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染源普查统计对环境治理的意义

2021-01-02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保护技术中心黄瑞欢

区域治理 2021年33期
关键词:污染源普查污染物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保护技术中心 黄瑞欢

当前,为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已成为必然。我国于2007年启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统计工作,2017年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统计工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融入了时代科技元素,增加地图信息等内容。本文主要讨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相关内容。

一、污染源普查工作内容

在污染源普查中,主要调查对象为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移动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其中,工业污染源主要调查除建筑业外的第二产业所有行业的活动,包括39个行业。生活污染源主要调查第三产业污染物和居民生活污染物来源。农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农业、渔业和畜牧业。农业污染源着重调查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污染源,如化肥、农药、秸秆等。畜牧渔业的主要对象是人工养殖场所。主要调查内容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能源及原辅材料消耗情况、生产工艺、治污设施、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等。在污染物核算方面,采用两种核算方法,包括产排系数法、监测法。主要核算指标为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二、污染源普查统计的意义

(一)为国家统计工作和国家重大政策提供数据依据

国家的政策大都离不开来自基层的数据。通过污染源普查,我们不仅收集了污染物数据,还收集了其他数据和信息,例如当前氮氧化物的治理工艺及其分布,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工艺及分布等,让国家对当前各地污染物治理的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为未来产业及治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可靠、更详细的依据。

(二)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为了解掌握我国污染源数据信息,目前国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收集:一是国家排污许可信息管理平台,主要面向需要开展排污信息登记、许可的污染源。平台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要求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简化管理和登记管理。平台所包含信息包括排污单位排口位置、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限值、排放量和排放污染物执行标准等,信息量由重点管理、简化管理、登记管理递减。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须落实证后管理工作,定期更新上报排污管理落实情况;二是环境统计平台,分为年报、季报,主要面向污染物排放量达到一定数值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治污设施等。环境统计是能够直观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污染物治理水平及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的工作,环境统计成果是各级政府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实施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和污染防治的重要依据,也是开展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监察等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环境管理工作的数据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比起国家排污许可信息管理平台,行业类别在环境统计中的限制影响较小,纳入统计的名单由当地生态环境统计部门根据环评审批、执法监管等过程确定,旨在将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污染源纳入统计;三是十年开展一次的污染源普查,分为清查建库和入户普查两个阶段,清查建库阶段根据国家及省市工商、税务、质检、统计、农业等名录数据筛查整合,大范围筛查摸清工业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源锅炉和入河(海)排污口等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建立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基本单位名录,为全面实施普查做好准备。入户普查根据清查所建名录库,对普查对象作全面调查。比起排污许可信息管理平台、环境统计平台,污染源普查统计的范围更广、信息更全,不仅限于核发排污许可的单位,只要符合技术规范即应纳入普查范围,因此,即使往后环保大数据融合排污证、环境统计等信息,污染源普查的地位及意义仍无可取代。

(三)让污染源工业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污染物产排水平

污染源普查涵盖了工业企业产值、产量、原辅材料消耗量、能源消耗量、用水量、排水量、产污设施信息、设施投入及其污染物去除效率、各类污染物的产排量等,内容非常详尽细致,相当于对工业企业在产排污方面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工业企业可趁机了解自身产值与能源(或原辅材料)消耗的比例,单位产品(产值)对应污染物产排量,在相应行业中处于何等水平,并对自身的管理水平作出评价及开展优化调整,对其发展战略调整具有参考意义。

三、污染源普查结果

省级以上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统计部门、农业部门发布普查公报,省级以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上级部门同意可公布普查结果。普查结果主要包括总体情况(含各类普查对象数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各种污染源(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及移动源)的基本情况、主要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及其主要行业分布情况。对比我国第一次普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结果公报明显可见以下几点变化:一是我国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排放量大幅下降,体现了近年来污染防治取得的巨大成效。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重点行业产能集中度提高,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三是污染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脱硫、除尘等设施数量增加明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污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四、污染源普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相比,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引入了信息化手段,为基层普查人员配备平板电脑以便于开展入户普查及地理信息采集工作,污染源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报送,层层汇总把关,在设计上符合时代特色,有利于实现普查信息大数据化,提高普查工作效率。为满足不同的基层工作需求,平台共设置了三种数据录入渠道,一是企业通过账号登录平台录入自身信息,通过“企业-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区级普查办”的途径实现逐级上报,这种方法适合管理规范、环保专业能力较强的企业,可自行填报;二是普查员通过账号登录平台录入企业信息,通过“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区级普查办”的途径实现逐级上报;三是通过区级账号登录平台录入企业信息,直接到达区级普查办环节,这种方法在平台上显得简单、直接,但是缺乏审核环节,需要在录入信息前对数据信息完成初步审核,以降低错误率。上述普查布局全面,为普查过程各个环节提高效率打下了基础,但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不少问题。一是平台服务器负载量不足,在数据录入、地理信息采集、数据核算、数据审核等大范围集中操作阶段,平台直接崩溃,无法录入、导入数据,导致基层普查工作陷入瘫痪状态;二是配套的原辅材料、能源和产品代码手册,产排污系数手册姗姗来迟,与各级设定任务截止日期不相匹配,导致基层赶工完成信息收集后,在原辅材料、能源、产品信息方面需要重新填报录入,普查对象及普查工作人员双方均重复工作;三是平台智能性不足,后台更新产排污系数后,系统不能自动更新污染物产排量,需要重新核算,增加基层工作量。有些环节设计不够顺畅,出现下级提交后上级无法退回或者数据丢失的现象,耽误工作进程;四是纸质报表无法反映部分治污设施的运行参数,如设施运行时间、耗电量、设施功率等,基层收集纸质报表之后又需要重新逐一向普查对象收集此部分信息,增加了通讯成本及时间成本。对于一些欠缺相关知识的普查对象,还得普查员再次入户确定信息,增加劳动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事前全面、合理评估数据信息量,配套适当的硬件设施,甚至提前开展模拟演练,确保满足数据信息负载量,为普查大数据化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二是合理调配各地进度,可错开各地的任务开展落实时间,合理利用网络及平台系统资源;三是提前做好技术筹谋,配套软件、代码手册、系数手册如期出台,保障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四是提高平台系统智能化水平,增强关联信息的自动审核水平,对于内置信息(如产排污系数)的更新,应实现系统自动更新,减少基层操作的工作量,降低操作失误,亦可提高数据质量;五是提高报表设计的科学性,争取实现一次性收齐普查对象信息,减少普查工作对普查对象日常工作的干扰,以便于基层普查人员一次性审核报表信息,减少重复工作量。

五、结语

自2007年《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共开展两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均为国家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信息,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划及其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据。综上所述,阐述了污染源普查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和环境管理之间的重要联系,指出污染源普查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针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主张将污染源普查成果合理地应用起来,使其发挥出理想的依据作用。

猜你喜欢

污染源普查污染物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陆良县档案局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验收指导工作
试论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刍议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