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铁企业跨地域整体搬迁调整中人员迁移融合的创新与实践

2021-01-02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4期
关键词:首钢岗位职工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首钢京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2007年3月,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始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到了北京市、河北省和唐山市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相继到首钢京唐公司进行了考察调研,并对整个京唐公司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首钢京唐始终坚持“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四个一流建厂目标,首钢京唐一期工程产铁898万吨,钢970万吨,钢材913万吨。2019年8月,首钢京唐二期项目全线投产,产能增加450万吨,形成单体钢铁企业1450万吨产能。

一、大型钢铁企业跨地域整体搬迁调整人员迁移融合的创新管理实践的实施背景

为顺应国家政策调整以及秦皇岛市新的功能定位,结合首钢集团调整钢铁板块战略布局,加速转型提效,决定采取整体搬迁的形式,从秦皇岛搬迁至曹妃甸,并明确此次搬迁采取设备原拆原建、人员整体转移的方式,这是首钢集团第一次进行百万吨以上钢铁企业跨地域整体搬迁调整。为保证设备拆、建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接续以及设备升级改造的顺利实施,对转移人员跨地域快速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首钢京唐公司实施了大型钢铁企业跨地域整体搬迁调整人员迁移融合的创新管理实践成果。具体背景如下:

(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全面步入新常态的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持续深入,京津冀等重点区域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战略实施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发布,国家对钢铁行业调整的工作重点逐步由全国性总量压减转向结构性优化调整。到2020年,河北、天津要将本地区粗钢产能分别控制在2亿吨以内和1500万吨左右。同时,结合秦皇岛市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的城市功能定位,首钢集团从整体协同、产能置换调整的角度,结合京唐公司二期人员储备不足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要在确保安全、稳定、经济的前提下,将首秦公司设备及人员整体从秦皇岛搬迁至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实现钢铁板块内企业跨地域整合。

(二)首钢集团钢铁板块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简称首秦公司)地处秦皇岛,是首钢搬迁调整重要组成部分,与首钢京唐公司同样是首钢集团旗下的两个独立法人单位,是首钢唯一宽厚板生产基地,具有年产260万吨精品宽厚板生产能力,正式职工近3200人。为满足首钢集团公司做优做强钢铁主业的战略要求,首钢京唐公司作为首钢集团钢铁主业的旗舰,起着指引与领航作用。此次产能置换是首钢集团深化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钢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京唐公司不断丰富品种结构的战略需要。

(三)保证首秦公司职工稳定的社会责任需要

首秦公司搬迁明确定位为产线设备、在岗职工的整体搬迁,对“六秦”(首秦公司、板材公司、加工公司、龙汇公司、秦机公司和嘉华公司)中的首秦公司、板材公司、加工公司、龙汇公司四个单位所有职工进行接收安置。首秦公司停产前,四个单位正式职工共计3200余人,劳务工、大包单位外协人员将近3000人,首秦停产关乎近6000余人的生活问题,关乎秦皇岛市的社会稳定,稳妥进行人员接收安置,快速实现职工工作、生活环境的适应,是保证首秦公司3200余名职工生活稳定的大事。首钢京唐公司二期项目整体用工预计3400人,主要来源为首秦转移职工,积极稳妥进行人员转移安置并与京唐公司管理充分融合是做好二期项目人力资源支撑的关键,是全面实现“四个一流”建厂目标的重要保障。京唐公司接收主要包括2400余名正式职工以及对应产线的外包协力人员,是首秦转移接收的主力,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四)满足京唐公司二期项目各阶段人员需求的管理需要

考虑京唐公司二期原料、炼铁高炉、炼铁球团、炼钢转炉等项目为新建项目,且首秦公司满足订单交付不能立即停产的实际情况,上述项目要在首秦产线未停产期间开始工程建设,进而需要首秦转移职工前期进入京唐公司协助方案制定、设备选型等筹备工作。同时,首秦公司与首钢京唐公司同为首钢旗下子公司,但是因为历史渊源、战略方向、企业文化的差异,职工整体素质与行为方式与京唐公司的管理同样具有较大差异,以及首秦设备搬迁进行升级改造后岗位技能要求的提高,容易导致人岗不匹配现象。为确保京唐公司二期项目顺利投产并迅速形成盈利能力,迫切需要首秦转移职工快速与京唐公司进行融合,满足二期项目工程建设、设备调试、投产达产各阶段的人力资源需求。

