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实践
2021-01-02陈海波
陈海波
摘要: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利用数学理论知识去解决,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如果能够将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培养其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课堂实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没有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育不能称之为好的教育;没有与生活相联系的学校也不能算是一个好的学校;没有与生活联系的教材也体现不了教育意义,由此见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此观点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生活教学的重要作用,利用此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接知识比之前有了更大的难度,其中涉及的抽象概念以及运算法则,成为了学生学习路上的阻碍,尤其是对于那些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且数学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厌烦数学,甚至出现排斥心理。为了从根本上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并使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比如,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你陪妈妈逛超市,在商品的下面都会有标价,其中洗发水30元、洗衣粉12元、香皂2元、西红柿1元、鸡蛋一盒15元。妈妈买了一包鸡蛋,三个西红柿,一袋洗衣粉,两块肥皂,应该付多少钱?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加法可以,除了加法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进行正式的讲解乘法的运算法则,讲解结束后让学生试着算出以上商品应该付多少钱。这种方法能够将学生代入购物的情境中,为了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认真听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数学故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便一个生活小场景都能转换成一个生动的数学故事。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便是受生活的启发,这个故事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并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培养其用数学思维看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使用生活化教学时,可以利用趣味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趣味故事:“大家都听过井底之蛙的故事吧,从前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井底从来没有去过任何地方,认为世界就井口那么大。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呢?我们把地面的高度定为0,那小青蛙所处的井底距地面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距离呢,这段距离如何表示?怎么区分它和地面以上的距离?”这时学生就会联想到语文课本中井底之蛙的图画,然后教师将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引入。将数学问题故事化不仅能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构建一个相对活跃的数学课堂,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相关知识的了解。
三、创设生活情境,感知数学奥秘
所谓的生活情境,就是将具体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的生活情境,通过对真实生活情境的构建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意义,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比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方向和方位。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缺少实际生活经验,没有方向感。对此,教师可以构建合适的情境,选择八名学生,这八名学生在讲台上扮演八个方位,并站在相应的位置,其中四名学生充当东西南北四个主方向,其余四个则穿插在这四个学生中间,做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然后教师下达指令,如“甲在乙的哪个方向”让台下的学生进行回答。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娱乐中,完成了对方向和位置的学习,为以后更加复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借助视频影像,融入生活元素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电子科技产品得到了普及,其中多媒体技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便利,在课堂上搜集各种教育信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因素设计成视频。此外,在播放视频时,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利用问答的方式,强化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点。比如,在学习《可能性》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买彩票的原则,将其加以变化并设计成视频小游戏;视频中为学生呈现7个小球,三个蓝色两个黄色两个红色小球,然后播放视频让小球随机滚动,让学生猜测停留下的画面是蓝色球多的可能性大还是黄色和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这种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使其在活动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五、利用生活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因为只懂理论知识而不知如何实践不符合新课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其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并未完全发展成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并不强。对此,教师可以将教育重点转移到实践上,通过实践加深其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实现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以“数学图形的学问”为例,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生活中的基本图形,记住图形的基本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图形相关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捏出相关的图形,并鼓励学生捏出旋转、对称的图形。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橡皮泥比赛,捏最好的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在橡皮泥比赛结束后,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探究更多突袭女信息,感受经过旋转、对称后图形的美丽。经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了起来,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排除心理,还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六、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本就是密不可分,脱离了生活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只要将生活与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数学教育的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重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读写算,2021(27):205-206.
[2]田忠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新课程,2021(3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