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问题及挑战分析
2021-01-02马丽芙通讯作者
罗 聪 马丽芙 戴 玲(通讯作者)
(1.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2.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一、央行数字货币的缘起及分类
1.央行数字货币的缘起
数字货币是以电子货币的形式来替代纸质货币的一种虚拟货币,利用网络数据链条对货币信息进行翻译和运输,可用于真实服务和交易。当前金融市场上出现的比特币、以太币、Libra货币等都是一定形式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得以推广,其主要源于其以下动机。
一是保留铸币税收入,维护央行自身独立性。在信用货币制度下,铸币税是央行通过货币供给取得的对货币的使用权,铸币税的量主要来自增发的现钞和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以银行电子存款为代表的私人电子货币的出现,极大便利了百姓的生活,但同时有形现金正在逐渐消失,这减少了百姓对现金的需求,导致现金利用率的下降,使得央行铸币税的降低,这就会造成央行核心业务收入来源减少。长而久之,央行的开支将会更多依靠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支持帮助,因此,出于稳定铸币税来维护央行在财务上的独立性的原因,央行积极推行数字货币,以此避免政府可预见的铸币税收入的减少。
二是提高支付的竞争性。首先,央行的数字货币服务可以充分扮演对现金、支票、借记卡、网络转账等各种替代性角色,给我国的零售商品支付服务发展提供了更多竞争性;其次,还可以应用于商业银行和其他投资公司之间的大额支付,拓宽业务支付范围,提供更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它还有利于帮助其他金融机构以及非银行组织机构建立起央行支付清算体系,促使这些金融公司更容易地走入到人民币支付服务行业,提升其竞争力。
三是控制风险,提高金融稳定性。银行业的杠杆化是我们国家金融制度的重要象征。银行业的流动性及其期限变化,已经成为了支付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银行发行的债权隶属于“内部货币”,它们都是由私募资金或者商业机构提供信贷所支持。但这样的情形有时并不稳定,内部资金的存量很有可能会遭到压缩,给经济带来负外部影响,这样就会反过来加大对银行的监管、贷款保险和其他政策的干预。而相反,央行将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支付和价值存放的手段,属于“外部货币”,本质上都是无风险的,更加有利于提高风险的控制及加强金融安全性。
四是防范金融非法犯罪活动。我们知道,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关注度十分火热,加密货币具有交易的完全匿名性,这往往会被不法分子用来洗钱、进行偷税漏税以及其他金融犯罪,造成诸多不良的经济与社会的问题。而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可控匿名这一特性,对于交易金额数量巨大的交易,央行可作为第三方不匿名身份,实时监控资金流向。由此可见,央行积极推行数字货币,可以防范偷税、恐怖融资以及洗钱等违法行为。(曾繁荣,2018)。
2.央行数字货币的分类与特征
目前,国际上央行的数字货币构成主要分为两种:批发式央行的数字货币及零售式央行的数字货币。批发式数字货币主要指的是面向商业银行间市场等各种金融机构结算、清算,金融机构用于买卖金融资产的场景。通过借鉴区块链技术,可以摆脱现有的“中央式记账”模式,运用去中心化“技术+实现记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而零售型数字货币又细分为“居民央行数字账户”和“居民的数字现金”,其中“居民央行数字账户”相似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支付宝,用来日常消费,旨在替代现金,提升消费者在零售消费中的体验,“居民的数字现金”旨在使人民币数字化,用科技来加速普惠金融的发展。
此外,央行数字货币的特征主要表现有四。一是替代性。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与应用,对现金M0有很大的替代性。但对M1和M2的功能与作用并不干涉。采取不计利息的原则,与人民币现金的存储与使用区别并不大。二是法偿性。央行数字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发行的虚拟货币,隶属于中央银行的负债。因此,从法权性来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拒绝央行数字货币的流通与使用。三是匿名性。面对公众对于现金匿名支付的需求,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空缺。在小额度上实现既能很好维护和保持现钞地主要属性,又能一定程度摆脱传统银行体系地控制。四是双离线支付。不同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系统。央行数字货币采用的是虚拟数字货币支付系统。无须绑定账户或银行卡,也不用验证账户的身份,手机只要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即可完成支付。
二、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
1.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现状
2019年,在全球66家央行中,80%的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10%的央行即将发行本国中央银行数字货币。2020年10月,数字人民币在国内首次公开大范围测试,之后在多地开展多应用场景的密集测试。除此以外,其他国家也在深入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特别地,英格兰银行就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主题,发表了多篇研究报告,全面深讨央行数字货币的收益、风险和实用性,并考虑准备发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美联储正在研究和评估数字货币体系的安全性和效率、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政策程序和法律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美联储对于数字美元的研发与开展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兴趣,而在2020年,也就是新冠疫情发生后,美国政府相关机构及民间组织对于数字货币的态度巧妙发生转变。在后续实施的美元刺激法初稿中提出过政府意图通过数字钱包向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甚至作出了详细的数字货币的设计计划。即使最后并未实施,但一定程度促进了美国部分民间组织也跃跃欲试。进一步展现了美国想要加入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激烈战局之中的态度。
