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同股同权与双层股权结构的法理研究

2021-01-02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仇迎春

区域治理 2021年27期
关键词:股权结构双层公司法

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 仇迎春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社会生活出现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同股同权、双重股权均属于股权架构形式,表现方式不同、应用价值也存在明显差异。面对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基于当前公司法基础的“一股一权”原则,则需要不断加强对双层股权结构的引导。

一、同股同权与双层股权结构

(一)同股同权

所谓同股同权,又可以将其称之为“一股一权”抑或“一股一票”,顾名思义,拥有同样份额的股份则表示拥有同样大小的权利,强调企业管理工作中股东决策权的公平性。基于《公司法》,对于股份公司已经发行的股份,每一份股份背后的权利是相同的,这也就从法律层面上,更好地保障了企业股东的权利。我国一直以来也都十分强调投资者的自身利益,着重维护投资者个人利益。而同股同权制度的设计则在于服务企业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同股同权更多是指股份上的平等,对于不同的股东,自身享有的权利应当保持完全一致。

(二)双层股权

所谓双层股权,又可以将其称之为AB型股权,和同股同权结构存在明显差别。在《公司法》中虽然并未对双层股权结构进行法律规定,但是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双层股权结构最早出现在20世纪的美国,能够有效应对企业创始人控制权保持和融资的关系。双层股权结构本身能够按照股份自身带有的表决权大小,直接进行普通股的划分工作,实现一股一票的作用效果,通常而言,A股、B股分别为普通股、特别股,二者的差别则在于B股能拥有A股数倍的表决权[1]。双层股权结构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同股不同权”,和同股同权存在明显差别,则也在表示,即使两个人拥有相同股份,但是由于A、B股的差别,这也就使得双方对于公司事物的决策权也存在诸多差别。与此同时,对于成长型企业,往往会应用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完成融资,而债权融资工具对其公司要求较高,如果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则很难满足融资条件,在此情况下,公司便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积累资本,从而拓展公司。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更好地保障创始人的个人权益,双层股权结构也开始成为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双层股权的理论价值

(一)符合法律规定

双层股权同时也就表示“同股不同权”,针对双层股权虽然《公司法》并未严格作出规定,但是也并未从法律层面作出禁止。基于我国《公司法》现有内容,可以将“同股同权”理解为基本管理原则,而“同股不同权”相对而言,则是一种例外情况。从法律层面而言,对于有限公司,允许设置“同股不同权”结构,对于股份公司,允许设置“同股同权”。具体而言,法理逻辑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于有限公司,在公司股权架构层面,能够予以股东相应的权利,促使股东可以直接按照公司章程对股东权利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和安排。在《公司法》具体条例中,也相应予以有限公司股东特别约定权利,促使股东能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对于股份公司,不同于有限公司的人合性为主、资合性为辅,只能采用“同股同权”结构形式,但是并未在《公司法》中进行明确规定。由此可见,基于《公司法》,如何进行股权架构的设置,也需要从公司形式展开考量,双重股权架构适用于有限公司,“同股同权”股权架构则只适用于股份公司,不仅不能设置“同股不同权”,同样也不允许“同股不同权”股权结构的公司上市。

(二)满足市场需求

一直以来,公司运行都在遵循股份公司的同股同权制度,该制度的落实主要是为了避免股份权利的不平衡对股东权利造成损害,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资本市场的公平性与稳定性。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一部分公司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一定改变,而这样的变化也导致同股同权模式难以满足相应的发展需求,要想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就需要推进全新的股权制度。股份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想实现规模的不断扩大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从而会进行后续的资本市场融资行为。但在融资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创始人、发起人股份被稀释的情况。尤其是在公司上市的初期阶段,此时的公司股东数量增加,股本也比较分散,对大部分散户股东来说,虽然有部分人会为了获取长期效益而投资,但绝大多数还是为赚取股票的差价,这与公司设立的初衷往往也是不相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司股份就会在很多不同立场、不同目的的散户股东手中,如果还实施同股同权的模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公司创始人的股份进行稀释,最终将会丧失对公司的决策权。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会对公司创始人的利益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导致公司难以稳定发展下去。根据以上的情况就可以看出,虽然实施同股同权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带来一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案例就是乔布斯离开苹果,这也是同股同权制度给公司经营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因此,很多公司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会最大限度地避免股权被稀释时投票权也被稀释的情况,这也带动很多公司开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起更加多元化的公司股权架构模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一开始运行的时候其整体的股权分布十分分散,创始人马云自己的持股比例也仅仅只有7%,即使加上创始人蔡崇信的部分也只能达到10%,而这样的持股比例是很难在公司发挥绝对的决策权的[2]。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公司创始人可以有效提出自身的发展理念,阿里巴巴的决策层设计并提出了以合伙人制度方式上市。合伙人制度实施最核心的也是最精妙的地方在于,公司创始人即使不具备较高的持股比例也可以掌握公司的话语权,相较于同股同权模式,这样的“同股不同权”制度也更加适合某些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我国现阶段还不允许上市公司以这样的制度模式进行管理,因此阿里巴巴选择在美国上市,进而允许AB股权结构的顺利实施。在双层投票结构的保护下,创始人就可以实现控制公司运营的目的。

