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的风俗

2021-01-02石舜毅

南方文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木盆石臼风俗

石舜毅

风俗是一个地方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惯做法。风俗包括很多内容,如嫁娶、过寿、年节等。老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这就来介绍我们是怎么过年的以及年的来历。

但见横幅挂,便知是新年。年是见人就吃的凶兽吗?这我也不知道,据我所知并非如此,且听我细细说来:

上古时期有一位掌管粮食的神明,他的名字叫庆。一次,庆喝多了酒,错过了粮食丰收的时节,导致人族粮食颗粒无收,还引发了一场大饥荒,无数生灵被活活饿死。庆知道自己惹了大祸,想要弥补过错,可这时天下已无一粒粮种。庆为了将功补过,剖腹取肠,化为粮种,以救天下生灵。人们播种了粮种,再加上东王公让粮种快速长出了粮食。于是人族便有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丰收,但这次引来了一只名为夕的凶兽。

夕不光吃人,连粮食都不放过,往往吃光一个部落就会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去找下一个目标。东王公派出了自己的手下年去降服夕,在年与一位神射手的努力下,他们杀死了夕。从此,夕被除掉的那一天就是除夕,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年,也称年节。但后来人族发现年实在是太能吃了,害怕再发生夕吃光部落那样的惨剧。于是摸清了年的弱点,便用亮光和响声赶跑了年,美其名曰庆祝过节。不得不说年实在是太惨了!甚至还有人把年吃人的“故事”写进了小学教材里,年比窦娥还冤哪。

在我们这儿过年,必不可少的就是买年货了。大人必须提前一段时间,至少是两个星期准备好年货,孩子也会跟着去。大人买酒、买糖、买肉……小孩子就买自己喜欢的小零食、玩具等。只要不算太贵,大人在忙乱之中也无暇顾及孩子,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多买了些什么。是啊,这样快乐美好的时光,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呢?如果这时你走进超市,货架上堆得老高的便是年货,超市里的人都拎着大包小包的,一眼望去全是人的海洋。

说到过年,吃团圆饭也同样重要。女人从下午起就开始忙碌起来,杀鸡杀鸭烧菜,在众多亲友的面前显摆一下自己的手艺。男人在上午时就会挑选一头最肥的猪,由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从猪圈里抬出来。外面几个杀猪的汉子在那霍霍地磨着刀,几个有力气的中年男子按住嗷嗷直叫还挣扎的猪,让磨刀的汉子拿起刀来宰。猪临死前绝望的嗷嗷声,整个寨子都能听见,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和带着孩子的妇女都会选择回避。不过一些好奇心强的大孩子会来凑热闹。等猪杀好了,妇人们就手提一桶桶滚烫的开水泼到死猪身上,为的是去掉那些猪毛,再用刀子把毛刮干净。若是刮得不好,还得让男人们用火枪把那些猪毛烧掉。接着男人们又忙开了,几个刀工好的汉子把猪的肚子开个口,把各种脏器处理一遍,然后将肉割下来放进木盆里,抬进厨房由女人们来处理了。

跟杀年猪比起来,孩子们最爱的怕是打粑粑了。刚杀完猪不久,老奶奶就会端着木盆来到村前刚洗干净的石臼旁,平日里石臼是搁置在一旁不用的,以至于长满了青苔,所以在打粑粑前必须用热水把石臼刷干净。盆里盛的都是热气腾腾的糯米饭,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早已等候多时,身边靠着齐人高的木棒。等老奶奶把雪白的糯米饭倒进石臼里,两个小伙子就喊着号子,举起木棒,一上一下地把糯米饭打成黏稠的粑粑。再由老奶奶把粑粑装回木盆里,把盆抬回阁楼上。孩子过足了眼瘾,便会拿一些边角料来尝尝。一些大孩子,会被老奶奶招呼到楼上帮忙。

阁楼上的桌子大多抹了猪油,老奶奶便会让孩子伸出手来,往孩子的手上也抹上猪油,为的是不让粑粑黏手。老奶奶把盆放在桌子的正中央,大家都围坐在桌子旁,小心地从木盆里取出一块烫手的粑粑,先搓圆来,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再把它按扁。老奶奶会边做活边话家常,孩子也聊些闲天,有时候也会听老奶奶说,这样谁也不会觉得无聊。等粑粑做好了就让孩子送到楼下厨房去,一些嘴馋的孩子,会偷偷吃掉一些粑粑,大人通常发现不了。

等夕阳沉入水底,皎月浮出水面时,团圆饭就上桌了。在外的游子都千里迢迢赶回来,大家在桌旁有说有笑,边吃边聊。男人把年前就酿好的酒倒满杯子,一杯接一杯地喝下肚;女人大多不喝酒,只随意喝些饮料和茶,也有几个会趁着兴头喝几杯。小孩子都喜欢喝饮料,饭倒是没吃几口,饮料却喝了个饱,几十张桌子上坐满了人,都在吃喝谈笑。这体现了中国的餐桌文化,毕竟很多事情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

过年给压岁钱的习俗,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小孩子每年都能收到一笔不小的钱。在走亲访友时,大人总会给别家的公子千金递上一个红包,口里还念叨着吉利话,如新年快乐、学习进步、大吉大利等。小孩子总得推辞一会儿才肯收下,如果太直接会被视为有失礼数,就算是拿到了也不能当着大人的面拆开红包,不然也会显得有失教养,只能回到自己家或者房间偷偷拆开来看。拆红包有多刺激呢?红包里的钱,少说有五十块,多的有三四百呢!光是拆开一个红包,就够孩子们高兴好一阵了,更别说是几十个红包了。但大人会以“为孩子保管”的名头拿走小孩子的压岁钱,所以一些头脑清醒的小孩子会把压岁钱偷偷收好来,像枕头下、书本中、背包的夹层里都可能放着压岁钱。只不过是有些大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发现罢了,也可能是大人根本沒有发现自家公子或千金的“小金库”,自然不会去拿走他们的压岁钱。不过到了年末把压岁钱藏得再好的小朋友,也免不了乖乖地交给父母,那几千元就像煮熟的鸭子般飞了,实在是让人不甘心,可那又能怎么样呢?

家乡的风俗花样多而且有趣,每一种风俗都有它的来历,每一种来历都别有一番用意。案板上的新鲜猪肉,老妇人手中蘸满猪油的糯米粑粑,小朋友枕下藏着的压岁钱,构成了一幅幅过年时美好的画卷。

(编辑 吴翠)

猜你喜欢

木盆石臼风俗
一个好办法
惜物即惜福
齐进虎的木盆
惜物即惜福
惜物即惜福
神奇的鼠尾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澡盆、浴缸及其他
跟踪导练(四)4
日“高学历风俗娘”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