二、大型钢铁企业跨地域整体搬迁调整人员迁移融合的创新管理实践的内涵与主要做法

跨地域接收安置2000余名首秦职工并使其迅速融合顺利完成首钢京唐公司二期工程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统筹公司战略与职工切身利益的大局意识,也需要对人员信息、档案材料、接收过程精细苛求、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迫切需要提出管理融合的思路与方法。本成果的实施充分发挥京唐公司党委核心引领作用,从首钢京唐公司全面实现“四个一流”的战略出发,以平稳接收、按期投产为目标,充分发挥两地政府(唐山、秦皇岛)、首钢集团、首钢股份公司、首钢京唐、首秦公司“五位一体”的协同保障作用,采取战略方向融合、组织机构融合、体制机制融合、人力资源融合、岗位技能融合、企业文化融合的融合方式,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异地搬迁企业员工迁移融合的管理模型。

三、该成果的主要做法包括:

(一)战略方向融合

1.集团管控、统一思想。长期以来,首秦公司致力于“专精深强”的宽厚板基地建设,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面对严峻的发展环境和经营形势,主动求变,深化“自下而上”的基层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培养造就了一支综合素质优良的职工队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集团公司高度重视首秦公司停产搬迁的职工安置工作,主要领导深入首秦公司调研,详细了解职工思想动态,明确停产分流方针和转型发展方向,集团领导多次组织专题研究,并针对首秦停产职工安置问题在党委常委会进行了前置审议,统一战略部署,确定了首秦停产搬迁全过程“安全、环保、经济、平稳”的指导思想,与首钢京唐公司二期项目紧密衔接,要比北京本部停产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更平稳,比北京区域转型发展更好、更快、更优。

2.党委引领,统一战略方向。2018年初首钢“两会”明确要求,首秦停产搬迁要做到“吃干榨净、应搬尽搬、能转尽转”。首秦公司整体搬迁方案确定后,两公司党委强化协同,明确将做成做好首秦停产搬迁工作集中到首钢京唐公司全面实现“四个一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钢铁厂的整体战略布局上来,实现了首秦公司融入首钢京唐公司战略。

与此同时,原首秦公司在新的起点上重新起步,打造“首钢赛车谷”,以世界唯一钢铁赛道为标志,以汽车运动和文化为引擎,聚焦高性能汽车全产业链,建设“东北亚汽车运动文化中心”和全时域、全境域、全季节“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文旅目的地。

3.协同配合,明确战略措施。为做好首秦停产搬迁人员接收融合,成立集团公司副总牵头的首秦公司停产职工分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把握整体方向,协调组织落实首秦公司职工转移京唐公司相关工作,协调处理和解决职工分流安置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政策问题和重大事项等。同时,京唐公司与首秦公司分别成立首秦公司停产转移职工接收安置机构与分流安置机构,负责人员迁移过程的协同组织与问题处理。形成了集团公司统一协调,首钢京唐公司与首秦公司相互配合的协同机制。

在此基础上,首钢京唐公司制定下发了《首秦公司停产转移职工实施方案》,明确了接收安置首秦职工的“满足工程需求,分批进入”的转移原则,转移手续按两个时间节点进行组织:一是正式办理首秦转移职工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时间节点,二是完成首秦转移职工的接收时间节点,形成了接收安置工作的网络图,以列车时刻表的形式,按节点控制人员平稳接收。

(二)组织机构融合

集团公司确定首秦搬迁调整后,在讨论论证首秦停产方案与首钢京唐二期项目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股份公司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的成立以及产销系统上线的实际情况,首钢京唐公司制定了二期项目整体组织机构及定员编制方案。管理原则如下:

1.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与一期实行一体化管理,在总体管理框架和管理思想下统一管理方式,不分设生产经营管控系统,不另设管理机构,消除一、二期管理界线,实行人、财、物高度的“三流合一”。

2.坚持“集中一贯、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建立与一期全过程通畅、连续的一贯到底的管理,生产管控、计划财务、人力资源等职能管理业务仍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简化专业分工,优化管理流程,减少横向界面协调,提高管理效率。

3.坚持“精干、高效”的管理原则,减少管理层级设置,将地域相邻、业务相近、管理相似的工作业务实行与一期相互融合、有机结合。

4.坚持提高全要素劳动效率的原则,规范用工,原则上间断、季节、突发等半年以内的临时性工作可利用社会资源和专业性强、特殊资质需要等采取专业化社会协作,不再使用劳务派遣性质的用工。

5.充分依托一期现有管理,原则上公司机关各职能管理部门和各实体作业部门机关职能管理不另增加通用性、综合性的职能管理定员,其业务纳入现行岗位一并管理。设备设施维护检修工作仍实行专业化社会协作方式。

按照上述原则,首钢京唐公司二期工程项目原料部分、焦化部分、炼铁部分、钢轧部分、中板部分、能源部分、运输部分、质检部分、机关部分根据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结合一期生产运营管理实际和经验设置与一期项目统一的机构,根据首秦压缩产能以及河北省整体产能置换,京唐公司二期项目以及机构设置主要包括:

上述机构建立后,首秦转移职工安置单位统一与一期机构融合。

(三)体制机制融合

1.管理体制统一

机构统一后,按照京唐公司一体化管理原则,原料、炼铁高炉、炼铁、能源、运输、质检等项目不再单独设置部门,由一期对应部门统一管理,包括:

一是生产管控流程。中厚板产品进入京唐公司,按照京唐公司的一级管理方式,中厚板生产计划统一由制造部生产计划统计室进行编制。在制造部成立中厚板室,专门负责中厚板产品的生产组织协调以及过程质量控制。

二是产品销售流程。首秦公司搬迁调整,需要保护客户利益不受损失,做好维系客户的工作,实行销售管理过渡期,即投产初期由中厚板事业部负责中厚板产品的销售业务。过渡期完成后,统一由销售管理部负责。

三是设备管理流程。按照首钢京唐公司的组织体系设计,设备采购、备件管理、材料管理、检修管理、固废处理等统一由设备部负责。

四是研发管理流程。依托集团公司技术研究院,成立京唐公司技术中心,并下设中厚板产品研究所负责中厚板产品的设计研发。

五是能源管理流程。能源管理由首钢京唐公司能源与环境部统一管理,负责风水电气等能源介质供给的管控,充分发挥能源管理集约、可循环的整体平衡能力,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用能成本。

财务、党群、质检、销售、运输物流等其他管理流程都按照京唐公司现有模式实行一级管理,实现了管理体制的高度融合统一。

2.职工待遇统一

虽然首秦公司与首钢京唐公司同属于首钢旗下,且同属于河北省,但是由于京唐公司是首钢集团公司施薪酬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已经率先进行了薪酬制度改革,而首秦公司仍然沿用原有政策,造成薪酬政策差异较大。依托集团公司、平台公司,结合首钢京唐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实际,确定首秦转移职工薪酬及福利待遇相关政策。具体包括:

(1)工资奖金

按照“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原则,结合人员不同类别,以及不同层级,分别核定薪酬标准,逐人进行套改:

一是原领导人员,按照管理层级以及年薪制与岗薪制两类薪酬支付方式,核定薪酬。原领导人员转入首钢京唐公司一般管理人员的,依据本人原岗位工资标准,对应京唐公司岗位工资标准进行套改。超过本岗位最高工资等级线的,执行最高工资标准。