三、双层股权架构的相关法律风险及优化建议

(一)法律风险

对于双层股权架构,是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产物。基于私法自治原则,“同股不同权”股权架构相应建设形成,本身属于股东权利的处置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可能会出现程序风险,也有可能滋生道德风险、法律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展开防范处理,不仅可能会损害股东权益、债权人权益,甚至可能会严重损害企业经济效益。一方面,在设置“同股不同权”双层股权架构时带有的合法性风险、正当性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股东滥用职权造成的风险。

基于《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内容,作为公司股东,在行使自身权利的同时,也需要相应遵守法律法规、公司章程,促使股东权利能够行使得当,避免出现不当行为,避免对其他股东,对债权人造成利益损失。对于那些由于滥用股东权利,甚至造成严重损失的股东,则需要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二)优化建议

1.相互制衡机制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基于同股同权股权架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股东基本权益的公平公开性,但是对“同股不同权”很少会造成阻碍,特别是在当前法律法规相应缺失的影响下,则需要加强对双层股权的控制,通过相互制衡机制,更好地维护股东基本权益。

所谓相互制衡机制,也就是说每一个股东在含有额外表决权的同时,自身行为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当股东行使个人权利时,权利也并非随意行使,需要相应接受投资人的外部监督,规避权利滥用情况。而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实行“同股不同权”、如何展开权利设置,则需要将工作交由专业律师完成,切实保证股权架构的正当性。

2.外部法规预防

为了加强行业管理,则可以通过严格规范的法规制度预防和控制股东权利滥用问题,股东滥用权利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时候不仅会损害股东自身的权益,也会影响其他股东的权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现有法规制度对于股东权利滥用问题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此情况下,则需要加强法规建设,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3.强化信息披露

从当前企业发展情况来看,投资者数量不断增多、经验日益丰富,但是投资者主体还主要表现为个人投资者,使得投资者市场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如果是外部公众投资者,如何展开双层股权架构的评估,则与信息披露情况脱不开关系。通常而言,如果上市公司投资者既未全面掌握企业信息,也不了解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将会相应失去投票权,也很难加强企业风险管控[3]。针对上述问题,则需要加强信息披露管理,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促使投资者、监管者都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风险防控,将风险性因素降到最低。具体而言,基于企业管理团队,需要做好说明和披露,形成更加完整周密的管理制度和竞争制度,切实优化双层股权结构。

4.超级表决权

基于双层股权结构,促使创始人自身持有的超额表决权能够发挥很大效用,可以直接控制董事会的选举工作。由此一来,管理层、董事会,二者便构建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公司内部监督机制难以发挥效用。对于双层股权结构公司,中小股东还需要相应承担管理风险,如果能够引入表决权排除制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创始人的利益输送,充分发挥集体决策的效用,确保公司决策的公正性和公开性,也能够更好地调节公司股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同股同权与双层股权结构的法理展开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股同权与双层股权作为不同的股权结构形式,适用范围存在一些差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迎合企业发展、创造价值。随着法规制度的健全,也会相应生成更多制度类别,更好地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从而不断推动企业建设和发展。

猜你喜欢

股权结构双层公司法
基于“双层—五步”框架的话语互动分析——以学而思公众号推文为例
玫瑰小蛋糕
分析公司法与公司监管体系研究
基于公司法视野下的股权结构问题探究
法条的公司法转变到实践的公司法的意义
市场化程度和股权结构动态调整速度
新公司法的现代化研究
墨尔本Fitzroy双层住宅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