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贫困地区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1-01-02冷杨尚怀国童杰文周泽宇

中国茶叶加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贫困县茶园贫困地区

冷杨 ,尚怀国 ,童杰文 ,周泽宇 *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2.中国茶产业联盟秘书处,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12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茶产业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全国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1]中有102 个县把茶业作为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作为产业扶贫主力军, 我国茶产业在带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取得巨大成效。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 年我国茶园面积共310.5 万公顷,茶叶产量278 万吨。据全国农技中心调查, 干毛茶产值超过2000 亿元,带动茶农和采摘、加工、流通务工人员等超过7000 万人就业增收。 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巩固脱贫成果和治理相对贫困的新阶段,发展产业仍是首要任务和根本之策。当前贫困地区茶产业发展面临产销平衡压力增大、 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产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产业风险增大,急需提出针对性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破解发展难题,确保茶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贫困地区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茶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 贫困地区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贫困地区茶产业规模大、增长快、集中度高,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在各地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1.1 产业规模大

截至2019 年我国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有372 个种植茶叶, 茶园面积合计约208.7 万公顷,茶叶年产量约173 万吨。 其中国家级贫困县茶园面积合计约186.8 万公顷, 茶叶年产量约150 万吨。 贫困县茶产业规模约占全国茶产业的三分之二,面积占67.2%,年产量占62.3%。 西南地区尤其云南、贵州等省的贫困县茶产业占全省茶产业的比重更高,云南省贫困县茶园面积、茶叶年产量和销售额分别占全省的93.0%、88.9%、95.7%;贵州省贫困县分别占85.7%、90.3%、83.0%。

1.2 发展增速快

从面积看,2015 年至2019 年,贫困县茶园面积由 178.1 万公顷增至 208.7 万公顷, 增加30.6万公顷,增长17.1%,比同期全国茶园面积增速高约7.2 个百分点。 从产量看,贫困县茶叶年产量由124 万吨增至 173 万吨, 增加 49 万吨, 增长39.5%, 比同期全国茶叶产量增速高约15 个百分点。新茶园主要集中在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和云南贵州。与2015 年相比,陕西省、四川省秦巴山区贫困县新增茶园7.4 万公顷,湖北省、湖南省武陵山区贫困县新增5.3 万公顷,云南省、贵州省贫困县新增7.3 万公顷。

1.3 产业集中度高

贫困地区茶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6 个产茶大省,2019 年云南、贵州、湖北、四川、湖南、陕西6省235 个贫困县茶园面积167.3 万公顷, 约占全国贫困县茶园面积的80.2%。 贫困地区形成了一批规模化发展的茶叶主产县。贵州省有43 个把茶产业作为农业第一产业的茶叶主产县, 包括茶园面积超过 2 万公顷(30 万亩)的县 3 个、1.33~2 万公顷 (20~30 万亩) 的县 8 个、0.67~1.33 万公顷(10~20 万亩)的县 15 个,形成万亩乡镇 232 个、万亩村83 个。

1.4 多元化趋势明显

从产品看,贫困县茶类产品更加丰富,特色绿茶 (由白化或黄化茶树品种加工制成)、 黑茶、白茶、黄茶及抹茶产量快速增加,丰富了茶叶品类,拓宽了市场销路, 如湖南省湘西州大力发展高氨基酸含量的黄金茶;安徽省研发生产金寨黄大茶、泾县乌龙茶等夏秋茶产品; 贵州省铜仁市大力发展抹茶,建成49 条碾茶生产线,年产达1200 吨以上。 从业态看,茶旅模式快速发展,各地涌现出一批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茶旅融合发展典型,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增收渠道。贵州省推进湄潭茶海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凤冈茶海之心、 余庆二龙山、独山影山镇、道真关子山、贵定云雾茶山、普安江西坡茶文化旅游区等一批茶文化景区建设。 黄山市建成4A 景区祥源茶业祁红文化产业博览园,太平猴魁、 松萝茶和祁门红茶等20 家茶博馆,72家茶文化馆。 从渠道看,销售模式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茶叶销售和电商平台销售渠道外, 扶贫与电商结合的销售模式快速发展, 如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按照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要求建设的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扶贫832 平台)为全社会广泛参与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推动各地消费扶贫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支持。

1.5 质量效益提升

贫困县茶园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及有机肥的比例明显上升,加工环节清洁化水平明显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实现提质增效发展。2015年至2019 年,贫困县干毛茶年产值由839 亿元增至1365 亿元,增长62.7%。 贵州省大力开展茶园生态系统建设,狠抓投入品管理,提高茶叶质量水平, 带动茶叶出口逆市上扬,2019 年出口茶叶3678 吨,产值0.98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9.3%和95.4%。 云南省2019 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936亿元,一、二、三产产值比例为 1∶2∶2.6,加工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增速分别为11.4%和14.8%,新业态不断涌现,扩大就业效果显著。

