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青岛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02丁仲德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青岛市文创文化产业

金 花,刘 玫,丁仲德

(1.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a.经济学教研部;b.科研部;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1]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坐标和新命题,其内涵将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不断丰富而深化。[2]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注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推动力。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起始年、全市“项目落实年”和“青岛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促进活动实施方案”的第一年,人们的文化需要日益增多,文化体验越来越丰富,文化消费能力越来越高,青岛文化产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期。

一、青岛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

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青岛市文化产业在快速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鲜明的特征。

(一)政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青岛市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青岛市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青岛滨海文化长廊行动纲要》等文件,从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人才需求、资金需求等方面全面扶持文化产业提速发展。2020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投入财政资金3000万元,帮助文旅企业渡难关、谋发展。

(二)夯实文化产业发展载体

文化产业具有多业态、多形式、多元化发展的产业特色。文化产业载体是青岛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2020年底,青岛市共有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5个、市级11个。拥有网吧、新闻出版企业、出版物发行单位、影视类企业(含影院)、演出行业企业等文化企业近11000家;拥有A级旅游景区112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处;星级酒店90个,其中五星级酒店9个;拥有旅行社594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旅行社59家。

(三)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

文化产业结构是一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方向的重要标志,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布局更多地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核心产业。截至2019年底,青岛市核心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14.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的20.5%,实现利润总额28.4亿元,占规模以上全部文化企业的76.7%。同时,文化产业园区平稳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现代海洋旅游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

(四)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文化与工业、旅游、科技等融合发展催生出了巨大的文化产业市场,包括研学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邮轮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邮轮旅游已成为青岛提升旅游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支点。2019年,青岛共接待邮轮93航次,游客17.6万人次,在全国13个邮轮母港11个业绩下滑的情况下,逆势同比分别增长31%和57%,增幅居全国首位。影视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青岛电影交易博览会、“电影之都青岛峰会”、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颁奖、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2019青岛国际影视博览会等影视文化活动成功举办。

二、青岛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实现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发展目标。近年来,青岛市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载体陈旧,抵御风险能力弱。青岛市文化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院线电影、舞台演艺、旅游休闲、节庆会展等仍然是主要产业载体,高度依赖人群集聚消费,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偏弱,应对市场急剧波动的实力偏低,加之应急应变的能力弱,很难在短期内走出困境。

2.产业集聚能力弱,产业集中度偏低。长期以来,“小、散、弱”一直是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症结,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文化骨干企业数量不足,限制了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2019年,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小微企业数量占90%以上,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缺少规模较大、产业链完整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文化产业增长乏力。此外,青岛市文化企业生存时间普遍较短。截至2018年底,全市文化产业法人企业成立时间超过10年的仅占21.2%,超过20年的仅有11.6%。

3.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文化产业增速呈下滑趋势。近年来,文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利润呈现下滑趋势。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4%,比2013年下降2.3个百分点,低于副省级城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平均利润率6.7个百分点。

4.产业融资能力弱,企业成本费用难降。由于文化企业经营的特殊性,轻资产特征十分鲜明,在融资过程中缺少为其提供资金、评估、质押、降低信贷风险等的制度性安排。此外,轻资产的高度依赖产权保护的特性也使得产权挤占大部分经营成本,导致企业融资难、发展难。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成本费用合计2060.20亿元,比2013年增长28.3%,高出营业收入增速10.7%。

5.产业发展特色不鲜明,文化产业头部企业过少。青岛拥有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资源,既有远航海运文化(胶州湾古港的兴起),又有多元并存的宗教文化(道教、佛教共存的崂山)、文脉久远的教育文化(书院文化)以及建筑与规制文化(万字会青岛分院)等,但这些文化要素都未能成就一家青岛特色的文化产业头部企业,而已有的文化产业多是常态化的产业业态。

此外,青岛市文化产业也存在发展基础薄弱、总体规模小、缺乏特色产业园区、新业态迭代慢和缺乏文化专业人才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青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1.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对文化产业的性质、功能及作用的认识不足,对文化以产业形态发挥作用的认识较为滞后。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青岛市从溯源角度、发展广度、创意纬度等多业面、多格局、多路径推进文化产业顶层设计,但仍然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落实力度不足等问题;在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以点带面、以点为面”的零散状态,尚未建立系统化、体系化的政策运行机制。

2.文化产业发展生态未形成。文化产业要素的集聚能力(如文化资本、文化创意企业、文化中介机构、文化专业人才等)较弱。文化产品创作水平、文化创意产品多样性以及文化服务市场的氛围等明显动力不足,发展乏力。文化产业多处于粗放型、零散型状态,文化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经营范围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此外,从文化产业战略研究的角度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不足,对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研究不够,这也是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状态滞缓、生态圈活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3.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缺失。高端专业人才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青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政策不断完善,但是对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政策吸引力尚有不足。文化产业人才属于综合性人才,既需要市场磨练,也需要产业圈氛围。青岛在此两方面均没有形成较好的发展态势,导致文化产业人才存在“来不了、留不下、走得快”现象。因缺乏专业人才导致的一系列问题难以从“根”上解决,制约了青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促进青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文化消费潜力、需求空间逐步释放,文化新业态的引领作用日益增强,高质量的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3]青岛文化及相关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意味着未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是青岛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一)注重顶层设计,积极谋划战略布局

