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环境优化

2021-01-02陈思鸣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优化环境材料

陈思鸣

(昆山市裕元实验幼儿园 江苏昆山 215300)

《指南》中强调:“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重视幼儿游戏的独特价值,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并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尽可能地去支持和满足幼儿的一切需求。”[1]幼儿主要指3~6 岁的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普遍以形象思维为主,且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他们的认知主要来源于行动,通过行动可以获得最直接的感官体验和实际经验,游戏是幼儿最爱的行动,因此,幼儿教育才会主要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

一、一日活动的组织

(一)晨间活动游戏化,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早晨一般是幼儿精力最旺盛的时段,经过一夜的休息,状态达到最佳。在幼儿园中,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开端,且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鉴于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幼儿晨间活动的开展,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和体能基础,为幼儿设计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晨间游戏活动,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活动积极性,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晨间活动时间里,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活动形式,以供幼儿自主选择,如“过小桥”“蚂蚁搬豆”“上高山”“跳房子”等,这些小游戏能满足晨间活动时间短、活动量小的要求,可以让幼儿进行自由选择,并且多样性和趣味性的晨间游戏,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进来,不仅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还能在跑跑跳跳中获得身体的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区域活动游戏化,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陶行知先生认为,每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创造力,我们要将其解放出来。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将区域活动游戏化,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创设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以多样化的主题内容和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思维,促进其创造力的培养。

例如旧报纸、塑料袋、瓶盖、彩带、泡沫板、布条等,鼓励幼儿与同伴协作一起完成服装的设计和制作。最后,让幼儿通过走秀的方式展示自己设计的服装,并进行相互评比,选出“最佳服装设计师”。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还能在同伴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中收获友谊和成就感,在实际操作中,幼儿的双手和大脑也得到了充分锻炼,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将废旧材料再创造,可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有助于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户外活动游戏化,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幼儿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获得身体上的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能素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要将游戏的形式和精神有效地融入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锻炼条件,促进其身心的发展,同时培养其坚韧的意志品格。并且,教师要避免“放养式”的组织形式,最好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以幼儿同伴的名义,带领幼儿一起进行有序的活动,更能提高幼儿的游戏积极性。[2]

例如,在“连续跨跳”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以“青蛙妈妈”的角色,带领一群“小青蛙”幼儿学习跨跳的本领,最后,在“青蛙妈妈”的引导下,“小青蛙们”逐渐掌握了跨跳的技能,并学会了连续跨跳过各种障碍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幼儿能够欣然地参与到这个户外体育活动中来,并学会相关的体育技能,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意愿,采取赏识、鼓励的正面引导方式,以激发潜能为目的,最大限度地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环境的优化

(一)基于支持性原则,优化活动环境

幼儿一日生活环境主要包括园区的教育设施、图书资源、操作材料、区域空间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环境资源,为幼儿构建自主学习、自由选择的支持性环境,从而优化活动环境,保障幼儿投入游戏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3]教师是幼儿学习的陪伴者,也是教授幼儿知识的引领者。“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活动环境,营造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本就是职业所在。

与此同时,幼儿园要切合本园的课程游戏化项目,根据现有的条件,对幼儿一日活动的室内外环境进行优化。如优化教室布局,采用更便于幼儿交流和合作的布局形式;优化公共走廊区域,增设“美美超市”“花坊茶坊”“构建王国”等,支持幼儿进行模拟社交游戏,在自主探索中享受乐趣。在户外环境中,创设“快乐大本营”,在活动区域铺设橡胶或草坪,添置油桶、纸箱、竹梯、饮水桶等活动器材,增设开放式的运动玩具架和材料超市,支持幼儿体验买卖的游戏过程,在游玩中树立诚信的意识。另外,还可以开设“沙水体验区”,为幼儿提供水枪、木铲、簸箕、海绵等工具,并组织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沙水游戏的器材,支持幼儿创造天性的释放,以此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基于自主性原则,优化活动环境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有效促进幼儿获取知识和经验,这就要求课程游戏化的环境必须具备自主性的特点,能够满足幼儿的各种游戏需求,适应幼儿好玩、好动的天性,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游戏化活动环境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的时间、主题、内容、材料、区域及同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高。[4]

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幼儿园主要通过投放多样化的材料、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等方式,来进行自主性活动环境的打造。可以根据园区的总体面积和户外场地的方位、大小进行规划,划分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游戏活动场地,从而从数量、类型及功能三个方面来构建丰富的活动区域。可以设立山坡、草坪、投掷区、游乐园、攀爬区、种植区、涂鸦区等各种区域,满足幼儿个体或小组集体进行游戏的需求。如设置游乐场区域时,要考虑高低不同层次的活动类型,进行差异化的布置。针对游戏材料的投放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结构进行统筹,将自制材料与购买材料、低结构材料与高结构材料进行区分,分析不同材料的造型和用途,再进行投放,从而保障幼儿自主游戏的有效开展。

(三)基于流动性原则,优化活动环境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长期一成不变的环境,容易让幼儿失去新鲜感,即使是再舒适的环境,再好的游戏活动,若是缺少变化,缺少创新,也会让幼儿逐渐产生索然无味的感觉,不能长期保持注意力和关注度。因此,要打造一种流动性的环境,教师可以尝试与幼儿、家长一起,在每一周、每个月或是每个季度,共同去优化改造幼儿的一日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具有新鲜感和多样化的学习氛围。

要想打造流行性的活动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变换游戏主题、更新游戏材料、调整活动空间布局等方式来进行。例如,在传统主题墙面的环境布置上,往往借助教师手工、强调美观度,这样的形式过于主观单一,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立足于幼儿的认知基础和规律,创设形式多样的主题墙面环境,如记录类、问题导向类、作品展示类或资料类等不同类型的墙饰,并在其中穿插“动物族谱”“植物种类”“童话世界”“神奇太空”“不一样的我”等内容,以此创设流动性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可以在环境中进行自由选择、自主参与、多元表达及观察记录等行为。再如,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屏、盆景、书架等物体,设置成隔断,将班级区角、午睡室、活动室定期分隔成多样的游戏区域,并同步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和教具,并组织学生开展“歌唱小能手”“舞蹈小能手”“绘画小能手”“运动小能手”“创作小能手”“生活小能手”等竞赛,促进幼儿在科学、语言、艺术等多领域素养的发展。

三、结束语

教育家杜威曾说:“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要以游戏为主,最重要的是将游戏化的精神体现出来,并传达给幼儿。”对于幼儿来说,一日生活对其心智发展和身体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务必将游戏元素融入其中,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遵循“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采用多种方式去开展和组织一日活动,创设自由、自主的游戏化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进行优化,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获得全面能力的发展。[5]

猜你喜欢

优化环境材料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