二是原一般管理与现场操作人员,对于直接安排岗位的,依据本人原岗位(职务)工资标准,对应京唐公司岗位工资标准进行套改。根据各部门单位的职务聘任情况,对聘任人员核定执行职务津贴。对于需要转岗安置的现场操作职工,自起薪之月起,执行不低于三个月的适应期,适应期内依据本人原岗位(职务)工资标准支付;适应期满经考核合格对应京唐公司岗位工资标准进行套改。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延长考核期或进入转岗培训中心。

(2)福利待遇

各项津补贴按照京唐公司现行津补贴制度政策规定对应执行。安排在连续作业岗位工作的人员执行夜班津贴;进入后被聘任为班组长的享受班组长津贴;对于进入前享受研究生津贴的,按照首钢关于研究生津贴相关政策执行。

3.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政策统一

由于唐山、秦皇岛两地社平工资以及企平工资的差异,对应各类保险福利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经首钢集团公司、首钢京唐公司多次与唐山市、秦皇岛市领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努力,并通过首钢京唐公司专业人员精心讲解,征求首秦转移职工意见建议,确定如下:

(1)原在北京市参加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自进入京唐公司起薪之月起,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关系转入京唐公司北京办事处,继续参加北京市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2)原在秦皇岛市参加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自进入京唐公司起薪之月起,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关系统一转入京唐公司参加唐山市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3)参加唐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依托集团公司高层,经与唐山、秦皇岛两地政府多次沟通请示,可自愿选择唐山市或秦皇岛市其一作为就医地,如选择秦皇岛市作为就医地,住院政策待遇与唐山本地相同。

(四)人力资源融合

人力资源融合按分析首秦职工基本情况、确定人力资源配备方式、匹配合适岗位等三个环节进行,具体如下:

1.分析首秦职工基本情况

(1)首秦停产职工转移分流安置范围

根据集团公司对“六秦”(首秦公司、板材公司、加工公司、龙汇公司、秦机公司和嘉华公司)的总体处置安排,此次职工分流安置范围包括首秦公司、板材公司、加工公司、龙汇公司四个单位。(秦机公司存续发展不列入分流范围;嘉华公司没有首钢职工)

(2)人员总体情况

四个单位有正式职工2393人,其中:男职工2107人,女职工286人。另有劳务工1138人。

正式职工主要情况如下:

年龄结构:平均年龄39岁,其中:距离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内有264人,包括:男职工169人,管理岗女职工32人,操作岗女职工63人。人员来源:北京援秦职工347人,本地职工2046人。

(3)职工意向调查情况

为是首秦职工意愿充分表达,首钢京唐公司与首秦公司确立了首秦职工与京唐公司双向选择的机制,由首秦公司对停产分流职工进行意向调查,在满足京唐公司提出的条件下,可以选择转移至京唐公司。

首秦公司组织进行了两次调查摸底,经统计,除首秦公司副职以上领导5人外,2388人填报了个人意向,选择转移京唐1943人(81.37%),选择留守358人,选择解合77人,选择内退10人。

⑷结合上述分析情况,制定了《首秦公司分流安置方案》,明确转移京唐公司、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停产后续业务留守、内部退岗休养、居家待岗等五个分流安置渠道,并进行了劳务工清退补偿。

2.确定人力资源配备方式

结合意愿转移进入首秦职工特点,两公司党委充分沟通后,明确所有首秦转移职工根据岗位所需以及从业经历,按照“直配、转岗、储备性安置”等三种方式进行人岗匹配,具体包括:

(1)一般管理与现场操作岗位人员配备

一是坚持对口安置,将原从事工作岗位经历作为进入京唐公司安置岗位的最重要参考因素,严格按照“直配、转岗、储备安置”进行分类,为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供依据和保证。

二是讲政治顾大局,最大限度接收安置兼顾满足岗位需求。京唐公司二期产品定位为高档精品板材,原拆原建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结合京唐公司“四个一流”战略定位以及当前市场分析,新上MCCR产线以及冷轧酸洗、热基镀锌等国内领先且京唐公司未驾驭过的产线,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普遍较高。接收安置首秦转移职工的同时,从岗位任职资格入手,最大限度做到人岗相适。对于年龄偏大、长病长伤、文化素质较低等特殊人员尽量安排在技能要求较低辅助产线或辅助岗位。