2020年5月,美国正式发布了数字美元项目的白皮书。此外,加拿大银行和新加坡金融监管局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成功试验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而早在2016年就分别启动了央行数字货币Jasper项目和Ubin项目。2019年5月份,两国央行成功使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进行跨境和跨货币支付,证明了央行数字货币合作的可能性(王炜等,2021)。2017年,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成立,之后,我国已基本完成央行数字货币的顶层设计和措施制定。已在苏州、雄安等地完成封闭试点测试。自2021年1月4日,加快融合5G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5G融合应用创新发展,促使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领衔经济高质量发展(满孝颐,2020)。由此可见,5G正迅速加入到工业、能源、医疗、交通、媒体等各行各业,并且成功驱动创新了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道路上的新路径、新引擎。
2.央行数字货币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纵观货币发展全局,任何一种货币都有其缺陷的和问题。央行数字货币也不例外,其作为电子支付货币,是一种抽象事物的存在。因此,作为新生事物,必然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近年来,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落地和实施不断加速推进,是我国“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同时,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并没有对相关私营支付系统造成直接影响。换句话说,数字货币的产生,只是增加了支付工具与职能,其应用场景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其在发行流通、技术维护、金融监管以及外来货币威胁等方面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1)在发行流通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首先,央行数字货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传统纸质现钞与其他私营支付系统的替代和升级。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日常支付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但数字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对于一些逐渐脱离社会发展轨道的老年人来说,很多时候,数字化与智能化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日常生活负担。所以,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在填平数字鸿沟问题的同时要重视国民认可度的提高,确保其能够在社会流通领域有序稳定发展。其次,相比较传统纸质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虽然省去了印刷、储存、运输、保管等外部成本,能够一定程度提高货币流通效率,但是数字货币的流通与运行需要网络的支撑,而互联网相当于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的安全运行需要相关人员的有力技术支持,从长期来看,这也是一项巨额开支。因此,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对于现有的金融系统来说,并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费用。再次,从其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来看,数字货币的大量发行流通,将会进一步架空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一些职能和作用,其开启的巨大虚拟网络系统,黑客的攻击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对现有的货币交易网络构成一定的安全威胁(刘晓洁,2020)。
(2)在技术安全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一直深受各界关注,尤其是区块链技术是否运用在其中更是饱受争议。当前,不止在国外,区块链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其专利申请数量居全球首位,并且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空间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然而如果区块链技术完全运用于在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中,将会出现系统效率不足而导致数字货币交易量受限,加上其与传统的货币系统相比并不完全成熟,更加容易加大交易风险,无法完全满足现有的大规模交易。对此,我国在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时,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仍值得斟酌与考虑。