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1-01-02任春燕
任春燕
摘要: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学理念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逐步呈现出一派生机,教与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与发展。但就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教师真正的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符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探索实践有效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1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
研究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况,可以发现高中数学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高中数学教学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考甚至被认为是我国学生的终极目标。几乎所有的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高考,因此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迎合考试的需要,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往往以应试教育的内容为主,直接进行数学知识讲解,造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感到很吃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绩却还是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高考应试教育的压力也对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产生了消极影响。第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一堂数学课只有45分钟,教师为了完成教材知识的教学,有时只能放弃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而数学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析、深入发散数学思维的有效措施。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教学课堂提问。对此,部分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进行了提问,但所提的数学问题华而不实,没有准确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数学学习效率,无法真正地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其有效性不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无法提高,还受到了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影响。在教学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脱离实际,与数学教材的结合不够紧密,忽视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本质,导致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教师无法高效把控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保障。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符,出现了高中数学无效性教学。第三,由于高中数学的难度大大提升,数学知识十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十分困难,学生无法高效提升思维能力,进而造成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2高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实施
2.1因材施教,明确教学目标
开展高中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以及最终要落实的目的,则是确定好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制定教学目标成为一个关键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因此,授课前必然需要科学而明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才能做到教学的方向性以及针对性。数学教师通过围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情、学情进行综合分析后,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及需要。这一教学目标,既要符合教材的范围,同时还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实际,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學生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做到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确保这一教学目标在制定之后得以顺利实施。例如讲解函数方程学内容时,围绕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们对函数零点的概念进行理解,进而对函数零点以及相应方程之间的关系加以了解与明确,最后则是对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加以掌握,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设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的知识点。
2.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教学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更为形象而生动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快速、容易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的知识是抽象而复杂的,在课堂上如果单纯进行讲解,容易使学生们产生枯燥与乏味感,势必对其兴趣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起居,更易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通过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将这些静态的数学知识转为动态的知识点,更好得呈现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学生们融情入境进行深入理解与掌握。学习数学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能力等,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必不可少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开发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相连,为数学课堂输入活力、添加生气。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效果。如,在概率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之中,把生活之中的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案例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认知,在自主思考中对概念理论进行理解,同时也切实体会到生活之中数学的无所不在。当然,作为教师来说,对于高中教材内容要做到了然于胸,既要对其中所包含的重难点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在课堂中也要做好教学时间的合理规划,做到轻重有别,创设适宜情景,掌握情景需时间,掌握学生在投入这一情景之中学习状态,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这一情境创设达到预期的目标。
2.3创新发展,运用教学新模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模式,放手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最大的空间和时间,切实让学生们发挥主体地位。比如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通过上传网络以供学生学习,师生之间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递以及信息的反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其时间空间则不会受到局限,而教学环境更为开放。教师不时将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络,而学生可以及时接收并进行学习,丰富认知,拓展思维。如在教学“点、线、面的关系”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言简意赅的学习视频,掌握好教学视频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视频中着重对知识点进行说明,而在视频的结尾之处,可以通过延伸性的提问来引发学生们的深入思考,教师就学生的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避免课堂教学的泛泛而谈。这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自主性,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习惯,有利于学生们产生自主能动性,通过对问题进行由浅入深地理解,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
3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帮助学生们走进数学的精彩世界,在分析、探究、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提高个人的数学素养。在创新实践之中,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生们尽最大可能去发挥主体性,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由此也能切实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金玉.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1(27):98-99.
[2]李选晓.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高考,2021(2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