三是尊重历史,公平公正公开,人员身份(管理/操作)按照首秦公司提供职工信息以及职工人事档案进行确定,严格管理,严禁一切形式的利用搬迁转移进行身份变换。

(2)领导人员选配

一是超前谋划,建章立制。集团公司决定首秦公司搬迁转移到京唐公司后,京唐公司党委立即与首秦公司党委建立了定期通气、沟通、会议机制,成立了由首秦公司组织部门与京唐公司组织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统筹协调推进首秦转移领导人员安置工作。

二是充分沟通酝酿,强化人岗匹配。一方面通过调查访谈和查阅档案、简历的方式,认真分析领导人员履职经历、综合素质;一方面研究分析岗位匹配度及履职要求,从京唐公司二期工程项目需求和领导人员梯队建设着眼,两个单位党委逐人、逐岗位分析,制定领导人员安置方案。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既尊重历史,又着眼现实,合理安排每一名领导人员。在综合分析首秦转移领导人员履职经历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结合京唐公司实际,按照“安置一批、转岗一批、储备一批”的方案合理安排每一名领导人员。即,与京唐公司当前领导岗位任职条件相匹配的领导人员进行直接安置;综合素质不能胜任的领导人员进行转岗,安置在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综合素质较高,但暂时没有合适领导岗位安置的领导人员先行安置在专业技术岗位,纳入后备领导人员库。

另外,严格执行组织程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确保领导人员安置合法合规。同时,做好谈心谈话工作,落实好领导人员待遇,实现领导人员平稳安置。通过组织中层干部提前熟悉新单位,召开集体见面会,介绍情况,为做好基层干部安排奠定基础。

3.匹配合适岗位

根据首秦公司意愿转移进入京唐公司人员名单,首钢京唐公司多次组织内部专业进行沟通,并与首秦公司专业部门进行逐岗确认人员安置建议。

按照京唐公司二期项目岗位要求,将岗位安置明确到每个人,其中,可以直接匹配岗位的972人,经过转岗可以匹配岗位的694人,需要储备性安置277人。储备性安置人员属于两公司产线差异性大,难以对口安置,暂时作为储备性安置的人员,经过岗前培训择优上岗。

经过反复沟通确认,调查职工意向,最终与1724名职工达成了岗位安置的书面意见,初步实现了人力资源融合。

(五)岗位技能融合

充分考虑首秦职工转移安置前后岗位工作内容变化的现状,以及适岗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职工在秦工作性质和安置岗位上岗资格资质要求差异,针对性开展岗位认知、上岗资质、能力提升培训,具体如下:

1.入职培训。结合人员分期分批进入特点,一是针对配合公司二期项目提前转移的人员,按照上岛一批培训一批的原则分别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入职培训,全面宣贯企业文化、安全管理、工艺流程、风控知识、薪酬保险、请假考勤、能源环保、环境保护等入职培训系列课程;二是按照整体转移安置安排,对集中进入京唐公司的职工,针对职工关切的薪酬保险、后勤保障、安全管理等重点问题,通过课程讲授与现场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在首秦公司安排入职培训,快速有效地完成了制度政策宣贯工作。

2.岗位认知培训。结合转移安置职工岗位分配情况,充分发挥炼铁部、中厚板事业部、钢轧作业部等对口接收部门培训主体责任,提前设计编制培训课程,有序实施岗位认知培训。一是组织相关部门与首秦公司原建制单位对接,赴首秦公司开展部门规制、岗位规程、工艺知识、安全管理等认知培训,引导转移安置职工系统了解拟安置部门及岗位情况,帮助职工快速适应岗位工作;二是为使钢轧作业部新入职员工尽快适应新岗位、新环境的工作要求,满足MCCR产线投产需求,组织钢轧作业部转移安置职工分别赴一期对应产线开展跟班实习。三是为培养职工快速适应京唐公司新产线作业要求,满足生产准备、调试、热试及投产需要,针对产线的工艺流程、设备结构与维护、设备动作时序、操作方法、事故预案及处理方法、生产工序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等八类关键课题,在赴一期培训期间穿插安排现场骨干人员分批分期赴通钢公司、唐钢公司、股份公司、方大特钢、新钢公司等进行现场实习。