同时,保证法定数字货币的正常流通,就要确保防范泄密、被盗、诈骗等风险,这就要求国家必须采取更为严格的技术安全保障,这同样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3)在金融法律监管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法定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抽象性事物,在未来必然会给整个货币金融制度带来全新的变革。然而“法无授权不可为”,随着新事物的出现,我们也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即使人民币现钞的印制、发行、流通已经在我国各地都有了明确、清晰的法律条文可以作为其依据,但数字货币却并未被完全包括在内。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虚拟货币,面临的反洗钱、诈骗等风险因素更多,因此在制订法律制度时程序将更加繁杂,所对应的条例也应更为严苛,这就意味着现有的货币法律制度并不相与之适应。再者,虽然此次数字货币主要是中央银行作为其发行的担保人,具有很高的全球性和国际信用,但目前央行数字货币在法律层面还没有明确的地位,因此在法律监管方面,依旧任重道远(李斌等,2020)。
(4)来自超主权货币Libra的威胁与挑战。Libra 超主权数字货币主要是以区块链为技术核心,与多个国家的主权货币相绑定的虚拟货币。由于每个国家的货币利率实时变动,这就给不法分子直接利用 Libra投机获取差价,从而进行非法交易,进而加强了金融监管部门和机构对此类超主权的数字货币的跟踪和调查取证的难度,一定程度会限制相关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加上国内并没有对其具有专门的法律约束,更易产生制度风险(刘宸希等,2020)。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认为,货币从某种程度上只是作为一种交易工具,其背后更多的就是利益、权力、国际政治、外交。美国Facebook平台虽然没有直接管理Libra,但其在瑞士日内瓦的负责投票的协会主要成员大多数来自美国的私营企业和组织代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Libra最终将会演化成美国进一步加深其霸权主义的数字货币。这将严重影响未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货币系统。因此,如果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和工具在发挥着货币作用和功能的同时还存在与政治、权力、外交相勾结的关系时,必然将冲击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定货币,从而给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货币及金融市场调控等各方面造成直接的影响。
三、关于加快推进央行数字货币流通运用的对策建议
央行数字货币的流通与运用对于未来金融货币体系的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作为国家法定货币,是一种国家垄断的形式。作为数字时代孕育的新兴产物,央行必须对如何发展数字货币要有前瞻性的认识和举措,针对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数字货币时代的到来。
1.完善法律细则,制定数字货币法律法规
从目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态势来看,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较为领先的地位,但其在法律范围内,其规则制定仍处在起步阶段,我国法律部门需要加紧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法定数字货币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货币体系,加快央行数字货币健康发展。
2.落实责任,建立完整技术监控部门
数字货币是由加密算法产生的虚拟货币,其运行与维护完全依靠网络的传送与支持,相关部门无法从线下进行管控和监督。因此,要实现数字货币稳定有序发展,必须落实各部门职责,精准分工,建立完整的技术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对货币的发行及供给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强化网络防火墙,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对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精准管控。
3.扩大央行数字货币推广宣传,加强数字货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以央行为背景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在使用范围上与纸质货币相比,普及与宣传力度仍需加强,针对一些特殊群体,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数字货币的作用与操作,进一步填平数字鸿沟。同时,需要搭建与央行数字货币相匹配的应用场景,加强数字货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初期应当在税收、财政上给中小企业受众体一些具有较强力度的优惠政策,利用政府公信力加强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的建设,适度计息,提升国民认可度,促进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吴婷婷等,2020)。
4.与第三方支付金融态位相融合,实现共生发展
金融生态位具有关联性、依存性和共生性。未来,央行数字货币将会处在金融生态位的核心领导圈层,在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应当与处于金融衍生地位的第三方支付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当利用自身利好优势与庞大的客户群体,把握金融生态发展契机,挖掘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共同特点,增强资金储备量,相互协调与融合,全面打开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新格局(王子金,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