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2021-01-02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迎旭

区域治理 2021年33期
关键词:苏区思想道德理想信念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高迎旭

一、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苏区精神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优势的重要体现之一。它的主要内涵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是当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进步的重要法宝之一。苏区精神在当代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动力,在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培育和弘扬苏区精神,继承其民族精神,发扬其时代精神,完善高等教育,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苏区精神发源于江西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升华之一,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和使命,跨越历史时空,永不过时,是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追溯苏区精神的源头,引导学生接过曾在革命先辈手中传递的接力棒,将苏区精神贯穿和融入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之中,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促使其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做苏区精神的传承人。

二、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苏区精神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联系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尤其受到江西学界的重视,而高校是这方面研究的主力军,如江西师范大学和赣南师范学院等院校,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

(一)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情况

1.苏区精神之于责任感教育

许灵在有关苏区精神和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关系中指出,当前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出现了诸如教育动力不足、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粗略,简单划一。但同时还指出苏区精神为提高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研究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支柱。

2.苏区精神之于理想信念教育

王鹂在有关苏区精神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中曾经提到,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极大地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他们中有个别同学出现了诸如理想欠缺、信仰危机的情况,因此充分发挥苏区精神的育人价值和当代意义,是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的有效方式。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他指出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抛弃以往落后的传统观念、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方法,勇于改革、创新教育模式。

3.苏区精神之于思想道德教育

田川在有关如何将苏区精神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更好结合的论文中指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生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要采取理论与实际、言传与体验、内容与形式、批判继承与吸收发展、客观教育与主观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他还指出,如果想更好地将弘扬苏区精神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还可将苏区精神渗透入课堂教学,与当下最新的网络信息相结合,所以,他强调苏区精神依然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精神支柱。

4.苏区精神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王鹏飞曾经在一篇关于苏区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论文中指出,苏区精神的内涵能为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和指导。他指出,要引导学生逐渐认同将苏区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此同时,还要构建相应的融入机制,更新改造融入的载体,优化融入的环境等。

5.苏区精神之于人文素质培养教育

黄蒙在有关苏区精神和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中提出,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缺乏正确道德观念地树立、沉迷于网络等,为此他创新性地提出将苏区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相结合,找到了两者的契合点,即挖掘苏区红色资源,塑造大学生的人文性格;借助校园活动载体,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苏区旧址,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指导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规范等。

(二)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从近年来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情况来看

主要是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责任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中等。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研究只是侧重于苏区精神融入大学思政教育的其中一个方面,很少有实证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论文。

2.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

关于苏区精神的内涵与特征、苏区精神的开发和利用、苏区精神的教育功能等方面研究比较多,而关于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苏区精神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作用的论文并不是很多。

三、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发挥苏区精神“文以化人”“文以载道”的作用

1.教师要更新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注重人文教育

结合苏区精神,提升对历史规律的认识水平,要学在别人之前、比别人学的更深,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领会。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在思想层面上高度重视起来,不断努力尝试将苏区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内容中去。

2.加强高校思政课与苏区精神的衔接

不断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打造青年大学生可听、可感、可学、可做的思政金课。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要承担起将苏区精神内化于学生之心的重任。诸如打造专题文化课程体系,创新多样化授课方式,让原本充满意义得课变的有意思,做好苏区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衔接。

(二)将苏区精神渗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1.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将苏区精神内化于心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形成一定的心理氛围,通过这种心理氛围吸引带领团结师生,进而激发师生的热情。一方面,展开与苏区精神相关的学术报告,通过专家的权威分享和解读,在高校普及苏区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红色苏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吸引师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再者,充分发动各个年级学生会和社会开展与弘扬苏区精神相关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将苏区精神的内涵铭记于心,做到寓教于乐。

2.以网络媒体为媒介,形成相应的舆论氛围

高校里有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载体,因此可以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苏区精神展开宣传。一方面,可以设置文化墙、宣传板、宣传橱窗等,选取苏区时期杰出人物的事迹进行宣传,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到橱窗,宣传板等进行参观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的优势,在课间操和三餐时间进行播报宣传,除此之外,还要将英雄人物的事迹编辑成宣传稿发送到校园微博、校园微信公众号上等,激励学生进行转发宣传,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

1.以苏区精神为主题建立社会实践展馆

使学生亲身感受苏区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与激励。通过展馆讲解员和教师的讲解,并且通过VR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条件,最大限度地还原史实,使学生在感受史实的过程中,逐步将苏区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品质,纳入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从而得到思想层面上的升华。

2.丰富拓展社会实践活动

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单单是使学生铭记苏区精神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于心,最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践行苏区精神的内涵,因此有必要丰富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在校园铺垫普及弘扬苏区精神的氛围。其次,关于弘扬苏区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进行长期的规划和安排,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其纳入期末考评。再次,社会实践活动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使广大大学生充分参与到弘扬苏区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活动完成之后,使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心得体会,并相应给予表彰。最后,将苏区精神内化于心并非一日之功,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无私奉献,关于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关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需要学生在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中,如春风化雨般去体会。坚定我们必将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学会服务社会,奉献力量,学会感知贯彻群众路线等,这些都需要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贯彻落实,去巩固。

猜你喜欢

苏区思想道德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苏区创业致富人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