3.上岗资质培训。按照国家安全管理要求和转移安置职工拟分配岗位上岗资格资质管理有关要求,逐人逐岗对应梳理上岗资格资质培训要求,协调资源开展上岗资质培训。一是在系统梳理比对首秦转入人员特殊工种(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岗位取证需求及人员持证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工种培训周期,精细编制培训实施计划。同时,协调唐山市、秦皇岛、曹妃甸等多地培训资源在京唐公司和首秦公司两地分别组织开展高压电工、低压电工、煤气作业、天车工、起重机械指挥等工种取证、复审培训,其中600余人协调秦皇岛市培训机构在首秦公司统一组织开展培训。二是以规范持证上岗管理为要求,保障岗位人员基本操作技能为要求,指导中厚板事业部、钢轧作业部等二期单位严格落实上岗资格培训取证工作,保证操作岗位持证上岗率100%。

4.能力提升培训。为促进转移安置职工在新企业、新平台享受更充分发展支撑,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一是针对首秦公司全面停产搬迁分流到京唐公司新岗位导致职业资格发展面临中断问题的特殊群体,积极与集团公司和中钢协沟通,申请为90余名首秦转入京唐公司职工转岗后职业资格跨等级申报晋升争取到一次性政策支持;二是以夯实生产制造工序顺稳保障能力为目标,通过京唐公司技能实操基地和工艺仿真系统平台,推进相关岗位操作工人技能实操轮训,提高转移安置职工岗位基础技能和工装驾驭能力。三是为进一步夯实现场班组管理基础,发挥班组长在班组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分五期完成拟任职班组长173人班组长任职资格培训,培养提升拟任职班组长现场管理技能和职业素养。

(六)企业文化融合

1.精心筹备、专业协同,圆满完成转移职工接收

此次集中接收首秦职工共1724人,前期因生产设备调试安装,2018年之前已转移进入京唐公司383人。人员接收前,通过与首秦公司人事、后勤等专业对接,并多次组织首钢京唐公司行政后勤、工会、团委等部门,进行接收职责分工确认,对车辆协调、保卫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职责明确到人。同时,为保证接收转移工作顺利完成,京唐公司特意配备了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做好医疗保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人员接收实施方案,明确接收工作的时间节点。

接收过程中,为保证每名职工了解进入京唐公司后的具体安排以及注意事项,制定了《接收首秦公司停产转移职工工作手册》,明确接收工作每一步的要求标准以及联系方式。并在接收时为每名职工准备了一个《首秦公司职工进入温馨提示》明确住宿房间号、接收班车顺序号、食堂地址等详细信息,确保职工顺利平稳进入京唐公司。

同时,首钢股份公司、首钢京唐公司领导以及首秦公司领导都亲赴现场,欢送或迎接首秦转移职工,使职工有回家的感觉,为迅速融入京唐公司企业文化打下基础。

2.专业协同,简化、优化各类手续,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1)人事档案电子化,接收实现“三同步”

考虑到首秦全线停产后,人员分散不利于快速转移档案、手续办理集中的实际情况。为了做好档案接收工作,首钢京唐港公司创造性地提出在首秦档案接收前对所有划转档案进行数字化采集,所有交接清单和档案目录在档案数字化采集后自动生成。为此,首钢京唐公司制定了档案数字化采集方案,派档案员现场协调,集中组织20名首秦分流待安置职工进行人事档案数字化采集工作。利用首秦公司场地、设备,历时5个月,圆满完成首秦转移职工电子档案采集以及档案接收工作,实现了人事档案电子化与档案验收同步、信息采集与档案验收同步、人员与档案转移同步的“三同步”。

