且还表现出了企业市场竞争参加机制持续完善,对企业竞争力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七、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运用数据分析技术是一种趋势,企业不但需要合理运用数据分析技术,与此同时还需要全面调动数据分析结果,有效分析且运用数据反馈内容,以此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运用数据分析有着诸多问题,怎么运用且促使其价值最大化是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