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应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1-02蓝兵强
蓝兵强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民族实验学校,广东 韶关 512700)
语文这一门学科是初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在其他学科当中经常要使用到的。没有语文的语言基础,在其他学科的发展上也很难得到提升,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后能够在各个学科当中左右逢源,提升学科成绩。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身体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的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是处于一个培养的好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快地发展。所以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水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意义
对学生来讲,初中阶段正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好时机。较强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讲能够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将知识体系完整地记录到脑海中。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在语文阅读中能够将文章读得更加透彻,在写作方面能够将自己所想的东西表达得更加清晰。较强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让他们从容面对困难,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让他们的各科成绩有所提升,还能够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终生思维能力,最终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往的语文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不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觉到一节语文课是枯燥、无趣的。再加上语文相比其他科目来讲学生更容易理解,所以就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够,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这样学生就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思维方式得不到创新,学生成绩提不上去。为此教师就应当积极改变现有教学方式,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让他们在课堂当中积极踊跃参与到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思考的能力,形成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在课前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采取感兴趣的思考方式,一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来。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一种轻松而又熟悉的感觉,让他们不再会感到课堂的生涩、无味,通过抓住学生的喜好特点,然后投其所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这样就能够满足语文教学的要求。
比如学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故乡》一文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旧时代人们生活的情境,通过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学过有关鲁迅先生的作品,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把学生的注意点集中到课堂中来。通过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自己所了解的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代表作品,然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小说《故乡》这一文是讲述主人公通过回到自己的故乡这一路的所遇之事,描述了旧时代的人们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以及精神上受到的疾苦,作者想寻找一个新的人生之路。那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远游的摄影师,把你在文中看到感触最深的情景拍摄下来。”这样引导学生迅速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去思考问题,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一篇篇文章的形式来进行学习的,对于初中生来讲,阅读长篇的文章,他们很难去掌握文章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只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积极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基于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上的。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是喜欢将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仍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去质疑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加以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得以培养,让他们的个性思维得到发展,有利于他们的能力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及时质疑,教师才能够及时地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所描述的问题对接下来的授课进行调整,让整个课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身的能力。学生能够积极去发现问题,说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一边阅读文章一边寻找自己遇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将极大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提升个人思维能力的目的。
比如学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背影》一文时,肯定会有很多学生疑惑为何作者要以“背影”两字作为文章的题目,而且全文也就只有一处描述了作者父亲的背影。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描写背影的深处意义,让学生自己通过作者交代的时代背景,以及文章中作者通过自己看到的景象所表现出来的意图,去揣度用“背影”二字的意义,让他们能够在思考过程中,明白作者利用“背影”二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学会利用这样的表现形式与角度来丰富自己的文章。经过这样的问题思考,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离开自己家到非常远的地方上学,学生也就无法体会作者离家那么远,在父亲来信后的情绪变化,因此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当自己独自一人远离父母,然后收到父亲来信说到自己“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之时的内心感受,透过文章来思考自身,让学生明白在这个阶段应当努力学习,好好陪伴父母。通过文章来实现知识的学习只是教学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增强互动交流,加强思维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用系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训练,让学生的能力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能够得到加强。初中生的思维方式相比于小学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思维的方式也逐渐增多。因为现阶段的学生思想非常丰富,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想。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的机会,既能够让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浓厚,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也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对学生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顾着自己去教授课文内容,应当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这样就能够在学习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精准地掌握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强化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卖油翁》一文时,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会有点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相关的活动,教师垂直向下扔粉笔进矿泉水瓶,然后询问学生经过上千次的练习,是否就能准确地投进了呢。通过活动与学生形成交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也能更好地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有指向性地思考文章以及活动的意义,让他们的思维维度更加开阔,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是在这个阶段能够让学生及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在现阶段加强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面对问题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去质疑,然后积极去思考探究问题,让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加强,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