1.6 扶贫成效显著

近年来茶叶种植效益稳定, 实现了人均一亩茶园基本脱贫、两亩茶园稳定脱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陕西省建设汉江以南、巴山腹地和秦岭南部6.7 万公顷(100 余万亩)生态有机茶叶带,带动贫困户25.5 万户、脱贫群众77.9 万人,茶产业成为该省脱贫效果最好的农业产业; 汉中市西乡县江榜村99.6%的农户从事茶叶生产, 户均种茶 0.42 公顷(6.3 亩),亩净收入 3600 元,2019年实现人均收入1.2 万元,因茶致富。 2019 年,云南省茶农人均来自茶产业收入达3749 元,较上年增加469 元,增长14.3%,近三年茶农人均年增收额均在300 元左右,增速达10%以上;湖北省恩施州8 个贫困县茶农人均茶叶收入5400 元,占总收入的48%,较上年增长300 元以上;湖南省湘西州茶产业吸纳 30 万人就业,2019 年产值近 25 亿元,人均增收达3000 元以上。

2 贫困地区茶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2.1 销售压力日益增大

2009~2019 年世界茶叶收获面积和年产量分别增长40%和49%,我国茶园面积和年产量分别增长69%和105%, 茶叶产能增速明显快于消费增速,买方市场日益明显。 未来一段时期,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将影响茶叶消费及国际贸易,使消费增速进一步趋缓甚至负增长,另一方面从2020 年至2022 年我国至少还有63 万公顷幼龄茶园陆续投产,将进一步冲击产销平衡。茶叶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 各茶叶产区茶叶销售压力将日益增大, 如果这时缺乏对世界茶产业形势的综合判断和对本地区茶产业销售态势的清醒认识,盲目增加茶园面积,单一发展市场空间有限的高精尖产品或过于依赖低档大宗茶生产, 使产品缺乏特色和竞争力,茶叶销售形势将不容乐观。

2.2 产业竞争力偏弱

贫困地区茶产业竞争力明显偏弱。 一是人才力量薄弱。茶叶科技尤其技术推广人员严重不足,有的主产省缺少专业的茶叶科研机构, 有的主产县茶叶专技人员严重不足, 有的新茶区急需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技术人才。贫困县招不来人、留不住人,企业经管人才尤其严重缺乏品牌宣传、电商渠道、国际贸易等人才。 二是主体实力偏弱。 贫困地区茶企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强。贫困县茶企在全国涉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2019 中国茶业百强企业[2]中的占比分别为33%和27%, 与贫困县茶叶生产规模在全国占比有明显差距。三是品牌知名度不高。贫困地区茶叶品牌起步晚、底子薄,与发达地区相比在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方面均存在明显差距。 2020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 贫困地区进入品牌价值排名前20 位的仅有普洱茶、都匀毛尖、滇红工夫和安康富硒茶。部分贫困茶区未实施品牌整合,主导品牌不明确,品牌小散乱特征明显。四是营销渠道单一。贫困地区茶叶自主销售渠道少,供应大宗茶、原料茶仍是主要销售途径。贫困县利用电商等新销售渠道能力偏弱,2019 年淘宝天猫双十一销量排名前十的传统茶叶品牌中, 只有澜沧古茶来自贫困县。

2.3 茶叶生产基础薄弱

贫困地区茶园多分布在丘陵山区, 普遍立地条件差,田间道路、排灌设施、电力设施等不配套、不健全的问题突出。尤其是老茶园占比高、品种混杂老化,影响茶叶品质提升;茶行间距过小、缺少机械调头空间造成机械进不了园, 难以实现机械作业。贫困地区新茶区缺乏种植经验,茶农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茶园生产管理技术水平总体较差,尤其茶树定型修剪技术应用不到位,难以形成丰产蓬面;茶园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投入不科学的问题普遍存在;缺少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杀虫灯、粘虫色板、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偏低。 同时,贫困地区茶叶加工水平不高,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SC)的加工厂占比不高,工艺创新能力弱,缺少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另外,部分贫困地区茶叶生产组织基础薄弱, 茶农与农民合作社、茶叶企业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的比例不高,多数仍是单纯土地流转和务工方式,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农民在茶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中的主动性发挥不够。

2.4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茶园建园和管理成本较高, 尤其老茶园和加工厂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贫困地区对茶产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产业提档升级。茶叶生产经营尤其春茶期间原料量大, 普遍存在资金缺口, 货币向实体经济倾斜等政策未能全面落实到位。一是融资渠道单一,茶企融资仍以负责人个人授信贷款和资产抵押贷款为主,缺少其他途径。二是融资难,许多银行不接受以茶园、加工厂等资产作为抵押,不认可林权证的资产属性,农业担保公司未充分发挥作用,担保比例不高,使茶企贷款陷入缺少抵押物和担保的困境。 三是融资贵、 周期短, 茶企反映贷款周期通常只有一年, 且利率偏高,周转压力较大。

