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02唐应芬汪梦
唐应芬,汪梦
(1.霍山县衡山镇农村工作局,安徽霍山 237200; 2.霍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安徽霍山 237200)
霍山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产茶历史悠久,生态条件优越,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安徽省产茶十强县,全县所辖16 个乡镇皆产茶,茶业是霍山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下, 霍山立足生态优势和茶产业特色,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优化供给侧结构,加快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打造特色农业板块,始终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使茶山变金山。截至2020 年底,茶叶基地规模超过1 万公顷,无性系良种率达38.6%,年总产量达8500 吨,总产值达7.85 亿元,综合产值达18亿元。 全县95%农户拥有茶园, 茶叶年均人收入4000 元左右,占茶农人均纯收入的1/3 以上。文章介绍了霍山县茶产业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做法和成效, 以及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和实践, 以期为其他产茶县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高质量发展理念践行措施
1.1 生态化管理
1.1.1 合理规划,适度发展
一是在发展茶园基地时首先做好规划, 科学种植,坡度在5 度以下实行条式种植,坡度在5~15 度之间的实行等高种植,在15~25 度之间的实行梯田种植, 坡度大于25 度以上的地方严禁种茶,既减少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提高了茶叶产量和质量。 二是因地制宜,适合造林就造林, 适合种粮就种粮, 适合种茶才种茶,使茶园处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三是按照巩固老茶园、适度发展新茶园的指导思想,一方面通过“改土、改树、改园相、改管理”等综合措施实施低产茶园综合改造。 另一方面大力建设高标准优质生态茶园。选用适合制作霍山黄芽茶的金鸡种、舒茶早等无性系良种, 实行标准化种植, 行距1.5米,小行距 33.3 厘米,丛(株)距 30 厘米左右。 根据茶树生长需要,实施配方施肥,科学管理,目前已建成标准化良种茶园4000 公顷, 其中连片20公顷以上良种茶园5 处,连片10 公顷以上良种茶园10 处, 且每年新建茶园速度控制在133 公顷(2000 亩)左右,避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大面积开发破坏生态环境。
1.1.2 科学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霍山县以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县和全国出口农产品(茶叶、水产)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为切入点,从茶园投入品管理抓起,加强各个环节控制,全面实施绿色防控。一是设立绿色食品农资专供点,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茶园,保持茶园内部生态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二是茶园病虫害防治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保持生态平衡为前提,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协调其他防治措施,控制病虫的爆发性危害。 三是在茶园中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鼓励人工清除茶园杂草。大力推广在茶园中铺草、铺地膜等免耕技术,从而抑制杂草生长,防止水土流失。四是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肥的使用,鼓励使用生物活性肥料,在茶园行间种植豆科作物、 绿肥作物或其它生长周期短的经济作物,增加绿色覆盖率,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
2018 年起积极推广 “双替代” 行动示范,即“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2018年在全县推广示范面积666 公顷(1 万亩),发放粘虫板30 万张,安装杀虫灯400 余盏,推广使用有机肥400 余吨。 以后每年都推广示范666 公顷(1 万亩),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起到很好的效果。
随着劳动力资源的紧张, 霍山县积极推广茶园管理机械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首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引进适合当地茶园中使用的微耕机、除草机、修剪机和施肥机,在重点茶区逐步推广茶园管理机械化, 其次与机械厂合作,研制、改造机械使之更加适合霍山县茶园。 自2012 年起累计购置修剪机、除草机、采茶机等机械1000 余台套。截止目前茶园耕作除草机械化率达25%,大宗茶采摘机械化率达55%,茶树修剪机械化率达98%。
1.2 清洁化生产
1.2.1 促进茶叶清洁化加工厂建设
一是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建一批”的总体思路,依据资源分布,进行分类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对现有加工厂进行整合和提升,改善加工条件,完善配套设施,扩大加工规模。 新建茶厂严格按“茶厂清洁化、加工标准化”要求,合理划区,分区作业,减少交叉污染。同时积极引进清洁化生产流水线,大力推广清洁化能源,提倡使用电、汽、颗粒燃料等,淘汰以柴、煤等为能源的机械,截至2020 年底,已淘汰老、旧加工机械800 余台,新建清洁化生产线28 条, 清洁化生产覆盖全县16 个乡镇产茶区,实现茶叶加工清洁化。二是重点培育扶持一批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带动力强的茶叶清洁化龙头企业。 在茶叶清洁化生产中实行“产+销”一体化产业化经营,走“公司+基地+茶农”“企业带协会,协会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1.2.2 规范加工流程,实行标准化生产
霍山县茶叶产业协会分别于2012 年和2015年制定了《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两个省级地方标准,统一了茶叶生产加工工艺和质量技术要求。不断加强对茶农和茶企的培训和指导, 年培训达3000 人次以上,引导茶农规范采摘,企业按照生产工艺流程,选用适宜加工机械,摒弃茶叶加工陋习,做到不晒茶、不加糖、不落地,实施标准化生产。由霍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牵头,联合县市场监管局、执法局等单位,开展“禁晒、禁糖、禁落地”专项整治。 对发现有晒茶、加糖、触地堆放等违法行为的,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给予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并处以5 万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2.3 努力拓宽延伸产业链
