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行为习惯教育的路径分析
2021-01-02陈毅
陈 毅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是高等教育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此次防疫工作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到高职学生成长过程中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探究有效的实践能力以及行为习惯培养。在“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培养优质的高等人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基于此,本文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着重分析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提升高职院校就业率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企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对当前企业的招聘情况分析可以得出,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更受招聘单位欢迎。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更强,成长空间更大。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获得综合能力提升,除了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学生走出学校,顺利走向就业岗位提供保障,强化高职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就业竞争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与社会形势之下获得更多机遇,迎接更大的挑战。
(二)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保障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走入社会工作岗位获得更多机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以及根据。在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接受专业知识并最快实现知识转化成能力。在走入社会之后,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以及生活实践过程了解到社会环境,民生民情,能准确的把握时代发展趋势获得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培养,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除此之外,高职学校实践能力与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其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优势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构成。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现状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不仅是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推进的有利因素。现阶段,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我国高职教育体系也获得了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高达一千万,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同时我们也应当发现,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综合水平有所下降。首先,高职学生多为高考落榜生,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学习成绩落后。其次,高职学校的学生多为18~20 岁之间,这一阶段的青年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思想认知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心理状态并不稳定,自律能力以及自制力较差,外界环境的变化极易对其思想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再次,当代学生的学业压力普遍较大,尤其是高中阶段沉重的学业压力使许多高中学生忽视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使得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在步入高职学校之后甚至连基本的洗衣服铺被子都不会,其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较弱,对于今后的工作与生活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行为习惯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行为习惯教育路径
(一)立足实践,完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
优质的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立足实践,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做的便是建设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训基地。事实上,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初级中学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础,而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来巩固上课所学理论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和管理制度体系都应尽力贴近企业一线和工作现场,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创造出生产氛围,学生们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经受历练,才能防止出现毕业后不能直接工作和不能满足企业就业要求的现象。此外,高校还应以“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为核心目标,有计划地引进企业产品和企业技术,使学生真正获得培训学习的操作技能;此外,高校还应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验证理论知识和问题,最终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衔接。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寻找和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属于教育类机构,而企业是经济类机构,终极追求的不同使得双方无论在管理方法还是在制度和文化上必然存在着极大差异。因此,双方要想实现合作,就应该充分发挥各自在训练方面的优势,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加理解和互信。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方可以尝试在校内企业建设校内实验室或校内企业车间。这样,学生可以在校内企业车间实践,企业也可以通过此实践提前找到适合企业的学生,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企业招聘和培养新员工节省了成本。从高职学校角度来看,校企合作不仅培养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和“双师型”教师,而且也提高了高职院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再次,学校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举办各类大型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开展“绿色地球”的环境保护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垃圾清扫,或者走到社区进行绿色宣传活动等等,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针对当代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拖延症”问题,在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践基地实习期间,要严格根据企业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管理,除了关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也要关注学生守时守约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抓源头,抓管理,从源头上进行实践创新活动,也进一步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制度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外化和体现,而且是具体课程与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效果。因此,除了高校设置的课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学习的同时开展培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在提高素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针对高校课程中“待人待物”的具体细节不足,学校和教师可以大力开展礼仪专项活动,使学生从实用性的角度运用和加强所学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起合理的课程体系。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和就业市场,学校要学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学校的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方向、企业发展方向同步。学校要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课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应用能力的同时,更加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比如,学校可以突破原有专业选修课的局限性,提高选修课的比例,或者开设跨学科、跨年级、跨专业的选修课,让学生多见识、多了解,以增强毕业生在就业时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学校还可以强化实验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必要时还可以单独开设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此外,高职院校应根据目前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来适时调整课程体系,要根据目前社会中优胜劣汰的特点和岗位内涵的变化来调整课程内容,更加注重新兴产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高校还应加强跨学科建设,打破传统专业界限,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掌握能力。无论是对毕业生还是对企业来说,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从而拓宽就业范围。
(三)发挥教师和榜样人物的示范影响作用
根据现代教育学的观点,学生的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风格、言语观、思维方式在不知不觉中都在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同时也在其行为习惯的形成中起着榜样激励和主导作用。教师每天都在向高职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与高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他们的学科教师。此外,教师在高职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伟大的。 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和方法来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应该以良好的服饰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高职学生,利用教师在行为习惯方面的示范效应,使高职学生受到无形的教育和影响。例如,在信息时代,一些高职学生有在课堂上玩手机和玩游戏的坏习惯。因此在每堂课之前,教师会在学生面前关掉电话,然后开始讲课。当高职学生看到教师可以带头做这件事时,他们会逐渐减少在课堂上玩手机的频率,这是教师榜样的激励作用。此外,在高职院校内还可以开展各类评比与竞赛活动,如榜样人物评选,技能竞赛十佳等,组织个人或者小组形式的集体比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各类活动之中发挥所长,培养集体荣誉意识,回归到日常中养成自我监督与管理的良好行为习惯,由此获得自主性成长。
而在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中,更是涌现出了无数的榜样人物:医护人员在前线,他们不顾危险、默默无闻地救治病人,他们有的人被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火神山医院在十天内建成,数千名建设者日夜不停、夜以继日地修建,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楷模。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把这些典型人物作为榜样来激励学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一般认为先进人物言行的榜样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便是榜样人物的教育作用。由于高职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历较少,道德观念也相对淡薄,此时若以先进者为榜样激励学生,是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第二便是感染作用。医生和军人的舍己为人、救死扶伤、不屈不挠的意志和行为都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感染,学生们在受到感染之后便会不自觉地模仿,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认知,并且他们会把这种内在的认知外化为具体的行为。第三是矫正作用。学生们在了解、学习先进人物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言行与先进人物作比较,检查自己的缺点,而这会引起他们自卑和内疚的情绪,进而会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激励,克服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四、结束语
行为习惯和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素质和知识的外在表现。在推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度政策,以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然而,无论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行为习惯的教育都不是短期能做成的事情,它需要学校、家庭、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的不断监督、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准确把握其行为习惯现状,认清不良行为习惯和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理清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思路,才能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两个命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