3 推动贫困地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切实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 贫困地区茶产业要未雨绸缪,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综合考虑茶产业竞争态势、发展趋势,结合各茶区土壤、气候、文化、技术、生态等资源禀赋,以及规模和发展现状等外部形势,找准市场,明确方向,加快调整产业布局,避免过度发展、同质化发展。 贫困地区茶产业要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在优势茶区重点促进“四个转向”,从行政推动式发展转向市场推动式发展,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发展,从建设“短平快”扶贫产业转向打造百年产业,从偏向贫困户的用工导向转向人才公平竞争导向。 推进“四个创新”。 一是创新经营方式。 大力发展电商、微商、直供直销、直播带货、物流代销等新业态,拓展销售渠道。加快开发适合大众消费的平价优质茶产品,适合青年人消费的便捷型、时尚型产品,融合保健属性的大健康产品,及其他饮料、食品、日化品等衍生产品等。 二是创新组织方式。 指导茶企领建、 茶农组建合作社, 鼓励茶农入股茶企,促进茶企与合作社及茶农形成合作共赢,共享茶产业发展红利的利益联结模式。 三是创新生产方式。 加快构建以生态茶园为基础的绿色生产模式,实施标准化种植和连续化、清洁化加工,提高茶叶质量品质,提高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度,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创新推广方式。大力推广饮茶生活方式,促进全民饮茶,刺激茶叶消费。

3.2 全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

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优势, 创设生态茶园建设扶持政策,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将生态茶园打造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桥梁。 一是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夯实茶园生产基础。 结合建设生态茶园,树立“山、水、园、林、路”整体协调发展理念,加快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加快完善茶园基础设施,打造一批立地条件优良、设施设备完备,品种搭配科学, 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高标准现代茶叶园区。二是通过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质量品质。建设一批生产型生态茶园,普及应用生态控虫、绿色防控、 施用有机肥等减肥减药技术, 生产有机茶、生态茶等高端茶产品和出口茶产品,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和品质等级。 三是通过生态茶园建设丰富茶叶品牌内涵。 鼓励茶园开展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 同时创设生态茶园基地认证、 评价机制,使生态茶园“含绿量”可显示,并转化为茶叶品牌内涵,提升茶叶品牌“含金量”。四是通过生态茶园建设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建设一批融合发展型生态茶园,发展以茶园生态为依托的休闲康养、文化旅游产品,以茶促旅、以旅带茶,促进以茶为核心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3 充分发挥扶贫政策优势

一是利用好现代农业发展政策, 做强龙头企业。 贫困地区茶产业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打造一批设施齐全、生产集约、要素集聚、示范明显的现代茶叶园区,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效益显著的省级茶叶龙头企业。二是利用好金融扶持政策,多措并举增加茶产业投入。建议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创设扶持政策,牵头成立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压实银行责任,将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惠及茶企,增加产业资金投入。 切实推动茶园所有权、 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赋予茶园经营权金融资产属性,确保“林权证”等代表茶园经营权的资产成为抵押“硬通货”。切实发挥农业担保公司作用,出台对茶企担保业务的专项补贴, 推进实施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对全国省级农担公司再担保业务减半收取再担保费用等优惠政策,加大茶产业融资担保力度。 三是利用好消费扶贫政策,助力茶叶品牌建设。结合消费扶贫大力宣传贫困地区茶叶品牌, 重点宣传优良生态所支撑的食品安全及茶园的重要生态功能,将茶叶安全、生态功能等特点融入贫困地区茶叶品牌内涵, 将消费者的扶贫情怀转化为安全茶叶需求和生态环保责任, 增加品牌粘性。 四是利用好东西部协作政策,全方位助力产业发展。 实施品牌和渠道帮扶,通过子母品牌模式“借路出山”,扩大贫困地区茶叶品牌和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实施人才帮扶, 创设大学生投身中西部扶贫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鼓励东部茶叶专业人员参与扶贫茶产业发展;实施技术帮扶,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成熟的绿色防控和科学施肥技术模式,先进加工技术装备等。

3.4 加力培养产业人才队伍

强化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政策支持, 稳定主产县茶叶技术推广队伍, 增加茶叶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加大农技人员培训培养力度,增强农技人员推广能力。结合扶贫扶智工作,加强农村种植能手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提高茶叶种植水平。强化人才培养, 支持当地高职院校加快培养茶叶栽培、加工、营销、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实用型人才,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出台龙头企业引进中高端人才的奖补政策, 支持企业引入急需的经营管理、电商人才。

猜你喜欢

贫困县茶园贫困地区
茶园飘香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周宁生态茶园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