1.明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一是聚焦文化产业核心领域。打造“亚洲艺术之都”,着重发展影视、音乐、演艺、出版、艺术品交易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逐步向建设国际艺术中心城市迈进。二是聚焦文化产业差异化布局。建议西海岸新区重点发展影视演艺及艺术品交易,市南区重点发展时尚文创园区及美术设计展览,市北区重点发展短视频及网红经济,崂山区重点发展文化金融及出版演艺,即墨区建议重点发展音乐产业,李沧区和城阳区重点发展文旅街区,其他区市可重点发展文旅小镇和文化装备制造。

2.主动融入长三角文化产业核心圈。沿海高铁的开通进一步增进了青沪联合发展,为青岛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青岛市应尽早布局,主动“南下”,与长三角“结对”,尽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在文化产业方面,应主动加入长三角各类文化联盟、文化产业联盟、文化平台联盟,深度参与长三角文博会展览,加强与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间的文化互动和资源市场嫁接,积极学习借鉴长三角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提升青岛城市文化产业实力。

3.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载体投入。一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布局文化基础设施,战略规划建设青岛市文化中心。规划建设集演艺、图书阅览、美术展览、音乐欣赏、舞蹈、电影发行等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场馆集群。二是积极谋划建设高端文化教育院校。一方面,聚焦文化专业,提高专业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推进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文化类专业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尽早考虑建立独立设置的艺术高等院校,如青岛艺术学院、青岛电影学院、青岛音乐学院等,提升高等教育文化专业水平。三是加快扶持引导建设一批文创园区和艺术空间。一方面,通过政府投融资、吸引民间投资等方式加快建设市区两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文化基础设施,使之尽快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另一方面,加快特色文创产业园区发展,在建设时就要全面体现其艺术性,使得每个建筑设施都有其内涵或故事。

(二)注重战略落地,积极谋划体制机制设计

1.完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体制建设。建立文创产业的领导组织机构。文化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部门,形成合力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创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更需要及时协调和沟通,建议在市委宣传部设立市文创办,由市委宣传部统一领导,市工信局、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加。市文创办统一负责全市文创产业发展规划、企业服务、文创园区评定、政策扶持、文创产业统计等,整合各方力量共谋文创产业发展。同时,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积极培育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中介组织。

2.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激励机制。一是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共同作用,深化文化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削减和规范文化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把工作重点更多放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优化服务、完善保障、推动落实上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二是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建议结合体制机制调整,尽快出台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政策,重点面向青岛文创核心产业、特色产业,特别是面向未来的数字文化科技产业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政策。

3.科学谋划国有文化大集团大项目。文化产业既有产业属性,也有意识形态属性。建议借鉴上海经验,尽快整合或成立国有文化投资集团,在数字文化、文化科技、影视文化、文创园区等领域发力投资,引领青岛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依托国有文化投资集团筹建文化投资基金并进行运作,通过融资、扶持、参股等形式培育新业态的文化企业集群,进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另外,依托青岛优势文化资源,筹划建设巨无霸型海洋公园、海洋科技馆集群、机车博物馆、琅琊文化古城、崂山道宫、海岛休闲度假、新媒体数字艺术中心、东方音乐宫殿、时尚艺术街区、上合风情街等重点大项目,做成既有国际文化视野又有科技含量,还能体现地方文化的文旅大项目,形成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文化新地标。

(三)注重多元发展,积极谋划产业引导

1.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岛艺术展览节会。结合青岛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发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展览节会。打造面向上合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艺术节,使之成为文化交流展示的盛会。进一步加强青岛艺博会的国际化、影响力和带动力,办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博览盛会。扩大影视周的影响力,打造国际影视节暨影视博览会。扩大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会规模,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2.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一是尽快在上合示范区内建设面向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交流基地。打造中韩风情街、中德风情街、中日风情街、中泰风情街以及上合组织国家风情街,大展文化风貌、人文情怀,促进各国友谊和交流。二是充分利用领事馆资源,做好对外文化、旅游、教育以及科技交流,打造外国友人文化娱乐消费新空间。

3.加快布局具有青岛特色的文化装备产业区。青岛具有传统的工业基础,有海尔、海信、青啤等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进军文化装备产业的潜力。随着文化需求持续增长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演艺、音乐、影视拍摄等文化装备需求旺盛,青岛要抓紧研究文化装备产业需求前景,引导有一定科研力量的工业企业尽早进入这一领域,支持知名企业成立文化装备公司,通过培育使之成为文化装备产业领域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青岛市文创文化产业
陶溪川文创街区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