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研究

2021-01-02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实效性德育工作德育

刘 霞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燕山学校 广东深圳 518105)

在中小学的德育教学工作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及人生格局,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还较小,身心发展也尚未成熟,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我价值,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及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可提高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意识。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现状

(一)教师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教师认为学生的成绩是最主要的,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对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也不够重视。虽然目前很多学校都已经安排了与德育教学相关的课程,但却很少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教师也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对于德育课堂的教学,也只是将课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不仅如此,有的学校甚至将德育课堂直接转换成语文课或英语课,部分教师认为把课堂教学花在德育教学上是没有必要的,还不如多花点时间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从而严重阻碍了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二)家庭对德育教学不够重视

由于在家庭中家长也不够重视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导致学生在三观的培养上出现了很大的偏差。许多家长过多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进行德育学习,从而把孩子全权交给学校,忽略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影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家庭中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但由于很多家长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在家里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无法听进去其他人的劝解,在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工作

在中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德育方面的培训,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需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高尚的典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健全自身人格。这就需要学校在选拔德育教师的时候,首先要注重教师的师德,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德育思想教育,同时要积极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宣传,提高德育教学工作者对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提高自身对德育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1]。

例如,中小学校园在招聘德育教师时,首先要考察教师的德育思想,对在岗教师定期进行思想培训工作,培养德育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德育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下,促进学生对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改进教师的教学现状

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之前,需要接受相关的德育知识的培训,同时,学校要注重引导教师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批判性的思维来看待课本内容,唤醒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意识和关注,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帮助他人、听取他人的看法,同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保证课堂的趣味性,在德育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科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形成系统化的课堂教学体系,逐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2]。

(三)在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需要与家长进行密切的合作,通过德育教学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将德育教学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这就需要德育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教师要注重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建立完善的人格及三观。

例如,德育教师可以通过微信或QQ的方式与家长进行联系,真实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从而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和创新,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学习水平。

总而言之,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德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地对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德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实效性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