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产教融合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021-01-02孙刚成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孙刚成,吴 锐

(延安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21世纪以来,产教融合作为消除企业行业与职业教育教学之间壁垒的有效方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主要内容和优先任务,我国学者从其理论、概念、发展等多个视角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笔者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平台(CNKI),以“产教融合”为主题检索词,设置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更新截止时间为2021年4月6日,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产教融合”核心期刊论文和CSSCI源期刊(含扩展版)论文进行精确检索分析。共检索到期刊论文1266篇,因第一篇符合条件的核心期刊论文出现在2007年,故实际数据年限为2007至2020年。逐条剔除书评、会议纪要、单位宣传报道等非研究性文献后,剩余1179篇样本文献。借助CiteSpace 5.6R3软件对1179篇样本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量化处理,实施共现、聚类和主题路径分析,确定该领域的热点和前沿。

一、基于知识图谱的产教融合研究热点分析

利用CiteSpace 5.6R3软件对1179篇样本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可以得到产教融合研究关键词频次及中心性分析表,并直观发现该领域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的依次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高职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学院、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型企业、职业院校、“双高计划”或双高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或创新创业等,除掉“产教融合”等问题本身表述和教育类型与机构表述,结合中心性表现,可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继而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功能,绘制出产教融合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直观可见该领域所形成的11个主要聚类主题,按其大小依次为:职业教育、应用型高校、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产业链、创业教育、行业企业办学、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等,剔除“产教融合”等问题本身表述和教育类型与机构表述后,所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基于出现频次与中心性确定的热点一致。

综上,可以判定深度解读产教融合内涵与路径的研究热点主题主要是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创新创业和协同育人。

(一)校企合作研究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之间合作交流平台之一,不仅有效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而且也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劳动者创造了新的契机。[1]校企合作缘于社会与市场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与职业教育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之间的不匹配现象,让企业产生了参与办学的动机和实践,该主题的研究文献主要聚焦于实践和经验研究、制度化研究和国外办学模式等内容,如:企业高级技师或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双重身份、工学结合、应用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股份制创业合作等。[2]通过对该主题国家政策文件和相关研究成果的二次分析发现,校企合作研究的变动表现如下:第一,程度上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的产教融合发展;第二,政府角色由主导向推动转变;第三,企业角色由参与者向重要主体转变。[3]综合分析发现,其变动的原因与国家顶层设计理念息息相关。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保障企业行业参与的合理性,使其有法可依,进而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职教20条提出“校企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对以往校企合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教学之中和最大化发挥企业服务社会功能提供了思路。[4]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了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校企合作的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产业转型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校企合作式产教融合研究吸引了国家和研究者的注意力,成为该领域研究最热门的研究主题。

(二)现代学徒制研究

从产教融合关键词聚类图谱可以看出,现代学徒制聚类规模相对较大。聚类信息表中突现关键词有双重身份、学徒制、校企共建、双主体育人、顶岗实习等,这些词共同组成了“现代学徒制”的热门研究话题。现代学徒制是我国学习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针对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特点推行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途径之一。[5]现代学徒制最早出现在国外官方文件中是在1993年,它是通过将学校本位的知识学习和企业本位的技能学习有机结合[6],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即,通过校企之间和专业行业之间的对口交流来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仅可以解决受教育者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解决企业紧缺人才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7]2014年以来,为了打造教育强国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家开始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不断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如:2014年,现代学徒制试点首次开展,标志着现代学徒制正式步入实施阶段,截至2018年已连续公布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名单。[8]从现代学徒制学校试点实施以来,该人才培养模式将产业、企业、行业逐渐融入到了职业教育教学之中,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9]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不仅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最佳途径,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1世纪以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整体概念逐渐出现在学术界。由聚类信息图谱可知,创新创业教育聚集了新工科建设、路径、机制、社区学院、区域经济、双高计划等关键词,反映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点。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坚持以育人为本为基本原则,树立先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2019年实施的“双高计划”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重大变革,其目的是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场所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借教育改革这一股东风对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就职业教育领域,它对高职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我国实施“双创”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和深化高等职业院校改革的突破口与重要举措。[10]通过对相关期刊论文的二次分析和检索发现,目前该热点话题的研究聚焦在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而对其理论研究相对较为缺乏。在现代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研究;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三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研究。[11]总体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就业率,激发了学生和学校的内驱创新能力,推动了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建构;是通过个性化引导让每一个学生循着自己的爱好不断创新发展,逐步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或行业“状元”的结果呈现。[12]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从宏观层面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微观的层面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对新时代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人才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3]

