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环境数据统计填报中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2021-01-02三明市永安生态环境局黄奕超

区域治理 2021年33期
关键词:统计人员汇总基层

三明市永安生态环境局 黄奕超

环境数据统计制度建立已有30多年,其统计指标、统计范围、统计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在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环境统计每年定期针对重点调查对象进行发表调查并结合宏观数据估算等方式,计算及汇总区域工业源、农业源、集中式治理设施、生活源及移动源年度污染产物排放量[1]。填报模式为调查对象自行填报,生态环境保护部门逐级审核,2017年后均为网络填报方式。环境数据统计填报工作主要分为年报和季报两个部分。年报的实施范围为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医院、城镇生活及其他排污单位、实施污染物集中处置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季报的实施范围为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管理工业企业[2]。准确、科学的环境数据能够反映当地环境污染源分布、排放及治理水平,也为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计划、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在开展数据统计填报工作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影响环境数据质量的问题,在此进行梳理总结,并谈几点建议。

一、环境统计填报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统计平台

首先是系统重复填报问题。重点管理的排污企业除了填报年报还需要填报季报,而企业年报的数据来源于汇总的季报数据,却不能将季报汇总生成年报,造成企业重新核算填报。企业的环境数据在多个系统上填报,各个系统又相对独立,造成企业在填报过程中出现重复填报。例如企业登录福建亲清平台,录入4个季度环境数据,也需要在环境统计系统中填报年度环境数据;年报系统中涉及污染物的核算、一般固体废物情况、危废情况等,企业也需要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福建省污染源监测数据综合管理系统、固体废物环境监管系统等平台上填报。重复填报不仅使企业填报数据工作量增加,还容易造成相同指标填报的数据环境统计初稿不一致,使数据失去唯一性、真实性。其次是环境统计平台功能不完善。环境数据统计每年的调查对象绝大部分相对固定,对于每年固定填报的企业,系统内缺少自动导入上年数据的功能或者提醒功能,企业在填报时经常出现报表、指标的漏填、漏报现象,且对个别指标出现突变无从知晓。最后是环境统计平台权限不足。环境统计数据填报需要逐级审核,但在填报季报数据时,却是市级直接进行审核,县(区)级环境统计人员没有权限查看和审核企业所填报的内容,待市级审核完反馈审核问题给县(区)级,由县(区)级反馈给企业,造成企业填报修改效率低。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能否准确填报环境数据直接影响数据质量的好坏。环境数据统计报表类型多、指标全、指标间逻辑关系强,对填报人员有一定的要求。在指导企业环保人员填报数据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一是企业的环保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中小型企业环保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甚至部分管理人员年龄较大、电脑操作水平较差,无法在网站上完成填报;二是企业的环保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数据随意填报、漏报,污染物产排量核算过程中随意选择不符合自身企业的系统系数,或者故意选择低系数填报,虚假填报数据,造成多次返工修改,严重影响填报效率;三是企业的环保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从季报到年报数据填报,经常发现企业人员频繁变动现象,导致新进的环保人员对环境统计报表不熟悉,需多次指导才能完成填报。

(三)基层统计队伍

各级领导对环境统计业务不够重视,许多县(区)级负责环境统计人员为1人,且多为兼职人员,同时基层没有专门的统计室,环境统计人员流动性大,统计工作交接时间紧迫,均使统计业务工作得不到切实保障;环境统计业务配套的设备设施年久老化,在进行网站上填报时,办公设备运行速度慢,填报时间长,工作效率得不到保证;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对企业不及时、不按规范填报、虚假填报数据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难以保证数据及时有效的填报。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工作建议

(一)加强环境统计队伍能力建设

加强基层环境统计队伍建设,建议设立专门的环境统计室,至少配备2名环境统计人员,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设立环境统计专项经费,配套标准化办公设备,激励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统计培训获取统计从业资格证,强制要求企业环境统计填报人员需持证上岗,推动企业环境统计工作市场化。从根本上保证环境统计工作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二)加强平台系统整合建设

加强平台各系统数据整合,将亲清平台内各个独立系统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信息环境统计初稿交流与共享;加强数据关联性分析方法的探索,对企业填报的数据进行自动汇总,减少相同指标填报次数。

(三)加强数据审核机制建设

完善基层审核机制建设,首先,由排污单位填报数据并进行数据校对后报送,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统计人员进行初步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台账、核算过程等内容。期次由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专项审核,可根据机构设置要求,例如分为水、气、土、固废等专项进行审核。数据汇总后由统计工作牵头科室完成对行区域宏观审核,着重审核数据的变化合理性,完成数据汇总审核后,征求相关科室意见,修改完善数据库。最后再审定报送[3]。

(四)提高县(区)级权限等级

环境数据统计填报工作重点在县(区)级,建议将系统内密切相关的数据审核、数据校验等功能开放给县(区)级环境统计人员使用,能够快速高效地掌握企业填报的进展情况以及数据质量,对企业填报数据出现逻辑错误、指标漏填、报表漏报等问题时及时联系企业进行核实修改,提升填报的效率,同时便于后续的数据审核,减少数据退回修改的频次。

三、展望

环境数据统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把控数据的质量,解决好基层环境统计填报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保障环境统计工作高效稳定运行,从根源上提升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的不断进步,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环境统计工作更应探索发展新的模式。在开放化的市场中,积极探索第三方环保机构在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双向联通作用,解决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燃眉问题,从而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和实效性,为探索数据应用于各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统计人员汇总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常用缩略语汇总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系统抽样的非常规题汇总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2013—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项目汇总
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现状分析
走基层
医院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