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对策分析应用探讨

2021-01-02黄冈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舒恬静

区域治理 2021年33期
关键词:监测数据环境质量仪器设备

黄冈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舒恬静

2017年,结合环境监测工作形势和任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通过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明确污染源监测制度,提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总动员令,对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一、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必要性

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可以有效推进环境保护的开展,国家环境监测网包括空气、水、生态、近岸海域、噪声、土壤、污染源等,通过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可以反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况总体水平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企业污染源监测数据和在线监控数据可以反映主要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是否按照排污许可证合法排污,从而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为污染源总量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对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只有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确保监测数据时效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才能有效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2]。

二、影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原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导致环境监测数据失真

由于国家将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纳入地方环保目标考核,使地方政府形成不正确的政绩观。随着国家环境质量考核监测事权上收,实现了“国家考核、国家监测”,改变了以前“国家考核,地方监测”的方式。在此背景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为了环境考核指标达到目标要求,应对环境质量考核、排名压力,利用职务之便,想方设法,通过擅自修改参数、挪动点位、更换设备、喷淋采样区域等方式干预环境监测数据。另外监测质量责任体系不完善、技术防范措施上存在漏洞,导致监测数据严重失真,无法真实反映环境质量状况,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

国家不断加大打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力度,但由于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数据有效性审核制度不完善、排污企业降低治理成本、信息公开力度不足、缺乏社会有效监督、造假处罚标准低等多方面原因,使监测数据造假现象无法彻底遏制,造假手段多样且不断翻新。为了逃避执法部门检查,企业串通运维人员修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参数、制造正常排污假象掩盖违法偷排事实、通过稀释等方式在采样环节弄虚作假,导致企业排污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一些环境监测机构存在原始记录的数据无法溯源,与监测报告不一致;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指使有关人员篡改、伪造监测数据,这些行为严重制约了我国环保工作发展。

(三)环境监测机构水平参差不齐

环境监测机构包括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和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部分环境监测机构存在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监测环境、设施、仪器设备配备无法满足监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足等问题。尤其是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由于存在准入门槛低、设备和人员能力弱、质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抢占市场,恶性竞争,降低成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按国家监测技术规范开展监测活动,迎合委托单位,不进行采样直接编造数据,提供“零成本”的虚假数据,出假报告以赚取利润[3],严重阻碍了环境监测机构良性发展,难以保障监测数据的质量。

三、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责任体系,建立监管制度

地方政府应建立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明确领导责任,对领导干部干预监测数据的行为,做到全程留痕,并依法查处。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对保障监测数据质量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切实增强领导干部、企业业主、社会监测及用人机构法人的法律意识。让大家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不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做了会有什么后果。真正从思想上认识上筑牢科学监测、诚信监测、依法监测的根基,形成促进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的良好氛围。

环保管理部门应加强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监督,建立监管制度,定期对区域内环境监测活动进行质量核查,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建立监管和检查通报机制,依法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管;与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建立环境监测协作关系,解决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不可比的问题;与公检法部门建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查处的移送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二)严厉打击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

各级环保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打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专项行动,加大弄虚作假行为查处力度,严格执法、严格问责,形成高压震慑态势。把环评现状监测、验收监测、环境执法监测以及其他需要政府发布的诸如环境质量或者污染源监测等,作为数据质量监管的重点和打击造假的突破口,如发现数据异常,必须从监测的取样、送样、制样到实验室分析,再到报告编制全过程记录进行检查。形成数据打假的压倒性态势,做到数据造假露头就打,让合法经营、诚信监测在整个环境监测行业中形成一种自觉。

(三)完善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独立、公正、科学和诚信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使监测工作有效运行,必须将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等要素文件化,并对所有人员进行宣贯,使机构所有人员获取、理解和执行。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应提高机构法人、管理层、质量监督员、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审核等人员质量意识,并定期组织内部审核,验证其运行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标准的要求。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对于内审过程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并实施跟踪验证,确保整改到位。管理层每年应当组织一次管理评审,得出的相应变更或改进措施要予以实施,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

仪器设备是保证环境监测机构贯彻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条件,环境监测机构应制定相关的程序文件,对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标识、维护、停用、租借进行规范化控制,保证仪器设备合理配置、正确使用和妥善维护,防止污染和性能退化。为便于管理,每台仪器设备应制定管理档案。针对一些大型仪器,应配备恒温、恒湿以及通风设备,以保证满足仪器设备稳定运行条件,避免设备运行期间不稳定,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的仪器设备,应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应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校准,并进行有效性确认,确保结果的计量溯源性。对于使用较频繁的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还应进行期间核查,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

(五)加强环境监测机构人员培训与能力确认,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人员是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根本,人员能力不足将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运转效能和数据质量。为保证开展监测活动的方法正确、行为公正、数据准确,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注重人员的技术培训、知识更新和能力素质的提高,以保持监测能力持续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根据监测技术要求和质量目标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对于换岗人员、新进人员均应进行岗前培训,并进行能力确认,从而提高监测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六)加强质量控制,保障结果的有效性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要建立完整、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内、外部质量控制活动的各项要求,并覆盖资质认定范围内的全部项目类别。每年初制定质量控制计划,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每项任务应制定完整、可行的监测方案,明确采样点位、采样频次、分析项目和质量控制措施等。从采集样品、运输管理、交接、实验室分析、数据审核、结果报告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对监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监控,保证样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其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七)加强环境监测数据审核

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对监测数据的审核是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各环境监测机构应制定严格的三级审核制度,不可使数据、报告审核流于形式。重点审核原始记录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内部和外部质控措施的符合性、同一断面或同一采样点的相关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一断面不同采样点数据是否可比、现有数据与历史数据是否可比等方面,从而发现明显异常的数据;对于接近临界标准值的监测数据,容易造成企业的质疑,这就要求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误差分析,确定监测结果的可靠程度,严格审核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可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应进一步明确责任,防范不当的行政干预,并加强地方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将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放在重要位置,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和真实。

相关链接

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的高低。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标的监测、化学指标的监测和生态系统的监测。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的核心目标是提供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务。

猜你喜欢

监测数据环境质量仪器设备
环境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食品检测实验室中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
浅谈环境监测垂直管理的优势
环保验收监测异常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探讨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