(四)协同育人研究

“协同育人”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背景下的一种人才培养新趋势,从样本文献关键词来看,“协同育人”出现的频次为23,中心度为0.13,是产教融合研究领域中不可忽略的研究热点主题,体制机制、高等工程教育、农业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新工科等关键词聚类为协同育人主题。“协同育人”的出发点是“育人”,旨在推动各类育人主体积极参与及有效整合各主体资源,并使各类主体在育人机制中作用最大化,各育人主体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为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就职业教育领域而言,是指政校企“三位一体”相互协作并以“培养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个体和整体获益而建立起协作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14]21世纪以来,受产教深度融合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影响,协同育人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一度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成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中之重。校企合作是较早实现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者与成果甚多,如:张彦基于区域教育联动发展视角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等[15]。由此可知,协同育人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学校和企业行业各主体的参与协调。

二、基于关键词时区视图的产教融合研究进程分析

借助CiteSpace 5.6R3软件绘制产教融合研究领域主题路径图可以发现,2007年“产教融合”在中国知网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1年。2011年9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11月《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发布,开始在国家文件中突出强调产教融合,从而引发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2013年在高职教育领域形成了新的产教融合研究节点。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突出强调要加强产教融合,而且合肥市率先推出了《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办法》,从而引发了2016年以来的产教融合深化发展时间节点和文献数量的急剧增加。

(一)2007—2012年:起步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在质与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职业教育要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必须让企业参与其中,而且与职业教育拥有同等地位,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大力推动下,大力提倡产教深度融合,倡导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模式之中。[16]21世纪初期,该领域的研究更多强调的是产教融合政策理念和文化引导层面,实践领域的产教融合主要是深化校企合作。[17]这一阶段发表的高质量文章较少,但奠定了我国产教融合研究的思想根源,尤其是靳润东的高被引文章揭示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使得国家和相关机构初步了解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中的意义,为企业参与到校企融合之中奠定了基础,也凸显出企业对新技术的追求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18]该阶段学者们主要聚焦的话题是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搭建共同体教育场所,进而培养出劳动力市场所需的人才,出现了“工学结合”等相关关键词。

(二)2013—2015年:缓慢增长阶段

2013—2015年关于产教融合相关研究的文献逐渐增多,范围逐渐变得广泛,为产教融合研究的缓慢增长期。涉及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产业学院、动力机制、产教深度融合、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专业建设、现代学徒制、现代职教体系等关键词,是该领域这一时期的主要关注点。相比第一阶段,该阶段虽然成果增长缓慢,但是已经开始进行较多的产教融合模式研究。如:柳友荣等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探究了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19],马树超等基于我国高职教育20年的发展提出了产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建议等[20]。

(三)2016—2020年:逐渐深化与扩展阶段

2016—2020年的产教融合研究文献数量爆发式地增长,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进一步扩展,政策指向性、配套性更加清晰。这一时期的热点除了持续关注该领域校企合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外,科教融合、双高计划、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体制机制、区域经济等与时代发展脉搏密切联系的崭新关键词受到研究者们的密切关注,可知研究者不仅仅注重产教融合相关主题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而且也注重产教融合的内部利益协调,尤其是加强了具有较强实效性的双高计划、现代学徒制等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研究。

三、产教融合研究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 5.6R3生成的多类型可视化样本文献图表及前文对研究热点与进程的深度分析可以判断,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该把握如下趋势。

(一)转变研究范式:从“影响范式”向“发展范式”转换

从目前情况来看,该领域研究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较为集中关注产教融合背景下该办学模式对教育事业和企业行业的影响。校企的共同目标使得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发展走向了必然,对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的影响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未来的研究重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影响”的讨论上,而要注重“发展”问题。一方面,要研究产业与教育如何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学和企业行业到底该如何结合才能推动它们之间的深度融合,进而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拓宽研究视角:集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于一体

产教融合政策理念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协调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与当前高职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21]目前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基于教育视角来展开研究,这是立足于其本质应着重关注的视角,但是,产教融合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现象,更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和管理问题。产教融合的持续发展需要教育、企业行业之间的系统协作,也需要区域经济的驱动等。更深层次来看,产教融合必然带来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问题,这就要求将产教融合纳入到社会发展、意识形态等视野中去研究。因此,从多方位多学科来审视和剖析产教融合研究,有助于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三)注重实践研究:国家、企业、行业组织、相关院校协调育人机制的建构

产教融合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产教融合本质上对校企合作的发展是由政府、院校和企业行业共同推动发展的,而且政府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首先,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应该把产教融合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方位支持和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其次,社会层面,产教融合使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活动之中,为产教融合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2]最后,在职业院校层面,产教深度融合可以促进企业或行业通过理论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趋向实践化,并实现产业与职业院校的有机结合,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本土化发展,逐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

总之,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产教融合的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而且正在向着体系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已经可以为产教融合政策改进和实践探索提供较好的支持,但是,在职业院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多主体深度融合方面亟待加强。在实践方面,虽然已经形成了产业学院和行业、企业办学等模式,仍然需要在国家顶层设计引导下,逐步形成企业乐于融合、主动融合,职业院校懂得如何融合、如何培养能够促进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双方或多方能够和谐共生的深度融合育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