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2021-01-02韦培勇
韦培勇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 桂林 541000)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企业创新发展、深入参与市场竞争的内部管控工具,更是一种战略布局管理手段。管理人员基于准确的预测、科学的决策,保证资金运行的正确性与高价值性,即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可对资金的投放领域、金额进行系统的规划与思考。通过科学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永葆企业发展动力。而针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相关人员必须建立全局意识。从宏观视野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行的应对策略。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
1.全过程性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性特征,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执行与考评等方面的全流程监督与管理,且企业需在战略规划制定与预算编制上进行科学的融合,并在制度建立与实施方面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全面预算需深度地渗透到公司战略规划制定与落实的各个环节中,不应流于表面,不局限在单一化的预算方案与指标的制定,需在管理的全过程中,深度融合,并形成极强的执行力。
2.整体性
预算整体性更强调最初方案的制定与最终的执行效果的质量把控与跟进。管理人员需权责明确,实现谁编制谁预算。以科学的预算目标为方向,严格按照既定流程贯彻与落实,且对预算任务进行科学的分解,以保证权责分明、各司其职。而企业各个部门间需高效协同、全面配合,做好资源的共享与配置工作。
3.全面统筹收支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对所有收支进行预算,且根据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目标,制定年度预算方案。同时,企业开展全面预算工作过程中,需对常态化经济活动进行及时跟踪。在此基础上,对资金投资的运作工作上,管理人员做好成本控制,并结合市场规律、自身的产量等,对资源进行整合与配置。以此,才能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效统筹管控业务收支的全部金额。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逻辑起点
1.助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企业的预算方案,需对内外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确保其助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从本质上来讲,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逻辑起点,应从公司战略规划制定出发,即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主要工作的落实,需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并对不同的驱动因素建立清晰的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服务于企业战略规划的落实与执行,并在各个层面与流程中发挥财务数据的参谋作用。
2.有利于形成具体行动计划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内容的生成、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需遵循相应的内容逻辑,且能够逐渐形成具有长期指导性的全面预算体系。对此,各个部门可参考具体的意见与方案,形成具体的行动计划。管理人员只有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逻辑起点建立正确的认识,才能获得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只有发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关键性问题,才能帮助企业科学精准地制定应对策略。因此,企业需从公司战略层面、工作行为层面出发,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研究。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缺乏指导性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执行的高效性,才能保证各项制度与策略落实的正确性。但目前因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是将其作为财务部门的常态化的工作内容之一。在编制预算方案的过程中,仅从财务管理层面进行思考,并未融入战略思想,由此导致预算编制缺乏显著的指导性,无法体现战略引领作用。大部分企业进行预算编制时,多以年度预算为主,甚至将其看成工作的唯一性。企业未能制定科学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就无法真正体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与根本价值。
2.预算制度落实不到位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既是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更是科学的内部管理手段。但因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与制度,致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出现“两张皮”的问题,甚至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制定与落实严重剥离。企业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战略导向,致使各项工作流于表面且过于形式化。针对预算机制与制度落实不到位、不深入的问题,管理人员必须结合经营目标、战略前景,对组织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建立大局观与大数据思维,从不同的视角与维度审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3.缺乏系统化的监管体系
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实与考评反馈,缺乏完善、科学的监管体系,导致控制效能不佳。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且无法建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企业在实际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从全局视域出发细化管控内容,不利于穿透式地实现全过程监督管控。缺乏系统性的监管体系,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化与落实。因此,管理人员应在预算编制、执行、考评反馈等各个方面重新思考,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的闭环式管理流程,且积极融入新理念、新技术,对监管体系进行完善与丰富。
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应对之策
1.构建基于战略导向的全过程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重要工作,更关乎着企业自身的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管理人员需具备战略意识,从大局出发,制定具有长期导向性的预算编制体系。企业需在预算目标核定、市场调研、方案制定、执行、监控、调整与考评反馈等方面,分别形成具体的制度流程。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企业所有的工作计划与项目运作方案,以及精准定位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由此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宏观规划、微观把控,做到精准化、规范化管理。企业需以健全完善的全过程预算管理体系为参照,将预算方案中设计的不同任务指标及时发送到相关的部门中,促进部门协同,形成管理与发展的合力。基于被分解的小任务,使企业内部充分体现高效协同,顺利地完成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2.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形成多维度的管理方案
针对预算执行力不强的问题,企业需从多角度出发,思考管理层面存在的漏洞。并以具体的问题为切入点,逐渐形成多维度的管理方案。多维度更强调针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性、整体性与全员性。特别是那些尚未建立独立预算管理部门的企业,应在各个部门设置一个具体的预算编制岗位。安排具体的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且能根据部门管理特征与业务类型,有针对性地收集与汇总信息数据,以便预算考评分析,并在反馈后优化完善预算方案。同时,企业若想强化预算执行力度,需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内容进行细致分类,实现专岗专责,且基于清晰的分工、明确的权责,确保各岗位人员高效优质地推进预算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设定一个具有全面协调权利与功能的组织管理机构,对所有工作的推进与落实进行全面管理。倘若缺乏专门的部门进行统筹协调,将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更会导致预算管理的执行力被削弱。因此,企业必须在横向协调、全过程管理、分权与集权、组织体系构建与完善、工作进度的跟踪、完成质量的评价、反馈机制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的综合管理方案。
3.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元素,增强预算工作监管力度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具有战略意识的工作,应将其归纳到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当中。要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价值与作用,既要形成完善的管理策略、规划与方案,还需制定科学、严谨的监管体系。否则,缺乏监管的工作,将产生大量的漏洞与问题。企业需利用科学、人性化的监管机制,增强内部管理效能,并将预算管理方案落到实处。作为多层次的组织机构,企业需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内容、特点、价值等,制定现代化的监管体系。即互联网时代下,企业需将现代信息元素融入预算工作的监管中。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与管理。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结合预算编制、指标的下达、执行、反馈等内容,设置相对独立又能协调发展的工作模块。管理人员可在线上有针对性地跟进、监督与指导不同部门的工作情况,据实奖惩。而且,可利用大数据技术高度的信息集成、抓取与分析功能,对各部门及员工的工作问题与不足进行汇总,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在监督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同时,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样,可极大增强监管的力度与实效性,促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获得根本上的提升。
五、结语
针对预算编制不具备明显的指导性、预算机制与制度落实不深入、缺乏系统化的监管体系三个主要问题,管理人员需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逻辑起点着手,制定相适应的应对之策,即企业需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视为战略布局、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基于科学的预测与决策,全面提高管理质量与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