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珍藏唐诗的城市
2021-01-02李耘
李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巅峰。
有人说:“中国没有自己的本土宗教,唐诗就是中国人信仰的宗教。”由此可见,唐诗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历史文化最璀璨的坐标。而承载唐诗的艺术舞台,正是当年繁荣昌盛的帝都——长安。如果没有长安,哪里能孕育并存留一部辉煌卓绝、震耀古今的《全唐诗》。
唐诗与长安,血肉相连;诗人与长安,休戚与共。历史文化,是唐诗的丰富意蕴;长安情结,乃唐诗的精神内核。吴振华教授新著《那年长安》(河北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以长安胜景、长安情怀为核心,挖掘帝都长安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具体诗歌的赏析,勾勒出那年长安的盛世景象。全书精选90多首名作,皆为描写人物、景致、风物、乡情的诗歌,以“醉长安”“长安春”“长安秋”“终南望”“长安情”“长安客”“长安梦”等七个单元进行主题烘托,展现出立体、饱满、生动的长安生活图景。
通读全书,让你感觉是在经历一次愉快的穿越诗歌艺术星空的精神之旅,更是享受一顿长安历史文化的精神大餐。
第一,作者对每一首诗的精彩解读,既有专业分析,又有通俗化的解说。正如他所说追求有情怀,有韵味,赏析文字优美,为读者带来精神愉悦。围绕长安文化这个核心,尽量为读者呈现大唐包容开放、繁华美丽的新境界。如读骆宾王的《帝京篇》,让你了解长安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都城,也是中国首座称为“京”的都城,在此地周文王筑丰京,武王建镐京,合称丰镐,后来汉高祖设置长安县,营建规模宏大的未央宫,迁都至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读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知道了长安城气势恢宏的立体布局;读李显(唐高宗)《登骊山高顶寓目》,明白了“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的地理形势,长安位于八百里秦川东南部的龙首原,巍峨雄峻的秦岭山脉沿城南折向东北,发源于秦岭的灞河、浐河、潏河等八条河流,纵贯长安,流向西北并汇入渭河;读宋之问、王维的应制诗及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读孟郊的《登科后》,李商隐的《乐游原》《无题》,王维的《少年行》《过香积寺》《积雨辋川庄作》等,不仅感受到帝王宫殿辉煌壮丽,也仿佛体验到诗人们侍奉君王游宴的优雅气度,还观赏了长安各色人等万花筒般的生活场景:高门贵族奢靡豪华,笙歌燕舞,醉生梦死;诗人们侍奉帝王游宴,应制赋诗,追求名利;游侠们击剑啸歌,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士人们应举中第,或畅游长安,醉卧曲江,或雁塔题名,精神焕发;游人们则来到寺庙道观、帝王陵寝登览,或欣赏美丽风景,或发思古之幽情,或退居山水田园,追求闲适隐逸的情趣,或追忆笙歌宴舞的风流韵事。总之,长安是一座令人心驰神往、气魄宏伟的都市。
作者还特别关注长安的终南山文化圈现象。《终南望》单元共选诗六首皆为名作。终南山,雄峙长安城南,是帝都的天然屏障,涧水清流,山谷幽深,竹苞松茂,达官贵人在这里修筑别墅,潇洒徜徉于山水,盘桓逍遥于松云,笑傲烟霞;或退朝归来,焚香参禅,享受“亦官亦隐”的清闲;或隐居读书,寻求通往宦途的“终南捷径”。终南山,是唐代的一个标记,也是唐诗的一个意象,更是长安的一张名片。诗人们可以在考场上写《终南望余雪》的科举答卷;可以来山中观赏“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的雄奇景象;也可以漫游山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味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包含的禅趣;有时还可能遇到“风卷微尘上,霆将暴雨来”的暴风骤雨,或者登上顶峰观赏“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的雄浑画面,或者登上高阁,远眺“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的壮阔境界。其中骊山,属秦岭支脉,在临潼之南,由东西绣岭组成,山势逶迤,树木葱茏,宛然一匹苍黛色的骏马。周、秦、汉、唐,这里是皇家园林,离宫别馆众多。据说上古时期,女娲曾在这里“炼石补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秦始皇统一六国,混一区宇,其陵寝就建在骊山脚下,留下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骊山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登临游览的胜地。还有西岳华山,位于京畿重地华阴县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就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而京兆属县盩厔,山环水绕,风景秀丽,是从京城通往西南的交通咽喉,白居易在这里完成名作《长恨歌》。展卷阅读,长安及其四周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会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也让你感受到那年长安的深厚文化底蕴。