(2)简化流程,有序办理首秦转移职工入职手续

为平稳顺利地做好首秦转移职工集中进入后的相关手续办理,借助曹妃甸区新成立“京冀社保中心”的契机,挂牌成立京唐公司“职工综合服务中心”,对接京冀社保中心的同时,专门负责办理首秦转移职工相关手续办理,统筹协调各专业,组成“首秦转移职工手续办理工作组”,全面梳理规划首秦转移职工入职相关手续办理流程,制定接收各个环节的计划,落实责任人。并在首钢京唐公司工会、团委的协助下,组织志愿者集中时间为首秦职工办理相关业务,圆满完成首秦转移职工手续办理,并得到首秦职工的一致好评。

3.做好后勤保障,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1)居住问题。首秦公司距离京唐公司近200公里,驱车行程单趟需2个多小时。为此,京唐公司通过多方联系协调,与属地宾馆达成租赁协议,提前预订1066间房作为职工宿舍,使转移进入首钢京唐公司的首秦职工安居,新的宿舍设施齐全,清洁、舒适,还为每个房间配备了WIFI,确保首秦职工住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通勤问题。首钢京唐公司尽量满足首秦转移职工通勤需求,增开42辆班车,保证每名职工回家及上下班往返。首钢京唐公司车辆管理部门还针对首秦职工厂外集中住宿的特点,对厂区内上下班班车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大限度满足新来首秦职工要求,方便职工坐车。

(3)就餐问题。首秦职工就餐问题得到了首钢京唐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围绕职工就餐共同开展调研,加强职工就餐工作组织,统筹安排职工就餐,规范就餐服务管理,提高就餐满意度。同时,组织首秦转移职工针对饭菜质量、饭菜价格、饭菜品种以及卫生状况、服务态度等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反馈食堂承包经营单位,责令整改。

(4)业余文化生活问题。京唐公司党委高度重视首秦转移职工的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大家购买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器材,并成立了书法、游泳、篮球、足球、太极拳、乒羽等兴趣小组,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七)风险预期

为降低成果实施的风险,京唐公司党委从发挥核心保障力量的高度,对搬迁安置首秦职工的方案制定、组织机构设计、岗位编制确定、人力资源匹配、人员接收、后勤服务保障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管控,降低了成果实施的各类风险,实现了转移职工意愿反悔率、投诉率为零的目标。具体风险及应对措施如下:

1.职责风险。搬迁调整企业进入新企业,过程前后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问题后的解决容易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影响搬迁进度与人员融入进度。

措施:强化唐山与秦皇岛市政府、集团公司、股份公司、京唐公司、首秦公司在人员转移接收安置过程中的“五位一体”协同作用,从集团公司的层面统一顶层设计、统一协调资源,由主管集团公司领导挂帅,成立相应机构,专门负责方向把控、资源协调与问题处理。同时,首钢京唐公司主动与首秦公司及政府沟通,协同一致,争取政策支持。另外,严密策划首秦职工转移,在尽短时间内整体转移至京唐公司,做好人力资源的接续。

2.工期风险。京唐二期工程建设开工在首秦产线全面停产之前,在缺乏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二期工程进度拖期与首秦订单交付超期。

措施:首钢京唐公司分别成立二期各项目的筹备组织,全权负责项目的筹备相关工作。针对京唐公司二期工程开工与首秦停产之间的人力资源空缺期,京唐公司与首秦公司协同配合,统一调度,按专业抽调首秦骨干力量与京唐一期专业力量进行前方案策划、工程施工、设备改造等重要的专业工作,保证京唐二期工程按进度要求完成与首秦订单的按期交付。同时,充分发挥京唐二期工程建设单位的配合作用,借助其在工程建设、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力量,共同保障二期工程项目进度。

3.政策风险。首秦公司与京唐公司分属秦皇岛与唐山两个地级市管辖,保险政策有所差异,同时,京唐公司内部也存在北京市职工与属地职工的政策区别,首秦转移职工进入后,如果政策安排不好,容易引发不同群体职工之间的矛盾,影响整体效率发挥。