与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大学等高校合作。一是聘请高校的资深专家担任技术顾问, 指导全县的茶叶生产、加工管理。 二是协同开展技术攻关。 围绕霍山县茶产业的技术需求, 联合开展茶产业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同时集成、转化一批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 形成适宜推广应用的茶叶产业技术体系。 三是积极探索茶叶精深加工和茶叶的综合开发利用,引导茶叶产品向方便化、营养化、保健化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打造价值链,提高茶叶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让增值收益更多地惠及农民。 2018 年上市了一种新型茶叶饮料——黄大特茶,该饮料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1.3 促进三产融合
1.3.1 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注册认证
以打造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为总抓手, 提升茶叶原产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忠实度,助推茶叶产品走向高端、走向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推动、部门协作、规范运作”的方式,深挖资源潜力,充分发挥茶叶协会主体作用,先后注册了“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霍山红茶”三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中“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 分别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和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积极规范地理标志授权和使用管理办法, 授权符合标准的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使用地理标志,以包装管理为切入点,加强流通环节的管理,并授权二维码使用,一个产品一个二维码,实现产品可追溯。 2012 年,霍山黄芽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7 年霍山黄芽正式成为 “中国和欧盟100+100”互保互认地理标志产品。
1.3.2 提升知名度
宣传也是生产力。霍山采取多方式,借助多媒体,全方位的宣传推介,努力提升霍山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引进来”。自1996 年始,霍山县委县政府坚持“逢双办节,逢单办会”宣传举措,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引凤筑巢”,走“母品牌+子品牌”的发展之路,扩大霍山茶叶的影响力。 二是“走出去”。 积极参加各种茶事活动、名茶评选,举办公用品牌推介会,参加各类茶叶展销会等。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大中城市开设公用品牌茶叶专卖店(柜),开拓市场。 三是拓宽渠道。 利用国内大的茶叶销售平台,开展茶叶电商销售,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提升霍山茶叶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3.3 茶旅融合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霍山县大力发挥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独特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积极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将茶叶基地建设与六安茶谷节点、全景霍山、美好乡村的环境整治相结合,将清洁化加工厂建设与茶文化体验相结合,目前已在六安茶谷串联霍山的16 个乡镇,设茶谷节点40 多处, 每个节点都因地制宜设置了景点。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大户建设集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和观茶为一体的茶文化特色观光园、体验园。 目前已建成宋家河古茶驿站,汉唐清茗茶产业园、 抱儿钟秀黄茶文化园黄茶体验中心、 三河茶叶合作社采摘体验园等茶文化旅游景点,每个景点特色不同,各景点自开放以来游客络绎不绝。
2 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
2.1 茶农增收
生态化种植使茶园形成了“头戴帽,脚穿鞋,腰系绿腰带”的良好布局,保护了茶园中天敌昆虫的栖息和繁衍场地,增加了“以虫治虫”的生防效果,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促进了茶园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进而提升了茶叶品质。 近几年,霍山县鲜叶价格平均每年增涨10~20元/千克,2020 年春季普通鲜叶平均价格 90 元/千克,精品鲜叶价格在270 元/千克。
2.2 企业增效
霍山茶叶随着品质的提升和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销售价格逐年提高,霍山黄芽茶价格从本世纪初的均价不足百元到现在的三百多元, 炒青绿茶从5 元/千克到现在30 元/千克。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本世纪初县内没有一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千万, 但目前已发展到10 多家,每家每年上交利税300 多万元。现有新三板上市企业1 家,“全国茶叶百强企业”2 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 家, 国家级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0 多家,自营出口企业2 家。
2.3 品牌打造
绿色化营销使霍山县茶叶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目前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霍山黄芽”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2.33 亿元,“霍山黄大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7.87 亿元。 霍山注册茶叶商标有300 多个, 其中有 “安徽省著名商标”8 个,中国驰名商标一个。 霍山茶叶从一个“藏在深山人未识” 的土特产品上升到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区域公用品牌, 霍山茶叶实现了品牌化生产销售。
2.4 助力脱贫
在全县脱贫攻坚的战争中, 茶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茶园成了贫困户的“钱袋子”。 全县43 个贫困村中, 有37 个村因发展茶叶产业而走出贫困村行列; 全县10.4 万余贫困户中有7500余户发展茶园675 公顷, 户均年增收入4000~6000 余元,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二是在茶旅融合发展中,霍山的环境变得更美,来霍山游玩的人更多,吃在霍山,住在霍山,消费在霍山,不仅宣传了茶知识,弘扬了茶文化,而且使三产有机融合。茶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茶农不用外出务工,幸福感大大增加。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 在绿色发展的征程中,霍山县将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新理念, 按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求,以“布局优化、环境友好、品质提高、效益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让茶产业真正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高效产业、繁荣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