第二,该书以抒情笔调展现大唐长安四季的美丽景色。长安四季,景色优美:春天烟水明媚,繁花似锦;夏季碧绿如海,浓荫匝地;秋来天高气爽,落叶金黄;冬季雪花飞舞,银装素裹。这些景致都是唐诗的元素,其中《长安春》《长安秋》两个单元选诗多达25首,令人陶醉在长安的美丽境界中。长安的春天,花红柳碧,美丽多姿,吸引诗人们称赏的目光,或赞赏早春的清新明净,认为“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诗家清景,“绝胜烟柳满皇都”的三春艳景;或者欣赏“春城无处不飞花”“杜陵树边全是花”的三春盛景,因为“风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上林花似锦”的艳阳春景当然也令人销魂;“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既可以赏花看柳,追捧牡丹的国色天香,又可以观赏美若仙子的佳人踏青,还能参加昆明池的游宴,可以欣赏“天清丝管在高楼”的美妙乐曲;还可以来到郊墅,在“竹庄花院遍题名”,一边品尝美酒化解思乡的春愁,一边享受隐居终南紫阁的田园乐趣;当然,在安史之乱的特殊时期,也有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样的悲苦情怀。总之,长安之春是激发诗人诗情的艺术触媒,美丽的春景为唐都为唐诗增添光彩,展现出帝都春天的风貌。长安之秋,则萧瑟苍茫,与春天的流光溢彩完全不同,别有一番滋味,长安满城秋月的明净境界里,秋风中传来万户捣衣的雄浑之声,包含了对边关游子的一片深情,表现了人们希望结束战争、追求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在“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时节,也有对江上友人深情的追忆与思念;在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流西南寄寓夔府孤城,在浩蕩的秋风中,面对眼前的萧条衰飒景象,却在追忆的世界里,展现出当年长安盛世的秋天景象,表现对故园的思念,对已经消逝的盛世的向往,心思浩茫连广宇,感慨深沉传古今;而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应举落地后,强烈地质疑现存的制度秩序,通过咏菊来表达“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美好憧憬,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秩序,成为他宏伟的理想。其中最突出杜甫的四首《秋兴》,体现出一种雄壮浑厚的盛唐气象。
第三,唐都长安是一座梦想之城。汇聚天下英雄的梦想:帝王梦想盛世永昌,王侯将相梦想富贵永恒,文人志士梦想一朝成名。大唐壮丽恢宏的宫殿,繁花似锦的街市,歌恬舞嬉的宴会,蒸蒸日上的事业,都是无数梦想构成的图像。其中包括诗仙李白“大济苍生,使海县清一”的盛世伟梦,诗圣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鸿儒大梦。长安繁华鼎盛的时期,激起无数人建功立业的雄心,滋养着无穷无尽的青春梦想。人生历程,起落难料,历史时空,变幻莫测。唐都长安,几经兴衰,犹如梦幻。辉煌灿烂之后,承接的是战乱荒凉,动乱破败之后,又再次走向繁荣,经历过六朝烟云和隋代灭亡的初唐人,面对新朝的烟花繁盛景象,却预感到一种迷梦幻灭的悲凉。于是,卢照邻唱出了一曲《长安古意》;李白经历了奉召入京、金銮殿赋诗的人生鼎盛之后,却遭遇流放夜郎的悲苦绝望,深感人生就是一场难醒的大梦;孟郊屡战屡败于举场,梦中都是抹不干的痛苦涩泪;三秦大地的奇迹人物秦始皇,尽管威风凛凛,扫灭六国,最终也只能沉入“金棺葬寒灰”的悲伤梦境;唐玄宗一代雄主,开创了无与伦比的盛世,他宠爱杨贵妃,并渴望“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地世世为夫妇,但安史之乱,使贵妃玉碎香消、埋骨马嵬,他也只能忍受百感交集的苍凉况味,一首《长恨歌》既是爱情地久天长的赞歌,也是一曲大唐永远的凄婉悲歌。
第四,帝都长安还是一座充满深情的都城。不仅孕育五彩缤纷的梦想,也催生激发出丰富复杂的情感,既有缠绵悱恻的情人之间的相思,也有思君恋阙、怀念故乡的情感,还有朋友之间送别的离情别绪,唐人重情重义,每一种感情的抒发,都显得真挚纯粹,千载之后读之,还令人动容。像白居易醉归盩厔,崔护题诗城南庄园,都是为了一份美好的爱情;而白居易写梨园弟子及勤政楼的老柳,则寄托着一份沧桑的感慨;王翰的凉州词则写出了戍边将士醉卧沙场时对长安的思念;岑参初次授官时对隐居草堂深怀眷恋;李白醉卧长安之后,即使身在江湖,依然心存魏阙,他登上金陵的凤凰台,遇赦东归在黄鹤楼闻笛,都会想起长安;杜甫身陷危城时,望月思家,潜行曲江时,悲悼乱后衰败苍凉,泪洒衣襟,即使漂寓夔州,依然深情追忆开天盛世;白居易贬官江州,湓亭胡望月之时,也心向长安;许浑登楼远眺,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深深忧虑;还有唐昭宗的一曲《菩萨蛮》,描写“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的景象,抒发无可奈何、无力回天的哀叹,等等,都是人生况味的真情坦露,长安情结永远是唐诗的精神内核。
最后,唐都长安,还是唐代最大的逆旅。这里有沉醉避世、抑郁难伸的才士,有宦途蹭蹬、遇雨滞留的学子,有杏园花下、白首宴饮的归客,有独宿佛寺、享受清境的微官,有落第东归、情怀黯然的举子,更有闭锁深闺、追忆往昔的秦娥,还有遭遇贬谪、左迁离京的官吏,總之,奔走在长安大道上的都是“一回来,一回老”的匆匆过客,他们的情感、心境都与盛世繁华形成鲜明的对照,成为长安历史影像珍贵记录的一部分。
(作者系河北人民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