措施:集团公司主导,积极与属地政府争取保险政策,特别是医疗保险报销、工伤认定等方面。同时,首钢京唐公司党委发挥核心作用,按照京唐公司现有政策,对首秦职工进入京唐公司的政策进行全方位、系统的讨论,确保各类群体利益得到统一。

4.安置风险。首秦整体搬迁后,对产线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部分职工因为京唐公司无对应岗位需要转岗,容易出现人岗不适应的情况,进而影响二期产线投产达产。

措施:提前做好首秦停产分流职工意向调查,在二期岗位确定的基础上,做好人岗匹配。上述完成后,充分利用首秦公司停产后京唐二期项目未投产的宝贵时间,从岗位技能、生产工艺、设备参数等方面,借助首秦力量,跨地域采取课程讲授、现场随岗、外出培训开展多维度有针对性的培训,快速让首秦转移职工熟悉岗位技能,做好上岗前的准备工作。

5.后勤风险。首秦职工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容易因为接收过程小的问题导致对公司印象较差,影响职工稳定。同时,首秦职工进入京唐公司后,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曹妃甸地区生活保障设施目前尚不完善,集中增加2000余职工将对居住、班车、用餐、住宿接收能力提出考验,一旦发生问题,将极大影响首秦公司转移职工的稳定工作。

措施:一是首钢京唐公司与首秦公司充分结合,针对人员接收细致部署,让职工不适应因素降到最低。二是首钢京唐公司与曹妃甸地区相关产业提前沟通,做好后勤保障准备,同时提高自身管理标准,做好首秦转移职工的安置工作。

三、大型钢铁企业跨地域整体搬迁调整人员迁移融合的创新管理实践的实施效果

(一)经济效益

1.成果实施后,首钢京唐公司仅仅增加2000余人,就实现了新增钢材产能450万吨,劳产率从2018年的1007吨/人·年,提高到了2019年的1120吨/人·年,预计2020年全面投产后将达到1400吨/人·年。

2.通过实施该成果,人员快速融合使二期项目岗位实现了接收安置不设虚岗、人员精干的目的,精减编制226人,按2018年人工成本19万计算,降低人工成本4294万元。

3.首钢京唐公司的盈利能力、规模化生产和节能降耗资源集约等方面得到了长足进步,铁成本2000元/吨进入钢铁行业先进水平。

(二)社会效益

1.积极落实国家京津冀钢铁产业调整布局相关政策,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和秦皇岛市功能定位的刚性要求,为新时代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战略性重组,大型企业的跨地域整合融合,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式,也为首钢集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钢铁板块战略调整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为首秦2000余职工提供了工作岗位,并消除了职工工伤保险、福利待遇等后顾之忧,保障了产业平稳转移,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管理效果

1.顺利完成了首秦职工转移工作,为首钢京唐公司提供了相对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特别在工程建设期前期组织首秦停产职工进入首钢京唐公司工程现场组织施工,既满足了二期项目工程建设与顺利投产的需要,也锻炼了队伍,加速了职工融入首钢京唐公司的步伐。

2.以京津冀协同为契机,在曹妃甸成立“京冀社保中心”的基础上整合企业管理资源,创新管理模式,挂牌成立京唐公司“职工综合服务中心”,为大型国有企业集中办理职工人事相关手续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式与方法。

3.创造性的在转移职工过程中,异地组织培训,提前完成特殊工种取证、岗位资质培训、能力提升培训,充分压缩转移职工的上岗适应时间,为二期工程全线投产奠定坚实人力资源基础。

4.本成果全面体现了首钢京唐公司党组织的核心力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及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积极作用,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在企业重大事项起到决定作用做出了示范。

5.二期项目投产后,通过人员结构调整、骨干力量置换,成功培养了一批工程建设期得到淬炼的管理与技术骨干,张作品、刘鑫等人先后获得首钢劳模、京唐公司先进职工称号。

6.创造性的进行了人事档案电子化,实现了档案转移“三同步”,为企业搬迁调整档案快速转移接收提出了方法途径。

猜你喜欢

首钢岗位职工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白雪“水晶鞋”,激情“飞天”梦——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一心守护青年职工安全的“郑安全”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