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核心景区发展全域旅游对策研究*
2021-01-02吉首大学美术学院覃利园吴仪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覃利园,吴仪
一、张家界核心景区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张家界市致力于做精做美全域旅游,连续7年荣获“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市、区)”,并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905.59亿元,游客接待量8049.3万人次;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洪灾和经济下行多重影响,2020年全市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量出现短期下降,但仍然是全国同类山岳型景区旅游恢复进度最快的地区,全年全市旅游总收入568.95亿元,接待游客4949.206万人次。在张家界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星拱月、月照三星”的整体布局,其中,“三星”分别指的是张家界市永定区、慈利、桑植,“月”指的是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各景区形成明显的主次核心区,其中主核心区主要以武陵源核心景区和天门山景区为轴心。
武陵源核心景区以世界自然遗产的金字招牌保持着张家界旅游的主导地位,包括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索溪峪,拥有300多个景点,森林覆盖率68.1%,核心景区高达98%,是名副其实的风景明珠。武陵源区还拥有特色街区、文化演艺、康养、风情小镇等九大休闲度假产品体系,武陵源区结合民宿、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田园综合体四大乡村旅游产品,形成“山上世界遗产、山下世外桃源”的旅游总体格局。
天门山景区坐落于张家界市永定区,拥有全世界最长的观光客运索道,下站位于市区、交通便利、游览体验好、获客能力强。在天门山景区的带动下,环天门山区域的七星山、崇山、熊壁岩三座大山形成了“四山一体”统筹全域发展,呈现出“三区一胜地”的格局。张家界市永定区以“文化+全域旅游+精准扶贫”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格局,做精中心城区旅游服务核心的同时,着重开发了七星山旅游等天门山周边景区;做特民族村寨、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生态民宿4条覆盖全区乡村的旅游精品带。永定区在大力挖掘本土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过程中,打造王家坪镇为土家族的“苏木绰”;永定的元宵节灯会经过多年的有序组织与内容丰富,已成为位居全国五大节庆文化的知名品牌,让外来游客享受到当地人民带来的地道民族文化近距离体验。世界各地的游人在永定区聚集,看山、赏戏、过赶年等,感受独特的民俗风情。
二、张家界核心景区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
张家界市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品牌美誉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形成了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全市交通格局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了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生态优势不断增强,产业生态化效益凸显,经济“含绿量”不断提高;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整合市内优质旅游资源,在推进旅游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更为高效公平,营商环境更为优化。同时,旅游经济质量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城市建设有待加快,中心城区规模不大,带动周边旅游发展的能力较弱;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信息化、人工智能等建设相对滞后;污染防治和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存在短板弱项。
三、张家界核心景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对策建议
张家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做到旅游强市就必须走全域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要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其次要考虑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了解张家界市核心景区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及现状,探究张家界市核心景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对策,首先要能突出旅游经济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也要兼顾对区域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联动效应;既要避免当前旅游景点同质化严重的发展模式,也要通过思考、总结和创新,从而走出符合张家界实际的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加强协调发展,精准规划旅游发展布局
1.以武陵源核心景区为主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
武陵源核心景区应继续围绕森林公园等核心景区,形成共性中有特点,特色中有精品的景点层次,以核心景区为中心进行城市辅助设施、公共配套建设,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新的旅游名片,优化自然、人文环境和消费环境,实现由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的重大转变。同时,应协调各要素的发展,如依托自然山水和特色民族文化,与周边地区比如永定区、慈利、桑植等打造跨区域的精品旅游路线,优化改善旅游产业的发展结构,达到旅游产业高水平高质量的供需平衡。坚持旅游经济与各产业融合协调发展路径,加快推动张家界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促进旅游与文化、养老等相关产业的统合发展,创建“旅游+N”的旅游模式,推动多点支撑旅游经济格局的建立。
2.以天门山核心景区为主的城市全域辐射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布局
张家界市永定区旅游开发以天门山景区为核心,打造全球首席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标志区和国际休闲城市。一是努力实现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市场服务等与旅游业进行深度融合,例如张家界市重点支持本地特有的莓茶产业、加快植物产业提取园建设等等。做好电商建设,同时可以和商业化品牌联合进行创作,大力开发附着于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过程中的旅游购物活动项目。二是积极与市区内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结合,在传承和保护这些文化的同时发展文创产业等,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传播,创新城市级文创特色商品;形成吃住游购娱的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采摘等休闲旅游项目。进行民风民俗综合开发,积极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发掘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文化潜力,打造民俗特色品牌。在此基础上,辐射带动西线桑植生态和红色文化旅游,南线生态休闲旅游协调发展。
针对市中心城区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弱的问题,应做到城市更新,精雕细刻,深度挖掘张家界旅游城市特色。大拆大建的城市发展格局已经过去了,城市需要精雕细刻,需要有味道的休闲空间载体。大庸古城项目将使张家界市区文化氛围越来越浓郁,使市区的空间内容越来越丰富,使市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能够给游客提供“游”“住”“购”一体化的总体消费区域。最终打造全域一体、业态丰富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有效整合提升区域资源,坚持生态升级、绿色发展,注重对景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同时,需要完善环境监测和监管机制,通过遥感影像、气候观测等科技手段对旅游资源和游客动态进行监控管理,借助新技术修复、保护和传承旅游资源,倡导文明绿色旅游,在生态脆弱区和保护区建立问责机制,提升旅游资源的承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高站位统筹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1.紧抓旅游资金投入,夯实全域化设施基础
目前,张家界全域旅游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全域旅游。由于张家界市经济体量较小,所以要用好每一笔资金,同时可积极在国家和省级争取一定的项目,也可以吸引外来投资者或者民营资本,加大对于公共设施等的投入,解决旅游资金短缺的问题。多年以来,张家界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2020年新开通高铁,正在建设的炉慈高速、桑龙高速等不断完善张家界的交通运输体系。由市区到核心景区的武陵山大道、中湖大道已开通,大大缩短了游客由集散中心到核心景区的时间,提高了游览体验。但要实现设施的全域化主客共享,仍要进一步提高核心景区周边交通、环保、道路等设施的水平,加大广场、绿道、停车场建设,推进高铁升级,促进“旅游+高铁”业态形成,在公共领域建设充电桩、站。采用PPP融资等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2.构建智慧服务能力,重视全方位公共服务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应大力促进以5G、物联网、互联网等网络设施在全域旅游中的应用,构建宽领域、全覆盖、主客共享的旅游服务体系;以虚拟仿真、VR、H5、数字再现技术等技术让游客的体验感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我市全域旅游整体质量;建设智能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询中心,加强厕所、自驾等服务标识建设,做到旅游全程智能化转化;建设智能储物空间,升级智能服务。
3.创新旅游宣传推介,打造全媒体营销格局
张家界旅游在飞速发展的几十年里,曾经多次举办诸如战斗机穿越天门洞、翼装飞行、极限运动比赛等颇具噱头的活动,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当前通过在车站、高速口等交通要地设置旅游导览图、旅游指南等传统宣传方式,已经广泛进入商圈、小区等地;通过旅行社等机构线上线下协同营销,明确品牌,打造出张家界特色品牌整体形象。建议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在新兴媒体如抖音、小红书、微博等自媒体领域的宣传,保持热度;利用区域明星效应如“山水组合”“刘赛”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众人物组成线上宣传阵地。
4.强化旅游市场秩序,完善全覆盖监管体系
为促进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需强化诚信经营、文明出游、理性消费理念,打造全覆盖高水平旅游综合监管体系。张家界旅游游客接待量大,游客投诉事件时有发生,需进一步强化文化旅游部门监管主体责任,大力推进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平台建设,将旅游工作纳入目标相关责任考核体系。需强化风险防控,提高从业者综合素质,调动各方力量监督,共同营造友好张家界的旅游氛围。建议完善张家界文化旅游部门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监控体系等,提高旅游市场管理能力、综合服务能力等。